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机械脱手的尾管悬挂器送入工具,属于石油勘探技术领域;包括上接头、本体、上球座外壳、旋转接头、中心管、下球座外壳、过渡接头和空心胶塞;上接头、本体、上球座外壳、旋转接头、中心管、下球座外壳、过渡接头与空心胶塞依次连接;本体外周卡接套设有脱手活塞和爪式反扣。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本体内设置屏蔽模块以防提前液压脱手;可实现大排量循环洗井。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实现工作球一球双用,投入井中的工作球既实现了脱手作业又用于坐挂作业;采用了液压与机械双重丢手方式,确保了脱手作业的完成。
A kind of feeding tool of tail pipe hanger with hydraulic mechanical rele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机械脱手的尾管悬挂器送入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机械脱手的尾管悬挂器送入工具,属于石油勘探
技术介绍
在油气井深井、定向井和水平井等尾管悬挂固井、完井作业中,为了节省大量的套管,通常采用尾管悬挂的方式作业。尾管悬挂的作业方式通常会用到尾管悬挂器。尾管悬挂器由送入工具和悬挂器采用反扣连接,通过钻杆送入到设定位置。作业时,通过旋转管柱使送入工具和悬挂器脱开,取出送入工具,将悬挂器留在井下。这种旋转管柱的作业方式通常存在以下问题:旋转管柱时,井口的旋转和井底的旋转不同步,不好判断。作业难度大,耗时长。采用液压脱手的尾管悬挂器是未来的研究方向,采用液压脱手需要解决在作业过程因为循环憋压导致提前脱手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尾管悬挂器循环憋压导致提前脱手,以及确保脱手采用液压和机械双重丢手方式的技术问题。为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压机械脱手的尾管悬挂器送入工具,包括上接头、本体、上球座外壳、旋转接头、中心管、下球座外壳、过渡接头和空心胶塞;所述本体的一端连接上接头,本体的另一端连接上球座外壳的一端;上球座外壳的另一端连接旋转接头的一端;旋转接头的另一端连接中心管的一端;中心管的另一端连接下球座外壳的一端,下球座外壳的另一端通过过渡接头与空心胶塞连接;所述本体外周套设有脱手活塞;脱手活塞外周套设有爪式反扣;所述本体外周与脱手活塞和爪式反扣连接段设有卡入脱手活塞和爪式反扣的凸片;脱手活塞和爪式反扣设有相对应凸片的开槽;所述本体内套设有上爪式球座,上爪式球座与下球座外壳内套设有的下爪式球座连通。优选地,所述的本体的一端螺纹连接上接头,上接头上套设有防砂帽。优选地,所述的脱手活塞包括脱手活塞外圈和脱手活塞内圈;脱手活塞外圈内设有脱手活塞内圈;脱手活塞外圈上设有与本体固定连接的脱手活塞销钉。优选地,所述的本体上设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通过弹簧与爪式反扣连接。优选地,所述的本体上设有传压孔;所述上爪式球座上设有用于屏蔽本体传压孔的密封件。优选地,所述上球座外壳上设有固定上球座外壳和上爪式球座的上球座销钉。优选地,所述中心管上设有传压孔,所述传压孔上设有屏蔽中心管传压孔的密封件。优选地,所述下球座外壳内套设有下爪式球座,下球座外壳上设有固定下球座外壳和下爪式球座的下球座销钉。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本体内置屏蔽模块以防提前液压脱手;2.本专利技术可大排量循环洗井;3.本专利技术中可实现一球双用,投入井中的工作球既实现了脱手作业又用于坐挂作业;4.本专利技术中采用了液压与机械双重丢手方式,确保了脱手作业的完成。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液压机械脱手的尾管悬挂器送入工具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液压机械脱手的尾管悬挂器送入工具本体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液压机械脱手的尾管悬挂器送入工具脱手活塞外圈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液压机械脱手的尾管悬挂器送入工具爪式反扣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液压机械脱手的尾管悬挂器送入工具本体,脱手活塞外圈和爪式反扣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液压机械脱手的尾管悬挂器送入工具本体和上爪式球座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上接头2.防砂帽3.本体4.弹簧座5.弹簧6.脱手活塞内圈7.密封件一8.脱手活塞外圈9.密封件二10.爪式反扣11.脱手活塞销钉12.止退卡簧13.上爪式球座14.上球座外壳15.上球座销钉16.工作球17.旋转接头18.中心管19.下球座外壳20.下球座销钉21.下爪式球座22.过渡接头23.空心胶塞销钉24.空心胶塞25本体凸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压机械脱手的尾管悬挂器送入工具,包括上接头1、本体3、上球座外壳14、旋转接头17、中心管18、下球座外壳19、过渡接头22和空心胶塞24;本体3的一端连接上接头1,本体3的另一端连接上球座外壳14的一端;上球座外壳14的另一端连接旋转接头17的一端;旋转接头17的另一端连接中心管18的一端;中心管18的另一端连接下球座外壳19的一端,下球座外壳19的另一端通过过渡接头22与空心胶塞24连接;本体3外周套设有脱手活塞;脱手活塞外周套设有爪式反扣10;本体3外周与脱手活塞和爪式反扣连接段设有卡入脱手活塞和爪式反扣的凸片25;脱手活塞和爪式反扣设有相对应凸片的键槽;本体3内套设有上爪式球座13,上爪式球座13与下球座外壳19内套设有的下爪式球座21连通。本体3的一端螺纹连接上接头1,上接头1上套设有防砂帽2。脱手活塞包括脱手活塞外圈8和脱手活塞内圈6;脱手活塞外圈8内设有脱手活塞内圈6;脱手活塞外圈上设有与本体固定连接的脱手活塞销钉11。本体3上设有弹簧座4,弹簧座4通过弹簧5与爪式反扣10连接;本体3上设有传压孔;上爪式球座13上设有用于屏蔽本体传压孔的密封件9。上球座外壳14上设有固定上球座外壳14和上爪式球座13的上球座销钉15。中心管18上设有传压孔,传压孔上设有屏蔽中心管传压孔的密封件。下球座外壳19内套设有下爪式球座21,下球座外壳19上设有固定下球座外壳19和下爪式球座21的下球座销钉20。本体3是尾管悬挂器送入工具的核心部件,本体3上有脱手活塞的传压孔。下入状态时,传压孔被密封件二9和上爪式球座13屏蔽,循环作业时管柱压力不会使脱手活塞动作。本体3上端通过螺纹与上接头1连接,上接头1上套有防砂帽2,防砂帽2的作用是防止水泥和泥沙在工具外部沉积。本体3上有凸片,如图2所示,在液压脱手失败时,可以采用旋转脱手,旋转管柱时,凸片传递扭矩带动反扣接头10旋转,使送入工具和悬挂器脱开。脱手活塞外圈8和脱手活塞内圈6组成脱手活塞,内有密封件一7保证活塞的密封性,脱手活塞套在本体3上,通过脱手活塞销钉11固定与本体3的相对位置。脱手活塞外圈8和爪式反扣10上有键槽,如图3和图4所示。爪式反扣10套在脱手活塞外圈8上,爪式反扣10、脱手活塞外圈8和本体3的相对位置如图5所示。弹簧座4通过螺纹拧接在本体3上,弹簧5上端面顶住弹簧座,下端面顶住爪式反扣10,使爪式反扣10一直保持向下运动的趋势。密封件二9套在上爪式球座13上,用于屏蔽本体的传压孔,上爪式球座13装配在本体3的内孔。上球座外壳14与本体3通过螺纹拧接,上球座外壳14上有销钉孔,安装上球座销钉15,固定上球座外壳14与上爪式球座13的相对位置。旋转接头17通过螺纹与上球座外壳14拧接。中心管18与旋转接头17通过螺纹拧接,中心管18上有传压孔,用于沟通工具与悬挂器的通道。下爪式球座21套在下球座外壳19内部,通过下球座销钉20固定相对位置,下球座外壳19上端通过螺纹与中心管18拧接,下端通过螺纹与过渡接头22拧接,空心胶塞24套在过渡接头22内,通过空心胶塞销钉23固定相对位置。一种液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机械脱手的尾管悬挂器送入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本体、上球座外壳、旋转接头、中心管、下球座外壳、过渡接头和空心胶塞;所述本体的一端连接上接头,本体的另一端连接上球座外壳的一端;上球座外壳的另一端连接旋转接头的一端;旋转接头的另一端连接中心管的一端;中心管的另一端连接下球座外壳的一端,下球座外壳的另一端通过过渡接头与空心胶塞连接;所述本体外周套设有脱手活塞;脱手活塞外周套设有爪式反扣;所述本体外周与脱手活塞和爪式反扣连接段设有卡入脱手活塞和爪式反扣的凸片;脱手活塞和爪式反扣设有相对应凸片的开槽;所述本体内套设有上爪式球座,上爪式球座与下球座外壳内套设有的下爪式球座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机械脱手的尾管悬挂器送入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本体、上球座外壳、旋转接头、中心管、下球座外壳、过渡接头和空心胶塞;所述本体的一端连接上接头,本体的另一端连接上球座外壳的一端;上球座外壳的另一端连接旋转接头的一端;旋转接头的另一端连接中心管的一端;中心管的另一端连接下球座外壳的一端,下球座外壳的另一端通过过渡接头与空心胶塞连接;所述本体外周套设有脱手活塞;脱手活塞外周套设有爪式反扣;所述本体外周与脱手活塞和爪式反扣连接段设有卡入脱手活塞和爪式反扣的凸片;脱手活塞和爪式反扣设有相对应凸片的开槽;所述本体内套设有上爪式球座,上爪式球座与下球座外壳内套设有的下爪式球座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机械脱手的尾管悬挂器送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的一端螺纹连接上接头,上接头上套设有防砂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机械脱手的尾管悬挂器送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手活塞包括脱手活塞外圈和脱手活塞内圈;脱手活塞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伯仁,陈光利,唐少鹏,施凯健,叶方举,朱长林,
申请(专利权)人:思达斯易能源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