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原位聚合改性用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0430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酯原位聚合改性用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聚酯原位聚合改性用纳米复合材料主要由聚合度为3~30的聚酯预聚体以及分散在聚酯预聚体中的纳米或亚微米功能材料组成,制备方法包括三种,主要为:1)将聚合度为3~30的固态聚酯预聚体与纳米或亚微米功能材料熔融共混后冷却;2)向聚合度为3~30的聚酯预聚体熔体中加入纳米或亚微米功能材料或纳米或亚微米功能材料的二元醇分散液后进行搅拌均匀和冷却;3)在合成聚酯预聚体的反应体系酯化反应之前,向其中加入纳米或亚微米功能材料或纳米或亚微米功能材料的二元醇分散液后进行酯化反应、预缩聚反应和冷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种方法皆简单易行,制得的功能材料不易团聚。

Nanocomposites for in situ polymerization of polyester and their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酯原位聚合改性用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材料
,涉及一种聚酯原位聚合改性用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聚酯原位聚合改性用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酯(PET和PBT等)树脂及其制品(纤维、薄膜和工程塑料等)是全球生产量最大、应用最广、发展速度最快的高分子产品,其中,多数聚酯是通过熔体直纺方法制备得到。熔体直纺方法具有单线产能大、成本低等优点,但该方法制得的产品存在品种单一的缺点,为克服该缺点,亟需开发聚酯产品的功能纳米材料的原位聚合改性技术和功能材料在线添加技术。目前,通过原位聚合改性制备功能化聚酯产品的方法包括引入钛白粉制得半消光PET纤维、引入PET/SiO2母粒制备抗静电粘连的PET膜、引入硫酸钡纳米颗粒以提高PET纤维的可纺性、玻璃化转变温度等。上述功能材料的原位引入方式多为:将商品化的固态功能材料粉体(经无机或有机包膜改性,或者引入无机或有机分散剂)在酯化反应前加入反应原料,从而制得具有相应功能的聚酯产品。但上述方法中使用的功能材料存在以下缺点:1)因纤维成形过程中采用的喷丝板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聚酯原位聚合改性用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是:主要由聚合度为3~30的聚酯预聚体以及分散在聚酯预聚体中的纳米或亚微米功能材料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聚酯原位聚合改性用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是:主要由聚合度为3~30的聚酯预聚体以及分散在聚酯预聚体中的纳米或亚微米功能材料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原位聚合改性用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聚酯原位聚合改性用纳米复合材料中纳米或亚微米功能材料的质量含量为10~40wt%,所述纳米或亚微米功能材料为四氧化三铁颗粒、碳酸钙颗粒、醋酸铝颗粒、磷酸锆颗粒、氧化亚铜颗粒、氧化锌颗粒、稀土氧化物颗粒、蒙脱土颗粒、高岭土颗粒、氧化铝颗粒、氢氧化铝颗粒、滑石粉、硫酸钡颗粒、SiO2颗粒或TiO2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酯原位聚合改性用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或亚微米功能材料在聚酯预聚体中的平均粒径小于700nm。


4.制备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聚酯原位聚合改性用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是:将聚合度为3~30的固态聚酯预聚体与纳米或亚微米功能材料熔融共混后冷却制得聚酯原位聚合改性用纳米复合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共混的温度为100~250℃,时间为1.5~3h。


6.制备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聚酯原位聚合改性用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是:向聚合度为3~30的聚酯预聚体熔体中加入添加剂或添加剂的二元醇分散液后,经搅拌均匀和冷却制得聚酯原位聚合改性用纳米复合材料,其中,所述添加剂为纳米或亚微米功能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伟东孙宾孙茂金孙小国柴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东太新材料有限公司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