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承凎专利>正文

顶楼水盐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0793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0:48
顶楼水盐冷却装置,堆积于混凝土天顶上工作,它包括外容器、内容器、天台门左侧高位容器、天台门右侧高位容器、楼梯间内部容器。外容器放置砖块平铺面上,放流口位于容器的一端。通过垂直落差进入下一区域外容器,再设置斜坡,使水更稳定流入。天台门左侧高位容器、天台门右侧高位容器、顶部高位容器通过落差斜坡连接,并将积水通过顶部高位容器水位高度一致的漏斗连接至于水管排至底部外容器。配合探头,喷头,抽水泵使用,来达到水位的平衡和稳定。内墙镶嵌结构提高了墙体的稳定性和降低了滑落的风险。并能减少热能的进入。在各容器间安装内容器,内容器中填充盐及饱和食盐水,从而达到1.83倍的水的体积比热,从而冷却钢筋水泥混凝土及室内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楼水盐冷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顶楼水盐冷却装置,包括排水系统及镶嵌墙体的技术。
技术介绍
:现有顶楼冷却装置以空调为主,此种通过抽湿,制造冷气的方式通常可行,但由于顶楼无遮挡物,大量热源笔直的通过混凝土结构直接进入室内。将导致空调高负荷运转、无法短时间内冷却、易出故障的缺点,又比如,长期的高温,最终将导致室内的防水、器物、家居、装潢老化迅速。因夏季前后20周无法居住,秋冬季前后32周亦不迁回,最终将导致多数的倒数一楼、二楼常年不再适宜居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简便、高效的饱和食盐水与盐隔热技术,同样提高1℃,需要的热量是等体积水的1.83倍。将大部分高温气体与太阳直射通过蒸发表面的水和进入密封的内容器,而完成对混凝土层和室内的冷却。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饱和食盐水与盐的高厚度内容器叠加外容器的液态水。及通过对楼梯间四周的包裹1米宽度的高位外容器,避免热量从共四面中的三面外墙进入,以及对楼梯间内部安装镶嵌的长方体外容器装有盐水。该冷却装置不仅能有效降低室内温度,而且不会出现隔热层中盐分流失和内容器较快塑化的情况。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不锈钢容器(11)(15)先从三面将除门外部分、宽1米的区域包围,从而隔离进入楼梯间的大部分热源。后将楼梯间宽度加1米,长度加2米,往地面放线做标记,以2条平行的线(宽度加1米)为起点,连续延伸至最远处。以长度加2米的线为起点,往两方向延伸,至两侧最远处。在交点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分别放置砖块。后将2条平行的线段延长部分延伸处的线段三等分。将砖块以蜂窝正六边形镶嵌的结构位置摆放,其中有二分一的面积占有砖块。在砖块顶部完全铺上三色彩条布的切片,地表做地漏处理不少于3毫米。使用镭射测出落差起伏,后在砖块上方垫上塑料垫片(3mm,5mm,8mm,),误差控制在3mm以内。在垫片处浇上水泥前,开挖一个砖区新下水道(8)用起重机先将巨型外容器、大量的粗盐细盐、高位外容器、内容器,全部吊入楼顶备好。后浇上水泥,然后安装外容器,外容器间要间隔2mm,后将内容器也装入镶嵌与外容器内,以及左侧不锈钢外容器、右侧不锈钢外容器以及天台上方外容器内。往内容器倒入粗盐,摇晃片刻,装入细盐,振动,当多余的空间高度变化不明显时,停止,倒入事先溶解好的粗盐与自来水的盐水饱和物液体。盖上内封口,浇入植物油80%满位置,盖上外封口,表层可见阳光部分刷上防紫外漆。往外容器里注水。在原下水道(7)上方的外容器处连接一个大漏斗(5),周围用高质量的量大防水胶做好防漏处理,在天台上方的容器处安装一个高位漏斗(6)通过水管(9)将积水排至下方外容器内,不锈钢容器则同样通过落差将积水排至天台上方的容器,排除积水。天台需留出100mm的空间,安装护栏(17)以保证任何时刻不会滑落至地面。最后安装摄像头(1)(2)至不锈钢容器上,从楼梯间大门将喷头(3)(4)及抽水泵通道拉出。示范例:共11个外容器,非排水处高度均为1000mm,垂直落差为22mm(A,I),40mm(B,J),67mm(C,K),103mm(D,L),148mm(E,M).并在2个外容器间落差的最低处的切割合计高度20mm等腰直角三角形斜坡并装上不锈钢叶片,外容器高于840mm处全部刷上防紫外漆。漏斗(5)处的F高度为840mm。不锈钢高位容器(11)(15)的垂直落差G、H为22mm,并在与天台高位容器间的落差的最低处的切割合计高度20mm等腰直角三角形斜坡,安装叶片,三容器间的水平面及高位漏斗(6)的高度为958mm,三高位容器的非排水区高度均为1000mm。三高位容器高于容器高于958mm处全部刷上防紫外漆。如图6示,安装方法为先将护栏(20)拆掉,将容器侧躺进入大门。容器最长部分依次进入,不受门的尺寸限制。其中容器的较长位置与门高对应,较窄处与门长对应。水平进入后,往垂直方向倾斜。后立与下区间阶梯之上,后将它们三个依次水平推入靠窗位置。于楼梯处修建2堵平行的砖墙(30)(31),后将多个三角柱形状容器装入,与六面体容器(29)留有一定间隙。往墙上打2个孔,将入墙长铁柱(28)居中安装后焊接好。后将2堵平行砖墙上的2个容器安装,将转角入地长铁柱(27)与入墙长铁柱(28)焊接并入地安装。在门区前方与门左右侧的2容器平行出口位置修建一堵1100mm高的防水砖墙(23),门区铺上隔热棉(22),后将探头线路、水管管道(16),抽水泵通道,各种线和管道由门上线路通过缝隙(21)经过。最后将护栏(20)重新安装后,将预留抽水泵(25)放置,楼梯间的各容器最高位的30mm无法装入饱和食盐水与盐,因最高位的处的瓶口,占20mm,与顶部留有10mm的距离。故有部分空白。所有容器,厚度均为10mm,材料为聚脂乙碳酸脂,故与太阳接触部分需涂上防紫外漆。楼梯间除门左侧与右侧两容器,其它的大型容器间均有凹陷隧道(26)与凸起隧道连接,保证了整体的稳定性。日常时,夏季每四天到五天,通过摄像头观察水位,水位较低时,打开水龙头注水,当水位高于警戒线时,则将抽水泵打开,抽水至楼下阳台下水道口。由于盐水层厚度均不小于852毫米,通常防水层与太阳无直接接触,极不易损坏。若室内发生了漏水,则找到对应的外容器区块。对上一阶梯的外容器垂直落差使用封堵叶片,后用抽水泵抽水。然后使用工业用干湿吸尘器将盐分数次析出。后将余下6个内容器搬至其他外容器上方。最后将漏水区上方外容器取出,补漏即可。后将各物归原处即可。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露天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露天正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露天仰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露天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器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楼梯间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楼梯间正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楼梯间左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楼梯间俯视图图中1摄像头甲2摄像头乙3喷头甲4喷头乙5大漏斗6高位漏斗7原下水道8砖区新下水道9排水管道10门11左侧不锈钢高位容器12叶片13砖、垫片、三色布切片及部分水泥14内容器15右侧不锈钢高位容器16水管管道17护栏18上封口19植物油20下封口18探头线路19水管20护栏21门上线路通过缝隙22隔热棉23防水砖墙24防护栏25抽水泵26凹陷隧道27转角入地长铁柱28入墙长铁柱29六面体容器30外层砖墙31内层砖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冷却装置采用午间堆积太阳直射的热量至盐水饱和物的方式对下一、二楼室内进行冷却,夜间自动散热,有效地消除大部分往室内的热源和减低对空调的依赖。将热量堆积至内外容器上方水体及外容器后,可简便、高效的吸收大部分潜热,尤其通过各外容器之间的合理落差,可实现有序、自动的排水,以应对暴雨阴天。但日蒸发量较大时,通过摄像头观察其中2个外容器,可确定是否往两个注水点注水,如需注水抬高水位则无需繁琐的依次挨个的注水。只需于室内监控并调节。当排水不畅时,则打开抽水泵装置,避免大量往下方绿化带、道路倾水的风险。通过落差排水,而各个外容器非排水区域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顶楼水盐冷却装置,包括外容器梯级排水结构、内容器水盐结构、楼梯间镶嵌立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外容器梯级排水结构可以通过落差,实现近全自动排除积水。内容器保证了盐分及饱和食盐水不会流失,内容器的材料浸泡在水中不易被紫外光破坏。及无粘合剂的高稳定性墙体立建方案。/n

【技术特征摘要】
1.顶楼水盐冷却装置,包括外容器梯级排水结构、内容器水盐结构、楼梯间镶嵌立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外容器梯级排水结构可以通过落差,实现近全自动排除积水。内容器保证了盐分及饱和食盐水不会流失,内容器的材料浸泡在水中不易被紫外光破坏。及无粘合剂的高稳定性墙体立建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顶楼水盐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容器梯级排水结构包括,多个外容器非排水区块同等高度,逐级落差依次增大,雨天时,低处的外容器排水压力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承凎
申请(专利权)人:王承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