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宇用地下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0684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雨水收集技术领域的一种楼宇用地下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底部设置有水槽,所述水槽的上部左侧焊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贯穿基层,且所述进水管的上部外壁套接有净化装置,所述水槽的上部中间开有人孔,所述人孔的内壁中间套接有防护板,所述人孔的上部嵌入于基板内,所述人孔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水槽的内壁底部右侧焊接有防水箱,所述防水箱的内部焊接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右侧套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位于水槽的右侧,所述出水管贯穿基层,且所述出水管的顶部套接有太阳能热水器,通过基层底部设有的水槽及增压泵及其上部设有的太阳能热水器,方便雨水回收净化再利用,方便使用,经济实用性较强。

An underground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device for build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楼宇用地下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水收集
,具体为一种楼宇用地下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天然雨水具有硬度低,污染物少等优点,因此它在减少城市雨洪危害,开拓水源方面正日益成为重要主题。对于大型公用建筑、居住区、建筑群体等屋面及地面雨水,经收集和一定处理后,除用于浇灌农作物、补充地下水,还可用于景观环境、绿化、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冷却水补充、冲厕及一些其它非生活用水用途。现有的楼宇用雨水收集装置大多在地表,在占用地表面积的同时其内部储水面积也是有限的,且地下的雨水收集装置大多是将收集的雨水再进行灌溉,不能对楼宇内进行生活供水,导致收集后的雨水使用范围有限,不利于雨水的二次利用,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楼宇用地下雨水收集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收集后的雨水不能直接转换为生活用水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楼宇用地下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底部设置有水槽,所述水槽的上部左侧焊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贯穿基层,且所述进水管的上部外壁套接有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的内部由PP滤芯和竹炭过滤包组成,所述水槽的上部中间开有人孔,所述人孔的内壁中间套接有防护板,所述人孔的上部嵌入于基层内,所述人孔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水槽的内壁底部右侧焊接有防水箱,所述防水箱的内部焊接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右侧套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位于水槽的右侧,所述出水管的中部外壁套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左侧与水槽的外壁焊接,所述出水管贯穿基层,且所述出水管的顶部套接有太阳能热水器。优选的,所述顶盖的上部中间位置套接有提手。优选的,所述水槽为铝合金槽。优选的,所述人孔的内壁直径为60cm。优选的,水槽左侧外部上侧开有弃流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该一种楼宇用地下雨水收集利用装置的设置,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净化装置将雨水净化后流入到水槽内,通过增压泵将水注入到太阳能热水器内,使热水器内的热水直接转换成生活用水供给到楼宇内,方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前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水槽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净化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层、2进水管、3净化装置、4人孔、5提手、6防护板、7顶盖、8太阳能热水器、9固定板、10出水管、11增压泵、12防水箱、13水槽、14PP滤芯、15弃流槽、16竹炭过滤包。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楼宇用地下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包括基层1,所述基层1的底部设置有水槽13,所述水槽13的上部左侧焊接有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贯穿基层1,且所述进水管2的上部外壁套接有净化装置3,所述净化装置3的内部由PP滤芯14和竹炭过滤包16组成,所述水槽13的上部中间开有人孔4,所述人孔4的内壁中间套接有防护板6,所述人孔4的上部嵌入于基层1内,所述人孔4的顶部设置有顶盖7,所述水槽13的内壁底部右侧焊接有防水箱12,所述防水箱12的内部焊接有增压泵11,所述增压泵11的右侧套接有出水管10,所述出水管10位于水槽13的右侧,所述出水管10的中部外壁套接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的左侧与水槽13的外壁焊接,所述出水管10贯穿基层1,且所述出水管10的顶部套接有太阳能热水器8。其中,所述顶盖7的上部中间位置套接有提手5,方便顶盖7的拆卸,方便使用。其中,所述水槽13为铝合金槽,增加水槽13的抗压性能,方便装置的使用。其中,所述人孔4的内壁直径为60cm,方便人工操作,方便使用。其中,水槽13左侧外部上侧开有弃流槽15,防止水槽13内水漫出倒灌,增加安全性。工作原理:楼宇的下水管道与进水管2连接,并通过净化装置3对雨水进行净化,净化后的雨水进入到水槽13内,通过防水箱12内部的增压泵11将水槽13内的水通过出水管10提升到太阳能热水器8处,太阳能热水器8对内部的雨水进行加热,通过太阳能热水器8上的出水口将热水供给到楼宇内,方便雨水的转换及利用,通过提手5打开顶盖7,将防护板6取出,使用者可以进入到水槽13的内部进行操作,方便使用。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楼宇用地下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包括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的底部设置有水槽(13),所述水槽(13)的上部左侧焊接有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贯穿基层(1),且所述进水管(2)的上部外壁套接有净化装置(3),所述净化装置(3)的内部由PP滤芯(14)和竹炭过滤包(16)组成,所述水槽(13)的上部中间开有人孔(4),所述人孔(4)的内壁中间套接有防护板(6),所述人孔(4)的上部嵌入于基层(1)内,所述人孔(4)的顶部设置有顶盖(7),所述水槽(13)的内壁底部右侧焊接有防水箱(12),所述防水箱(12)的内部焊接有增压泵(11),所述增压泵(11)的右侧套接有出水管(10),所述出水管(10)位于水槽(13)的右侧,所述出水管(10)的中部外壁套接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的左侧与水槽(13)的外壁焊接,所述出水管(10)贯穿基层(1),且所述出水管(10)的顶部套接有太阳能热水器(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宇用地下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包括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的底部设置有水槽(13),所述水槽(13)的上部左侧焊接有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贯穿基层(1),且所述进水管(2)的上部外壁套接有净化装置(3),所述净化装置(3)的内部由PP滤芯(14)和竹炭过滤包(16)组成,所述水槽(13)的上部中间开有人孔(4),所述人孔(4)的内壁中间套接有防护板(6),所述人孔(4)的上部嵌入于基层(1)内,所述人孔(4)的顶部设置有顶盖(7),所述水槽(13)的内壁底部右侧焊接有防水箱(12),所述防水箱(12)的内部焊接有增压泵(11),所述增压泵(11)的右侧套接有出水管(10),所述出水管(10)位于水槽(13)的右侧,所述出水管(10)的中部外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坚王留宏李宁张保海王文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元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