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倾斜RTK航向初始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08383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倾斜RTK应用场景下通过匹配RTK轨迹与INS轨迹计算INS初始航向角误差的方法,能够在2s内实现精度为1deg的航向角初始化。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INS轨迹推算方法不使用加速度计,并且在测量开始阶段通过静止扣除大的零偏初值,保证了INS解算轨迹的精度。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实现,只需原地来回晃动测量杆即可,超快速的初始化时间也大大地提高了测量效率。与一般倾斜RTK航向初始化方法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不需使用磁力计,不会受到磁场干扰,在复杂环境中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An initialization method of tilt RTK hea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倾斜RTK航向初始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MEMSINS/GNSS组合导航系统航向初始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对倾斜RTK的快速精确的航向初始化方法。
技术介绍
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navigationsystem,INS)是推算导航系统的范例,具有自主性完全、可靠性高、动态性能好等优点,然而由于其误差会随时间不断积累,常常需要其他的导航手段进行辅助与校正。与INS相比,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NSS)可以实现长时间较高精度的定位,误差不随时间积累;但也具有输出频率低、无法进行连续定位、无法输出姿态信息等缺点。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组成INS/GNSS组合导航系统,可以提供连续、高带宽、长时和短时精度均较高的、完整的导航参数。INS/GNSS组合导航系统可应用于众多领域,以倾斜RTK应用场景为例,加入低成本的微机械(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MEMS)惯导器件,即可组成MEMSINS/GNSS组合导航系统;利用MEMSINS输出的姿态信息进行倾斜补偿,能够打破传统的RTK测量模式,大大提高作业效率。传统GNSSRTK(real-timekinematic)能够达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可用于高精度位置测绘。但是在传统RTK测量过程中,需要严格对中并扶直测量杆,这不仅使得有些点(墙根点、地下管道管口内侧点等)无法进行测绘,还会导致作业效率低下。近两年,通过在RTK设备中集成惯性测量单元形成的“倾斜RTK”,可依靠INS或GNSS/INS组合给出的姿态角将天线相位中心的位置坐标补偿至杆尖,从而确定困难点的坐标,实现了可倾斜的RTK测量。倾斜RTK在测量过程中测量杆无需保持竖直,也无需长时间静止,在拓展RTK应用范围的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测量效率。包括倾斜RTK在内的GNSS/INS组合导航系统的应用过程中,航向初始化是一个关键点。由于INS的导航解算需要利用前一次的导航结果作为初始值,在首个历元解算时就必须进行初始化处理。对于INS而言,位置和速度的初始化较为简单,可以直接由外部信息源(如GNSS)提供;而姿态初始化较为复杂,一般由外部信息提供或者通过自对准获得。载体静止时,除了精度极低的惯导系统外,其他类型的INS均可通过自对准实现横滚角与俯仰角的初始化,其本质是利用加速度计感知重力矢量。在姿态初始化过程中,最为困难的是航向角初始化。自对准通过陀螺感知地球自转矢量来确定北方向,此种方法对陀螺精度要求极高,陀螺零偏必须小于地球自转角速度15deg/h,尤其不适用于低成本低精度的MEMSINS。同时,由外部信息源获取的航向角精度并不理想,比如磁力计极易受到外部磁场的电磁干扰,而多天线GNSS定姿结果也常常包含着很大的噪声。当然,对于某些特定的应用场景,可以使用特定的航向初始化方法:比如对绝大多数的车载导航而言,可以通过动对准进行航向初始化,此方法要求在车辆不转弯时按一定速度行驶且前进方向与载体x轴对齐。而在低速运动(如农用拖拉机)和手持设备的应用过程中,航向初始化仍然是一个关键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倾斜RTK应用场景为例,思拓力的最新一代倾斜RTK测量仪S6Ⅱ通过磁校准确定北方向,容易受到磁场的干扰和影响;华测的惯导RTK需要手持设备前进10米,利用GNSS的位置与速度完成寻北。现有方案存在两个明显的缺点:一是使用磁力计寻北容易受到磁场干扰,可靠性较差;二是初始化时间较长,需要数秒至十几秒,且需要运动数米至十几米后才能使航向初始化精度达到可用水平,效率有待提高。综上,在倾斜RTK应用场景中,通过INS或GNSS/INS提供测量杆精确的三轴姿态至关重要。由于MEMSINS无法进行自寻北(即航向初始化),因此如何快速,精准地获得INS的初始姿态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专利技术以倾斜RTK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此应用场景,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航向初始化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低速运动和手持设备的应用过程中INS航向快速准确初始化的需求以及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倾斜RTK应用场景下基于轨迹匹配原理确定INS初始航向误差的方法,实现精度为1deg的航向角初始化,可在2s之内完成航向初始化。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轨迹匹配原理确定INS初始航向误差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晃动测量杆形成一段IMU的运动轨迹线,计算该运动轨迹的RTK轨迹与INS轨迹的角度偏差,得到INS的初始航向误差;所述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测量杆平放于平坦整洁的地面上,静止m分钟,用于确定大的陀螺零偏初值;步骤2,扶起测量杆,杆尖触地,倾斜测量杆准备开始晃动,晃动开始前保持静止m秒,用于确定初始的横滚角和俯仰角;步骤3,测量杆触地,杆尖保持不动,顶端晃动,形成一段运动轨迹线,称之为IMU轨迹线,然后通过如下步骤解算获得INS初始航向误差;31)通过RTK解算得到天线相位中心的位置,并将上述位置投影到IMU中心,形成一段轨迹线,称之为RTK轨迹;32)利用定位传感器的测量值解算IMU中心的位置,形成一段轨迹线,称之为INS轨迹;33)通过匹配RTK轨迹与INS轨迹,计算出INS的初始航向角误差。进一步的,步骤32)得到具体实现方式如下,倾斜RTK的IMU位置与测量杆底端触底部位的位置关系描述如下:式中,n表示当地坐标系n系,n系是以IMU相位中心为原点,x轴平行于当地水平面指向正北,y轴平行于当地水平面指向正东,z轴垂直于当地水平面向下,三者构成右手系;b表示载体坐标系b系,b系是以IMU相位中心为原点,x轴指向载体前进方向,y轴垂直于x轴指向载体右侧,z轴与x轴和y轴垂直并构成右手系;表示测量杆触地点的位置向量,投影在n系,T表示杆尖;表示IMU位置向量在n系下的投影;为姿态矩阵;lb为IMU中心指向触地点的向量,在b系下的投影;进一步将IMU的位置推算公式改写为式中右边只有姿态矩阵随时间变化,因此只要求解出每个时刻的姿态即完成IMU位置的推算,姿态更新算法描述如下:(3)式通过姿态四元数q更新姿态,其中,k-1表示上一时刻,k表示当前时刻,则当前时刻b系到n系的四元数进一步分解为上式所示的3个四元数:和分别表示n系和b系的姿态变化,是上一时刻的四元数;其中,的更新忽略不计,b系的姿态变化简化为:其中,Δθk和Δθk-1分别是当前时刻和上一时刻的陀螺角增量输出。进一步的,步骤33)的具体实现方式如下,将RTK轨迹所确定的坐标系记为参考坐标系r系,将INS轨迹所确定的坐标系记为计算坐标系c系,r系与c系简化为两个共面的二维坐标系,两个坐标系之间的夹角即为初始航向角误差,选择三参数:初始航向角误差θ、北向平移距离N、东向平移距离E,构建如下坐标转换矩阵:其中表示c系到r系的坐标转换矩阵,依据坐标转换原理,建立如下观测方程:...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倾斜RTK航向初始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将测量杆平放于平坦整洁的地面上,静止m分钟,用于确定大的陀螺零偏初值;/n步骤2,扶起测量杆,杆尖触地,倾斜测量杆准备开始晃动,晃动开始前保持静止m秒,用于确定初始的横滚角和俯仰角;/n步骤3,测量杆触地,杆尖保持不动,顶端晃动,形成一段运动轨迹线,称之为IMU轨迹线,然后通过如下步骤解算获得INS初始航向误差;/n31)通过RTK解算得到天线相位中心的位置,并将上述位置投影到IMU中心,形成一段轨迹线,称之为RTK轨迹;/n32)利用定位传感器的测量值解算IMU中心的位置,形成一段轨迹线,称之为INS轨迹;/n33)通过匹配RTK轨迹与INS轨迹,计算出INS的初始航向角误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倾斜RTK航向初始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测量杆平放于平坦整洁的地面上,静止m分钟,用于确定大的陀螺零偏初值;
步骤2,扶起测量杆,杆尖触地,倾斜测量杆准备开始晃动,晃动开始前保持静止m秒,用于确定初始的横滚角和俯仰角;
步骤3,测量杆触地,杆尖保持不动,顶端晃动,形成一段运动轨迹线,称之为IMU轨迹线,然后通过如下步骤解算获得INS初始航向误差;
31)通过RTK解算得到天线相位中心的位置,并将上述位置投影到IMU中心,形成一段轨迹线,称之为RTK轨迹;
32)利用定位传感器的测量值解算IMU中心的位置,形成一段轨迹线,称之为INS轨迹;
33)通过匹配RTK轨迹与INS轨迹,计算出INS的初始航向角误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倾斜RTK航向初始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2)得到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倾斜RTK的IMU位置与测量杆底端触底部位的位置关系描述如下:



式中,n表示当地坐标系n系,n系是以IMU相位中心为原点,x轴平行于当地水平面指向正北,y轴平行于当地水平面指向正东,z轴垂直于当地水平面向下,三者构成右手系;b表示载体坐标系b系,b系是以IMU相位中心为原点,x轴指向载体前进方向,y轴垂直于x轴指向载体右侧,z轴与x轴和y轴垂直并构成右手系;表示测量杆触地点的位置向量,投影在n系,T表示杆尖;表示IMU位置向量在n系下的投影;为姿态矩阵;lb为IMU中心指向触地点的向量,在b系下的投影;
进一步将IMU的位置推算公式改写为



式中右边只有姿态矩阵随时间变化,因此只要求解出每个时刻的姿态即完成IMU位置的推算,姿态更新算法描述如下:



(3)式通过姿态四元数q更新姿态,其中,k-1表示上一时刻,k表示当前时刻,则当前时刻b系到n系的四元数进一步分解为上式所示的3个四元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起金牛小骥林欢郭若南赖昌鑫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