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内吞上转换纳米颗粒的蓝藻提高产氧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0575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内吞上转换纳米颗粒的蓝藻提高产氧量的方法,主要步骤:1)检测上转换纳米材料的荧光光谱;2)上转换纳米颗粒与蓝藻进行共培养,待蓝藻生长浓度达到2‑5的OD值后在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蓝藻的发光情况;3)检测蓝藻在近红外光808nm照射下的产氧情况;4)检测吞噬进入上转换纳米材料的蓝藻在近红外808nm照射下的产氧情况;5)比较两次检测的蓝藻产氧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制备上转换纳米颗粒与蓝藻的复合物,此上转换纳米颗粒在近红外光808nm照射下可以发出波长450nm左右的蓝光,将此纳米颗粒与蓝藻共培养后,蓝藻将上转换纳米颗粒吞噬进入体内,可利用纳米颗粒发出的蓝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The method of increasing oxygen production of cyanobacteria by endocytosis and upconversion of nanopart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吞上转换纳米颗粒的蓝藻提高产氧量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学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内吞上转换纳米颗粒的蓝藻提高产氧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蓝藻又名蓝绿藻,是地球上古老的生物之一,含有叶绿素a,是一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区别于真核生物的藻类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不含叶绿体,只含有叶绿素。与光合细菌的区别是:光合细菌(红螺菌)进行较原始的光合磷酸化作用,反应过程不放氧,为厌氧生物,而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并且放氧,也有假说认为植物中的叶绿体是由蓝藻进化而来。因蓝藻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且叶绿素的最大吸收波长是450nm左右,即蓝藻在蓝光的照射下产氧量最高。因此,我们寻找一种可以发出蓝光的材料用来增加蓝藻的产氧量。上转换纳米颗粒(UCNs)在受到高能量的光激发之后可以发出低能量的光,与传统典型的发光过程(只涉及一个基态和一个激发态)不同,上转换过程需要许多中间态来累积低频的激发光子的能量。其中主要有三种发光机制:激发态吸收、能量转换过程、光子雪崩。这些过程均是通过掺杂在晶体颗粒中的激活离子能级连续吸收一个或多个光子来实现的,而那些具有f电子和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内吞上转换纳米颗粒的蓝藻提高产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检测上转换纳米材料的荧光光谱;/n2)上转换纳米颗粒与蓝藻进行共培养,待蓝藻生长浓度达到2-5的OD值后检测蓝藻的发光情况;/n3)检测蓝藻在近红外808nm照射下的产氧情况。/n

【技术特征摘要】
1.内吞上转换纳米颗粒的蓝藻提高产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检测上转换纳米材料的荧光光谱;
2)上转换纳米颗粒与蓝藻进行共培养,待蓝藻生长浓度达到2-5的OD值后检测蓝藻的发光情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斌郭明明明东刘爽甘霖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