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7771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雨水收集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包括支撑框架、收集组件、漏斗、集水桶以及净水机构,所述支撑框架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所述支撑框架顶端设有收集组件,所述收集组件呈现为一块矩形帆布结构,所述收集组件四个角均与支撑框架顶端连接,所述收集组件中心位置下方设有漏斗,所述漏斗下方设有集水桶,所述集水桶呈现为一个大型矩形空心桶结构,所述集水桶外侧壁下端设有净水机构,所述净水机构后端与集水桶下端外侧壁固定连接且净水机构与集水桶内空间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雨水收集效率低、雨水存储量小以及雨水净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不高等问题。不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雨水收集再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申请号为CN201820199480.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包括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包括圆柱形水箱和电线杆,所述电线杆的上端侧面设有竖直的圆柱形水箱,且圆柱形水箱的侧壁与电线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圆柱形水箱的上侧设有固定圆环,且固定圆环的外壁与圆柱形水箱的槽口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圆环的上侧设有半圆形防护网,所述半圆形防护网的下侧与固定圆环的上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水箱内设有水平的圆形隔板,且圆形隔板的侧壁与圆柱形水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圆形隔板的下侧设有净水器,且圆形隔板的下侧中部开设有通水孔,所述净水器的上端与通水孔的下侧外沿固定连接,使得城市雨水可以收集利用。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装置收集雨水效率低、存水量少以及对雨水净化程度不高,本专利通过采用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较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收集雨水效率低、存水量少以及雨水净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包括支撑框架、收集组件、漏斗、集水桶以及净水机构,所述支撑框架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所述支撑框架顶端设有收集组件,所述收集组件呈现为一块矩形帆布结构,所述收集组件四个角均与支撑框架顶端连接,所述收集组件中心位置下方设有漏斗,所述漏斗下方设有集水桶,所述集水桶呈现为一个大型矩形空心桶结构,所述集水桶外侧壁下端设有净水机构,所述净水机构后端与集水桶下端外侧壁固定连接且净水机构与集水桶内空间连通。
[0007]更进一步,所述净水机构包括单向阀、过滤室、消毒室、缓存室、净水泵、出水泵、出水口、活性炭、消毒膜以及半透膜,所述单向阀前端与集水桶内部空间连通,所述单向阀后端设有过滤室,所述过滤室前端与单向阀后端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室内填满了活性炭,所述过滤室后端设有消毒室,所述过滤室后端与消毒室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室与消毒室连接处设有消毒膜,所述消毒室后端设有缓存室,所述缓存室前端与消毒室后端固定连接,所述消毒室与缓存室连接处设有半透膜,所述缓存室上端设有净水泵,所述缓存室后端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缓存室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出水口与缓存室连接处设有出水泵。
[0008]更进一步,所述支撑框架顶端通过设有的固定组件与收集组件固定连接。
[0009]更进一步,所述收集组件中心处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上端设有滤网,所述滤网呈现为一个圆形网状结构且与收集组件上端表面固定连接。
[0010]更进一步,所述漏斗下端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上端与漏斗下端固定连接。
[0011]更进一步,所述集水桶上端设有桶盖,所述进水管下端穿过桶盖与集水桶内部空间连通。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包括支撑框架、收集组件、漏斗、集水桶以及净水机构,所述支撑框架为收集组件提供支撑,滤网能够将树叶等杂物挡住,避免堵塞漏斗,且采用帆布材料的收集组件增大了收集组件的收集面积,一方面提到了雨水的收集效率以及降低了树叶等杂物会堵塞进水口的概率,所述净水机构前端设有的单向阀能够有效阻止雨水回流,所述过滤室内的活性炭能够有效吸附雨水中的泥沙等大型杂质,所述消毒膜能够吸附雨水中含有的有毒物质,所述半透膜能够过滤掉雨水中的大分子杂质,最终在净水泵的吸力下,雨水净化完成流入缓存室,净水机构实现了对雨水极大程度的净化,出水泵能够将缓存室内存储的净水通过出水口流出供人员使用,所述集水桶体型较大,且能够实现大量的雨水存储。
[0014]本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雨水收集效率低、雨水存储量小以及雨水净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本技术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使用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的主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的净水机构示意图;
[0018]附图中涉及到的附图标记有:
[0019]支撑框架1;收集组件2;漏斗3;集水桶4;净水机构5;单向阀501;过滤室502;消毒室503;缓存室504;净水泵505;活性炭506;消毒膜507;半透膜508;出水口509;出水泵510;滤网6;进水口7;固定组件8;桶盖9;进水管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1]实施例一:
[0022]如图1

3所示,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包括支撑框架1、收集组件2、漏斗3、集水桶4以及净水机构5,所述支撑框架1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所述支撑框架1顶端设有收集组件2,所述收集组件2呈现为一块矩形帆布结构,所述收集组件2四个角均与支撑框架1顶端连接,所述收集组件2中心位置下方设有漏斗3,所述漏斗3下方设有集水桶4,所述集水桶4呈现为一个大型矩形空心桶结构,所述集水桶4外侧壁下端设有净水机构5,所述净水机构5后端与集水桶4下端外侧壁固定连接且净水机构5与集水桶4内空间连通。
[0023]本技术包括支撑框架1、收集组件2、漏斗3、集水桶4以及净水机构5,所述支撑框架1为收集组件2提供支撑,所述支撑框架1顶端通过设有的固定组件8与收集组件2固定连接,所述收集组件2中心处设有进水口7,所述漏斗3下端设有进水管10,所述进水管10与上端与漏斗3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集水桶4上端设有桶盖9,所述进水管10下端穿过桶盖9与集水桶4内部空间连通,所述支撑框架1为收集组件2提供支撑,且采用帆布材料的收集组件
2增大了收集组件2的收集面积,一方面提到了雨水的收集效率以及降低了树叶等杂物会堵塞进水口7的概率,所述集水桶4体型较大,且能够实现大量的雨水存储。
[0024]所述净水机构5包括单向阀501、过滤室502、缓存室504、净水泵505、出水泵510、出水口509、活性炭506以及半透膜508,所述单向阀501前端与集水桶4内部空间连通,所述单向阀501后端设有过滤室502,所述过滤室502前端与单向阀501后端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室502内填满了活性炭506,所述过滤室502后端设有缓存室504,所述缓存室504前端与过滤室502后端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室502与缓存室504连接处设有半透膜508,所述缓存室504上端设有净水泵505,所述缓存室504后端设有出水口509,所述出水口509与缓存室504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出水口509与缓存室504连接处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1)、收集组件(2)、漏斗(3)、集水桶(4)以及净水机构(5),所述支撑框架(1)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所述支撑框架(1)顶端设有收集组件(2),所述收集组件(2)呈现为一块矩形帆布结构,所述收集组件(2)四个角均与支撑框架(1)顶端连接,所述收集组件(2)中心位置下方设有漏斗(3),所述漏斗(3)下方设有集水桶(4),所述集水桶(4)呈现为一个大型矩形空心桶结构,所述集水桶(4)外侧壁下端设有净水机构(5),所述净水机构(5)后端与集水桶(4)下端外侧壁固定连接且净水机构(5)与集水桶(4)内空间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机构(5)包括单向阀(501)、过滤室(502)、消毒室(503)、缓存室(504)、净水泵(505)、出水泵(510)、出水口(509)、活性炭(506)、消毒膜(507)以及半透膜(508),所述单向阀(501)前端与集水桶(4)内部空间连通,所述单向阀(501)后端设有过滤室(502),所述过滤室(502)前端与单向阀(501)后端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室(502)内填满了活性炭(506),所述过滤室(502)后端设有消毒室(503),所述过滤室(502)后端与消毒室(503)前端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坚叶宾杜尔登李致庆黄尚卿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元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