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特别涉及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与生产效率,生产企业中普遍利用注塑模具进行生产,开模时通过模具分离以便取出产品,在现有技术中,产品脱模困难,经常出现由于产品脱模损伤致使生产合格率低,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注塑模具,旨在优化模具结构,改善现有技术中产品脱模困难,容易造成脱模损伤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注塑件的成型的注塑模具,包括:机座;凸模,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机座的下模板及沿上下向活动安装至所述下模板上方的公模座,所述公模座的内端形成有上下向延伸的凸芯柱,所述凸芯柱的下端面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凸芯柱的外侧面设有连通所述容纳槽的开口,所述容纳槽内设有沿内外向活动安装的内滑块,所述内滑块具有向外移动闭合所述开口的内侧合模位置以及向内移动打开所述开口的内侧开模位置;以及,凹模,设于所述凸模的上方,所述凹模包括沿上下向活动安装于所述机座的上模板、设于所述上模板下端面的压芯柱及搁置于所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模具,用于注塑件的成型,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座;/n凸模,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机座的下模板及沿上下向活动安装至所述下模板上方的公模座,所述公模座的内端形成有上下向延伸的凸芯柱,所述凸芯柱的下端面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凸芯柱的外侧面设有连通所述容纳槽的开口,所述容纳槽内设有沿内外向活动安装的内滑块,所述内滑块具有向外移动闭合所述开口的内侧合模位置以及向内移动打开所述开口的内侧开模位置;以及,/n凹模,设于所述凸模的上方,所述凹模包括沿上下向活动安装于所述机座的上模板、设于所述上模板下端面的压芯柱及搁置于所述公模座外端的两个沿内外向呈相对设置的外滑块,所述上模板与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用于注塑件的成型,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座;
凸模,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机座的下模板及沿上下向活动安装至所述下模板上方的公模座,所述公模座的内端形成有上下向延伸的凸芯柱,所述凸芯柱的下端面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凸芯柱的外侧面设有连通所述容纳槽的开口,所述容纳槽内设有沿内外向活动安装的内滑块,所述内滑块具有向外移动闭合所述开口的内侧合模位置以及向内移动打开所述开口的内侧开模位置;以及,
凹模,设于所述凸模的上方,所述凹模包括沿上下向活动安装于所述机座的上模板、设于所述上模板下端面的压芯柱及搁置于所述公模座外端的两个沿内外向呈相对设置的外滑块,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呈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外滑块相对的侧表面上均设有对接槽,两个所述外滑块具有向内移动对接的内侧合模位置以及向外移动分开的外侧开模位置,在所述内侧合模位置,两个所述对接槽对接形成一注塑容腔;
其中,合模注塑时,所述上模板下移,两个所述外滑块内移至外侧合模位置,所述压芯柱下移至与所述凸芯柱相抵接,且均伸入至所述注塑容腔内,所述上模板继续下移,压持所述公模座下移,所述内滑块外移至内侧合模位置,以使得所述外滑块、所述压芯柱及所述内滑块与所述公模座之间形成一注塑空间,用于注塑成型所述注塑件;
开模时,所述上模板上移,所述公模座上移,所述内滑块内移至内侧开模位置,所述压芯柱上移,所述外滑块外移至所述外侧开模位置,所述外滑块、所述内滑块及所述压芯柱均与所述公模座分开,用于成型所述注塑件后的开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座对应处于所述注塑空间内的上端面贯设有顶出孔,用于对应所述注塑件的下端面设置;
所述内滑块的上端面对应所述顶出孔贯设有让位孔;
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
安装板,沿上下向活动安装于所述机座;以及,
顶针,沿上下向延伸设置,所述顶针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安装板;
其中,对应在所述内滑块处于所述内侧合模位置及所述内侧开模位置时,所述让位孔均呈对应连通所述顶出孔设置,以使得所述顶针的上端穿过所述让位孔并设于所述顶出孔内;
合模注塑时,所述顶针上端面与所述注塑空间的底壁面呈平齐设置,开模时,所述安装板上移带动所述顶针上移,用于使得所述顶针抵紧推动所述注塑件上移脱模。
3.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昌林,徐凤珠,孟凡玉,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精研科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