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吞上转换纳米颗粒的蓝藻提高产氧量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学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内吞上转换纳米颗粒的蓝藻提高产氧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蓝藻又名蓝绿藻,是地球上古老的生物之一,含有叶绿素a,是一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区别于真核生物的藻类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不含叶绿体,只含有叶绿素。与光合细菌的区别是:光合细菌(红螺菌)进行较原始的光合磷酸化作用,反应过程不放氧,为厌氧生物,而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并且放氧,也有假说认为植物中的叶绿体是由蓝藻进化而来。因蓝藻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且叶绿素的最大吸收波长是450nm左右,即蓝藻在蓝光的照射下产氧量最高。因此,我们寻找一种可以发出蓝光的材料用来增加蓝藻的产氧量。上转换纳米颗粒(UCNs)在受到高能量的光激发之后可以发出低能量的光,与传统典型的发光过程(只涉及一个基态和一个激发态)不同,上转换过程需要许多中间态来累积低频的激发光子的能量。其中主要有三种发光机制:激发态吸收、能量转换过程、光子雪崩。这些过程均是通过掺杂在晶体颗粒中的激活离子能级连续吸收一个或多个光子来实现的, ...
【技术保护点】
1.内吞上转换纳米颗粒的蓝藻提高产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检测上转换纳米材料的荧光光谱;/n2)上转换纳米颗粒与蓝藻进行共培养,待蓝藻生长浓度达到2-5的OD值后检测蓝藻的发光情况;/n3)检测蓝藻在近红外808nm照射下的产氧情况。/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内吞上转换纳米颗粒的蓝藻提高产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检测上转换纳米材料的荧光光谱;
2)上转换纳米颗粒与蓝藻进行共培养,待蓝藻生长浓度达到2-5的OD值后检测蓝藻的发光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郑斌,郭明明,明东,刘爽,甘霖,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