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取向电工钢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铁冶金
,特别是涉及电工钢冶金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制造2025》全文的发布,中国工业转型再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制造业的发展,就离不开电力材料、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而无取向电工硅钢在电气化建设中占据极重要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的硅钢片用量的多少,可以衡量该国电气化的程度,所以从长远来看,电工钢是大有发展前途的。目前电工钢在朝着以冷代热,冷轧硅钢朝着高牌号低铁损,低牌号高磁感的方向发展。因此,各大钢厂都在争相开发冷用电工硅钢,尤其是无取向电工硅钢,来提高产品性价比和市场竞争力。低硅无取向电工钢的主要性能要求是低铁损和高磁感,同时具有较好的物理性能,材料力学性能等指标。而常规工艺生产的低硅无取向电工钢C、Si、S、Al、夹杂物含量较高,并且难以控制,造成铁损高、磁感低,往往不能满足用户生产要求,并且成本较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取向电工钢,其特征在于,通过RH真空处理并在合金化阶段精确控制铝加入量,得到所述电工钢的成分为:以质量百分比计,C≤0.0020%,Si:0.9~1.0%,Mn:0.25~0.35%,P:0.025~0.035%,S:≤0.005%,Als:0.025~0.035%,Ti≤0.001%,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控轧控冷,得到所述电工钢金相组织为粗块状铁素体,晶粒大小均匀,平均晶粒度在7.0~8.0级别。/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无取向电工钢,其特征在于,通过RH真空处理并在合金化阶段精确控制铝加入量,得到所述电工钢的成分为:以质量百分比计,C≤0.0020%,Si:0.9~1.0%,Mn:0.25~0.35%,P:0.025~0.035%,S:≤0.005%,Als:0.025~0.035%,Ti≤0.001%,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控轧控冷,得到所述电工钢金相组织为粗块状铁素体,晶粒大小均匀,平均晶粒度在7.0~8.0级别。
2.一种无取向电工钢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铁水储备:铁水中[S]≤0.025%,[Si]:0.30~0.60%,铁水温度≥1300℃;控制原料[Ti]使转炉冶炼后钢水[Ti]≤0.001%;经脱硫站处理后入转炉铁水:[S]≤0.001%,铁水彻底扒渣,使铁水包金属液面全部裸露;
S2、转炉冶炼:终点C≤0.040%,S≤0.004%,P≤0.030%,[O]:600ppm~800ppm;终渣R:3.2~3.6,“裸钢”出钢,出钢1/5后加入石灰3.3~4.2kg/t;
S3、LF精炼:钢包底吹,将钢水温度升至1620~1650℃后,当钢水中[O]高于800ppm时,在钢包渣面加入高铝渣100~200kg/t进行顶渣改质;
S4、RH真空处理:RH真空处理30~45min,循环氩气流量800~1200Nl/min,真空度≤2Mbar;RH脱碳终点钢水氧含量控制在300ppm~400ppm,合金化加入顺序为低碳低钛磷铁、铝、锰铁、超低碳硅铁,其中低碳低钛磷铁在脱碳前加入,铝、锰铁、超低碳硅铁合金在脱碳结束后根据需要加入,加入时间间隔≥3min,出站前加入高铝渣0.5~0.7kg/t进行顶渣处理,RH精炼后钢水化学成份质量百分比:C≤0.0020%,Si:0.9~1.0%,Mn:0.25~0.35%,P:0.025~0.035%,S:≤0.005%,Als:0.025~0.035%,Ti≤0.001%,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S5、连铸;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民,朱立光,肖鹏程,张利军,刘增勋,毕燕雷,田鹏,张彩军,张庆军,王博,王雁,周景一,孙立根,王硕明,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