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护滚轮的风电塔筒滚轮架,包括一支撑体;一移动组,移动组包括置于支撑体下方两侧位置的轮体,两个轮体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连接杆上设有电机;一承载组,承载组包括置于支撑体上方左右两侧的两个承载架,承载架置于内侧的位置设有可转动的滚轮,驱动缸的一端与承载架连接,驱动缸的另一端与支撑体连接;一防护组,防护组包括套设在滚轮外部的第一毛毡以及多个第二毛毡,第一毛毡套设在在滚轮外端面,多个第二毛毡依次套设在第一毛毡的外端面,第一毛毡上具有第一缝隙,第二毛毡上具有第二缝隙,第一缝隙与第二缝隙错开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保证滚轮的干净整洁度、便于更换的优点。
A kind of roller frame for protecting roller of wind power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护滚轮的风电塔筒滚轮架
:本技术属于风力发电塔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护滚轮的风电塔筒滚轮架。
技术介绍
:滚轮架主要用于风电塔筒的焊接、抛光、衬胶及装配等工序,利用滚轮架的滚轮与风电塔筒工件之间的摩擦力带动风电塔筒旋转,尤其对于风电塔筒油漆过后安装内件时,滚轮架上滚轮如果有油漆、油渍等物质,再与风电塔筒高度接触,油漆与油渍等物质很容易附着在风电塔筒表面,清理难度大,费时费力,因此滚轮架上滚轮的干净整洁度对风电塔筒表面具有重要的影响,需要对滚轮架的滚轮进行防护处理。而现有将风电塔筒放置在滚轮架前,对滚轮架上的滚轮缠绕包裹塑料薄膜,需要多个工人进行缠绕工作,并且缠绕塑料薄膜时滚轮是滚动的,危险且费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保证滚轮的干净整洁度、便于更换的防护滚轮的风电塔筒滚轮架。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护滚轮的风电塔筒滚轮架,包括一支撑体,支撑体的延伸方向与风电塔筒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一移动组,移动组包括置于支撑体下方两侧位置的轮体,两个轮体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连接杆上设有电机;一承载组,承载组包括置于支撑体上方左右两侧的两个承载架,承载架置于内侧的位置设有可转动的滚轮,同时支撑体上方靠近承载架的长轴方向设有轨道,承载架的外侧设有驱动缸,驱动缸推动承载架在轨道上做线性移动,驱动缸的一端与承载架连接,驱动缸的另一端与支撑体连接;一防护组,防护组包括套设在滚轮外部的第一毛毡以及多个第二毛毡,第一毛毡套设在滚轮外端面,多个第二毛毡依次套设在第一毛毡的外端面,第一毛毡与第二毛毡均为圆环状结构,第一毛毡上具有第一缝隙,第二毛毡上具有第二缝隙,第一缝隙与第二缝隙错开设置。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一毛毡、第二毛毡均包括由内之外依次包覆设置的第一毛毡层、隔热层、阻燃层、第二毛毡层,第二毛毡还包括置于第一毛毡层内侧的胶层,阻燃层由多个横向阻燃丝以及多个竖向阻燃丝交叉编织而成,且横向阻燃丝与竖向阻燃丝交叉位置处具有间隙。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胶层为PC环保胶。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多个第二毛毡上的第二缝隙均错开设置。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驱动缸为液压缸。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驱动缸为气缸。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滚轮架设置防护组,实现对滚轮的防护作用,保证其干净整洁度;防护组包括第一毛毡以及第二毛毡,具有弹性好、柔软度适中、表面平整的优点,能较高程度地保护滚轮外表面,密度高,耐磨性好;防护组采用多层结构,当最外侧的第二毛毡出现污渍需要更换时,直接从第二缝隙撕下来即可,操作简便,而第一缝隙与第二缝隙错开设置,错开的部分利用第二毛毡上胶层的粘附力使第一毛毡固定在滚轮上,错开的距离越大则第一毛毡与滚轮的接触牢固度越大。2、由于风电塔筒体积较大,风电塔筒在滚轮上转动时,防护组极易由于两者的高度接触而使防护组内部温度较高,现有毛毡耐高温隔热效果差,风电塔筒与滚轮的机械运转摩擦会导致毛毡的老化,而本技术中的第一毛毡、第二毛毡均包括由内之外依次包覆设置的第一毛毡层、隔热层、阻燃层、第二毛毡层,对于摩擦高温先通过隔热层进行阻隔,再通过阻燃层进行有效散热阻燃,起到防火的效果,提高安全性。3、阻燃层由多个横向阻燃丝以及多个竖向阻燃丝交叉编织而成,提高阻燃层的结构强度,且横向阻燃丝与竖向阻燃丝交叉位置处具有间隙,便于对摩擦高温的部分热量进行有效散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护滚轮的风电塔筒滚轮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防护滚轮的风电塔筒滚轮架的防护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防护滚轮的风电塔筒滚轮架的第一毛毡的截面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防护滚轮的风电塔筒滚轮架的第二毛毡的截面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防护滚轮的风电塔筒滚轮架的阻燃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支撑体、2-轮体、3-连接杆、4-电机、5-承载架、6-滚轮、7-轨道、8-驱动缸、9-第一毛毡、10-第二毛毡、11-第一缝隙、12-第二缝隙、13-第一毛毡层、14-阻燃层、15-第二毛毡层、16-胶层、17-竖向阻燃丝、18-横向阻燃丝、19-风电塔筒、20-防护组、21-隔热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种防护滚轮的风电塔筒滚轮架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一支撑体1,支撑体1的延伸方向与风电塔筒19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一移动组,移动组包括置于支撑体1下方两侧位置的轮体2,两个轮体2之间通过连接杆3连接,连接杆3上设有电机4;一承载组,承载组包括置于支撑体1上方左右两侧的两个承载架5,承载架5置于内侧的位置设有可转动的滚轮6,同时支撑体1上方靠近承载架5的长轴方向设有轨道7,承载架5的外侧设有驱动缸8,驱动缸8推动承载架5在轨道7上做线性移动,驱动缸8的一端与承载架5连接,驱动缸8的另一端与支撑体1连接;一防护组,如图2、图3所示,防护组包括套设在滚轮6外部的第一毛毡9以及多个第二毛毡10,第一毛毡9套设在滚轮6外端面,多个第二毛毡10依次套设在第一毛毡9的外端面,第一毛毡9与第二毛毡10均为圆环状结构,第一毛毡9上具有第一缝隙11,第二毛毡10上具有第二缝隙12,第一缝隙11与第二缝隙12错开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毛毡9、第二毛毡10均包括由内之外依次包覆设置的第一毛毡层13、隔热层21、阻燃层14、第二毛毡层15,如图5所示,第二毛毡15还包括置于第一毛毡层13内侧的胶层16,如图6所示,阻燃层14由多个横向阻燃丝18以及多个竖向阻燃丝17交叉编织而成,且横向阻燃丝18与竖向阻燃丝17交叉位置处具有间隙。在本实施例中,胶层16为PC环保胶,提高环保性,减少污染。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二毛毡10上的第二缝隙12均错开设置,置于外侧的第二毛毡10对置于内侧的第二毛毡10起到较好的粘合性作用,提高粘合牢固度。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缸8为液压缸,同时驱动缸8也可为气缸,可根据使用者需求采用不同形式的驱动缸,对于驱动缸如何控制承载组在轨道7上进行线性移动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常识,不做赘述及附图说明。本技术的滚轮架设置防护组20,实现对滚轮6的防护作用,保证其干净整洁度;防护组20包括第一毛毡9以及第二毛毡10,具有弹性好、柔软度适中、表面平整的优点,能较高程度地保护滚轮6外表面,密度高,耐磨性好;防护组20采用多层结构,当最外侧的第二毛毡10出现污渍需要更换时,直接从第二缝隙12撕下来即可,操作简便,而第一缝隙11与第二缝隙12错开设置,错开的部分利用第二毛毡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护滚轮的风电塔筒滚轮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延伸方向与风电塔筒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n一移动组,所述移动组包括置于支撑体下方两侧位置的轮体,两个轮体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上设有电机;/n一承载组,所述承载组包括置于支撑体上方左右两侧的两个承载架,所述承载架置于内侧的位置设有可转动的滚轮,同时支撑体上方靠近承载架的长轴方向设有轨道,所述承载架的外侧设有驱动缸,所述驱动缸推动承载架在轨道上做线性移动,所述驱动缸的一端与承载架连接,驱动缸的另一端与支撑体连接;/n一防护组,所述防护组包括套设在滚轮外部的第一毛毡以及多个第二毛毡,所述第一毛毡套设在滚轮外端面,所述多个第二毛毡依次套设在第一毛毡的外端面,所述第一毛毡与第二毛毡均为圆环状结构,所述第一毛毡上具有第一缝隙,所述第二毛毡上具有第二缝隙,所述第一缝隙与第二缝隙错开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滚轮的风电塔筒滚轮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延伸方向与风电塔筒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
一移动组,所述移动组包括置于支撑体下方两侧位置的轮体,两个轮体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上设有电机;
一承载组,所述承载组包括置于支撑体上方左右两侧的两个承载架,所述承载架置于内侧的位置设有可转动的滚轮,同时支撑体上方靠近承载架的长轴方向设有轨道,所述承载架的外侧设有驱动缸,所述驱动缸推动承载架在轨道上做线性移动,所述驱动缸的一端与承载架连接,驱动缸的另一端与支撑体连接;
一防护组,所述防护组包括套设在滚轮外部的第一毛毡以及多个第二毛毡,所述第一毛毡套设在滚轮外端面,所述多个第二毛毡依次套设在第一毛毡的外端面,所述第一毛毡与第二毛毡均为圆环状结构,所述第一毛毡上具有第一缝隙,所述第二毛毡上具有第二缝隙,所述第一缝隙与第二缝隙错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帅,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蓝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