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顶推式脱模模具,包括底模及设于底模上方的边模,所述边模内设有用于将边模分为多个型腔的分格框,所述底模上设有用于顶推所述分格框的顶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脱模方便、可减少构件开裂等优点。
Push type demoulding mould for concrete prefabricated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预制构件顶推式脱模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顶推式脱模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小型预制构件成组模具结构复杂,模具制造成本较高。构件养护完成后,通常采用人工拆模或翻转后利用构件自身重力冲击式脱模。拆模需要消耗较多的人力,且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由于构件与模具之间的摩擦力大,翻转式脱模很难一次性将所有构件全部脱出,需要反复操作数次,稳定性较差,降低了脱模效率,并且这种脱模方式容易造成混凝土构件缺角、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脱模方便、可减少构件开裂的混凝土预制构件顶推式脱模模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顶推式脱模模具,包括底模及设于底模上方的边模,所述边模内设有用于将边模分为多个型腔的分格框,所述底模上设有用于顶推所述分格框的顶推杆。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推杆配设有弹性回位结构以及用于使顶推杆回位至上端面与底模上表面平齐的限位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模上设有安装座,所述顶推杆贯穿所述安装座,所述限位结构和弹性回位结构均设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弹性回位结构包括套设于顶推杆上的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一端与所述安装座抵靠,另一端与所述限位结构抵靠。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模上设有安装座,所述顶推杆贯穿所述安装座,所述限位结构设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弹性回位结构设于所述安装座外,弹性回位结构包括套设于顶推杆上的回位弹簧及固设于顶推杆上的止推部,所述回位弹簧一端与所述安装座抵靠,另一端与所述止推部抵靠。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座或所述底模内设有用于密封所述顶推杆的密封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座包括与底模固定连接的底座以及与底座可拆卸连接的端盖。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台阶、轴用挡圈或多个沿顶推杆圆周方向布置的凸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模上铺设有可伸缩的密封垫,所述底模、边模及密封垫通过紧固件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垫上表面设有花纹和/或字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垫为橡胶垫、硅胶垫或聚氨酯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公开的混凝土预制构件顶推式脱模模具,结构简单、不含复杂或高精度零部件,脱模时顶推杆直接作用于分格框上,分格框有效承载了脱模压力,避免脱模压力直接作用在构件上导致构件开裂的风险;可减少构件需设置脱模斜度的面的数量,而设置斜度会导致构件混凝土用量的增加,从而可减少混凝土的浪费;也无需一个构件对应设置一个顶推杆,减少了顶推杆结构数量,大幅度降低模具成本;同时由于顶推杆需要贯穿底模,存在漏浆等失效风险,减少顶推杆的数量,意味着可以降低漏浆等失效风险几率。进一步地,对于表面有花纹和/或字体的特殊构件,在密封垫上表面加工出相应的花纹、字体即可满足要求,相比直接在底模(底模、边模通常为钢模)加工出花纹、字体,工艺更简单、制造成本更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混凝土预制构件顶推式脱模模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混凝土预制构件顶推式脱模模具使用方法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脱模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三脱模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底模;2、边模;21、型腔;3、分格框;4、顶推杆;5、弹性回位结构;51、回位弹簧;52、止推部;6、限位结构;7、安装座;71、底座;72、端盖;8、密封件;9、密封垫;10、紧固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图1至图4示出了本技术混凝土预制构件顶推式脱模模具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混凝土预制构件顶推式脱模模具,包括底模1及设于底模1上方的边模2,底模1和边模2为一体式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分体式结构,通过焊接、紧固件10等方式固定连接;边模2内设有用于将边模2分为多个型腔21的分格框3,分格框3为十字形框架,也即将边模2内分为四个型腔21;底模1上设有用于顶推分格框3的顶推杆4。该混凝土预制构件顶推式脱模模具,结构简单、不含复杂或高精度零部件,脱模时顶推杆4直接作用于分格框上3,分格框3有效承载了脱模压力,避免脱模压力直接作用在构件上导致构件开裂的风险;当顶推杆4将分格框3推出时,构件便可顺利脱模,因此脱模难度大大减少,可减少构件需设置脱模斜度的面的数量,而设置斜度会导致构件混凝土用量的增加,从而可减少混凝土的浪费;也无需一个构件对应设置一个顶推杆4,减少了顶推杆4结构数量,大幅度降低模具成本;同时由于顶推杆4需要贯穿底模1,存在漏浆等失效风险,减少顶推杆4的数量,意味着可以降低漏浆等失效风险几率。使用时,先将分格框3定位于边模2内,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养护等,构件成型后,顶推杆4向上顶推分格框3,分格框3上升过程中,构件随之上升,直至构件与模具分离后顶推杆4停止上升,最后将构件与分格框3分离,完成脱模。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顶推杆4配设有弹性回位结构5以及用于使顶推杆4回位至上端面与底模1上表面平齐的限位结构6。顶推杆4顶推过程中压缩弹性回位结构5,完成脱模以后,顶推杆4在弹性回位结构5的作用下回位,利用限位结构6保证顶推杆4上端面与底模1上表面保持平齐,可直接用于下一个生产循环,无其他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安装和拆除的附加辅件,免除了辅件拆装动作的人员或设备投入,更有利于实现自动化连续生产。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底模1上设有安装座7,顶推杆4贯穿安装座7,限位结构6和弹性回位结构5均设于安装座7内,弹性回位结构5包括套设于顶推杆4上的回位弹簧51,回位弹簧51一端与安装座7抵靠,另一端与限位结构6抵靠。该结构中,限位结构6一方面与安装座7限位配合,实现顶推杆4的定位,保证顶推杆4回位后上端面与底模1上表面平齐;另一方面为回位弹簧51提供作用面,利用回位弹簧51驱动顶推杆4回位。其中,限位结构6例如可以是限位台阶、轴用挡圈或多个沿顶推杆4圆周方向布置的凸部等,都可以实现上述两方面的作用。将限位结构6和弹性回位结构5均设于安装座7内,有利于减少模具竖向的尺寸,同时避免外露,为限位结构6和弹性回位结构5提供一定的保护。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安装座7为T型结构,直径较小的一端贯穿于底模1中,直径较大的一端外露并焊接固定,安装座7内设有用于密封顶推杆4的密封件8(例如可以是常见的O型密封圈)。由于顶推杆4需要上下活动,与安装座7之间会存在间隙,设置密封件8有利于防止浆料泄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顶推式脱模模具,包括底模(1)及设于底模(1)上方的边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模(2)内设有用于将边模(2)分为多个型腔(21)的分格框(3),所述底模(1)上设有用于顶推所述分格框(3)的顶推杆(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顶推式脱模模具,包括底模(1)及设于底模(1)上方的边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模(2)内设有用于将边模(2)分为多个型腔(21)的分格框(3),所述底模(1)上设有用于顶推所述分格框(3)的顶推杆(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构件顶推式脱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杆(4)配设有弹性回位结构(5)以及用于使顶推杆(4)回位至上端面与底模(1)上表面平齐的限位结构(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构件顶推式脱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1)上设有安装座(7),所述顶推杆(4)贯穿所述安装座(7),所述限位结构(6)和弹性回位结构(5)均设于所述安装座(7)内,所述弹性回位结构(5)包括套设于顶推杆(4)上的回位弹簧(51),所述回位弹簧(51)一端与所述安装座(7)抵靠,另一端与所述限位结构(6)抵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构件顶推式脱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1)上设有安装座(7),所述顶推杆(4)贯穿所述安装座(7),所述限位结构(6)设于所述安装座(7)内,所述弹性回位结构(5)设于所述安装座(7)外,弹性回位结构(5)包括套设于顶推杆(4)上的回位弹簧(51)及固设于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佑福,贺育德,杨青华,郑怀臣,李骥,毛成宝,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五新模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