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伞形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0531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伞形冷却结构,所述伞形冷却结构包括自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第一模芯、第二模芯以及模芯定位块;其中:所述第一模芯为空心结构体,所述第一模芯顶部设有若干出水槽,所述第一模芯顶端开口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块;所述第二模芯套接于所述第一模芯外表面,所述第二模芯内设有若干出水流道,所述第二模芯顶端开口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块,所述第二密封块内设有若干连通流道,所述连通流道与所述出水槽、所述出水流道均为连通状态;所述模芯定位块套接于所述第二模芯外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大大降低模具的成型周期,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An umbrella cool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伞形冷却结构
本技术属于注塑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伞形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模具,是一种在工业生产中经常使用到的模子或工具,通常是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等方法得到的,简单来说,模具就是用来成型相应的产品。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是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形成产品,首先将受热融化的材料高压注入模具的型腔内,冷却固化后,得到对应的产品,之后需要对模具内进行冷却,传统的冷却方式为单独水冷或自然冷却,这样的冷却方式导致了模具的成型周期长,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伞形冷却结构,能够大大降低模具的成型周期,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伞形冷却结构,所述伞形冷却结构包括自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第一模芯、第二模芯以及模芯定位块;其中:所述第一模芯为空心结构体,所述第一模芯顶部设有若干出水槽,所述第一模芯顶端开口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块;所述第二模芯套接于所述第一模芯外表面,所述第二模芯内设有若干出水流道,所述第二模芯顶端开口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块,所述第二密封块内设有若干连通流道,所述连通流道与所述出水槽、所述出水流道均为连通状态;所述模芯定位块套接于所述第二模芯外表面。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芯为圆柱形结构体。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模芯为上小下大的圆台形结构体。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模芯内设有卡槽,所述第一模芯通过限位块与所述第二模芯套接。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出水槽沿所述第一模芯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出水流道沿所述第二模芯周向间隔分布,所述连通流道沿所述第二密封块周向间隔分布。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出水槽、出水流道以及连通流道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本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第一模芯、第二模芯以及模芯定位块的配合作用下,形成伞形冷却结构,能够使冷却水从第二模芯的各个出水流道中同时喷出,形成伞形结构,极大地提高了冷却效果,降低了模具的成型周期,进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整体剖视图;图3为图1中去除第一密封块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放大图;图中:1、第一模芯;11、出水槽;2、第二模芯;21、出水流道;22、卡槽;3、模芯定位块;4、第一密封块;5、第二密封块;51、连通流道;6、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伞形冷却结构,伞形冷却结构包括自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第一模芯1、第二模芯2以及模芯定位块3;其中:第一模芯1为空心结构体,第一模芯1顶部设有若干出水槽11,第一模芯1顶端开口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块4;第二模芯2套接于第一模芯1外表面,第二模芯2内设有若干出水流道21,第二模芯2顶端开口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块5,第二密封块5内设有若干连通流道51,连通流道51与出水槽11、出水流道21均为连通状态;模芯定位块3套接于第二模芯2外表面,在本技术中,通过卡槽22与限位块6相配合,将第一模芯1套接在第二模芯2内,使第一模芯1的出水槽11、第二密封块5的连通流道51以及第二模芯2的出水流道21呈连通状态,第二模芯2与模芯定位块3一体成型,第一密封块4能够将第一模芯1的顶部进行密封,使冷却水只能从出水槽11中喷出,第二密封块5能够对第二模芯2的顶部进行密封,使冷却水只能从第二密封块5内的连通流道51流入第二模芯2的出水流道21内,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高压冷却水从第一模芯1底部通入第一模芯1内,冷却水到达第一模芯1顶部时,在多个出水槽11的作用下,使冷却水分为多股水流,通过连通流道51进入对应的出水流道21内,再从出水流道21的出口处排出,形成伞形结构的水流,能够大大提高冷却效果,降低了模具的成型周期,从而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体地,第一模芯1为圆柱形结构体。具体地,第二模芯2为上小下大的圆台形结构体,从而便于多股水流喷出形成水流的伞形结构。进一步地,第二模芯2内设有卡槽22,第一模芯1通过限位块6与第二模芯2套接。具体地,出水槽11沿第一模芯1周向间隔分布,出水流道21沿第二模芯2周向间隔分布,连通流道51沿第二密封块5周向间隔分布。具体而言,出水槽11、出水流道21以及连通流道51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总而言之,本技术在第一模芯1、第二模芯2以及模芯定位块3的配合作用下,形成伞形冷却结构,能够使冷却水从第二模芯2的各个出水流道21中同时喷出,形成伞形结构,极大地提高了冷却效果,降低了模具的成型周期,进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以上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伞形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形冷却结构包括自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第一模芯、第二模芯以及模芯定位块;其中:/n所述第一模芯为空心结构体,所述第一模芯顶部设有若干出水槽,所述第一模芯顶端开口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块;/n所述第二模芯套接于所述第一模芯外表面,所述第二模芯内设有若干出水流道,所述第二模芯顶端开口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块,所述第二密封块内设有若干连通流道,所述连通流道与所述出水槽、所述出水流道均为连通状态;/n所述模芯定位块套接于所述第二模芯外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伞形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形冷却结构包括自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第一模芯、第二模芯以及模芯定位块;其中:
所述第一模芯为空心结构体,所述第一模芯顶部设有若干出水槽,所述第一模芯顶端开口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块;
所述第二模芯套接于所述第一模芯外表面,所述第二模芯内设有若干出水流道,所述第二模芯顶端开口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块,所述第二密封块内设有若干连通流道,所述连通流道与所述出水槽、所述出水流道均为连通状态;
所述模芯定位块套接于所述第二模芯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伞形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芯为圆柱形结构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岑占立
申请(专利权)人:蚂蚁兄弟精密模具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