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防侧翻装置,车辆包括车架、直臂;车架与直臂的连接处分别铰接设有摇臂,摇臂内外两端分设于弹簧、分配器;分配器包括分配器壳,分配器壳上设有进油阀、左、右油阀、三角臂固定锚,分配器壳内滑动设有控制轴;车辆上还设有左、右升降器,左、右升降器两端通过车架固定锚、车桥固定锚进行固定,左升降器上设有油阀A、B,右升降器上设有油阀C、D;还包括液压油包,液压油包包括补油阀、供油阀、回油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车辆防侧翻装置,提供降低车辆离心力的平衡装置,保证车辆转弯时的中心平衡,从而避免或减少车辆侧翻事故的发生。
A vehicle anti rollove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防侧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安全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防侧翻装置。
技术介绍
车辆行驶在弯道时会产生离心力,而且随着车速的提高和方向转角的加大这种离心力就会同步增强,离心力的出现首先使车辆的重心向一侧偏移对车辆产生一种侧偏压力。这种侧偏压力会导致车辆一侧的钢板弹簧变形、减震器缩短,车辆会出现一侧变低而另一侧升高的情况,导致车辆侧翻的交通事故。车辆因转弯产生离心力导致车辆侧翻是一种常见的交通事故,尽管人们在理论上熟知车辆转弯因车速过快和转弯方向过大产生离心力而危机车辆安全,但在实际车辆的驾驶中仍有不少车辆发生类似事故。究其原因,一是驾驶人员的操控失误,二是车辆在设计上缺乏必要的安全技术保障。截止目前为止,尚无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来解决车辆转弯产生离心力而发生中心偏移的问题,全靠驾驶人员谨慎驾驶,弯道车辆减速来降低车辆侧翻的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防侧翻装置,提供降低车辆离心力的平衡装置,保证车辆转弯时的中心平衡,从而避免或减少车辆侧翻事故的发生。本专利技术解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防侧翻装置,所述车辆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左、右两侧固定设置有与横梁固定连接的直臂。车架与左、右两侧直臂的连接处分别铰接设置有摇臂,所述摇臂的外端连接设置有拉力弹簧,所述拉力弹簧的另一端挂接设置于车架上,摇臂的内侧设置有分配器,所述分配器包括分配器壳,所述分配器壳上设置有进油阀、左油阀、右油阀、三角臂固定锚,所述进油阀处连通设置有供油总管,所述三角臂固定锚上铰接设置有“T”状三角臂,所述三角臂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摇臂内侧的末端相抵接,分配器壳内滑动设置有与三角臂的下端相抵接的控制轴,所述控制轴上贯穿设置有与进油阀相连通的油道。车辆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右升降器,所述左、右升降器的上、下两端设置有车架固定锚、车桥固定锚,左升降器上设置有油阀A、油阀B,右升降器上设置有油阀C、油阀D;还包括液压油包,所述液压油包包括与其内腔相连通的补油阀、供油阀,所述补油阀与液压系统供油端相连,用于为液压油包的内腔补充带压油液,所述供油阀通过供油总管与进油阀相连通,液压油包还包括分别与左、右升降器相连通的回油阀,以及分别与左、右回油阀卸油端相连通的第一、二回油管,所述第一、二回油管与液压系统相连。所述左油阀、油阀B、油阀C、右侧的回油阀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油管,右油阀、油阀A、油阀D、左侧的回油阀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二油管。进一步的,所述摇臂设置为“S”状,并且左、右两侧的摇臂对称设置为“八”字状。进一步的,所述分配器壳与控制轴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匹配的限位螺丝与凹槽。进一步的,所述左、右升降器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包括与车桥固定锚固定连接的活塞缸,所述活塞缸内活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上套设有油封,活塞上设置有延伸出活塞缸顶端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末端与车架固定锚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回油阀设置为压差式常闭阀。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优点在于:1、通过摇臂的机械结构,对车辆的行驶姿态进行确定;2、通过三角臂调整分配器,从而改变供油的油路;3、通过液压油包的供油方式,实现车架姿态的调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介绍,下列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例提供一种车辆防侧翻装置的总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例提供一种车辆防侧翻装置的左升降器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例提供一种车辆防侧翻装置的分配器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例提供一种车辆防侧翻装置的液压油包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例提供一种车辆防侧翻装置的装置布置示意图。图中:1、车架,2、摇臂,3、控制轴,4、三角臂,5、进油阀,6、液压油包,7、车架固定锚,8、油道,9、拉力弹簧,10、左升降器,11、油阀A,12、油阀B,13、支臂,14、活塞杆,15、车桥固定锚,16、右升降器,17、油阀C,18、油阀D,19、活塞,20、油封,21、分配器壳,22、左油阀,23、右油阀,24、第一供油管,25、三角臂固定锚,26、回油阀,27、限位螺丝,28、分配器,29、第二供油管,30、供油总管,31、第一回油管,32、第二回油管,33、补油阀,34、供油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加清楚地、明确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目的和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完整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在未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基于本专利技术所描述实施例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一种车辆防侧翻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车辆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的左、右两侧固定设置有与横梁固定连接的直臂13。所述防侧翻装置,由两套相同的结构而组成,如图5所示,两套结构分别设置于车辆的前、后桥处。如图1所示,两套相同的结构之一,包括:如图1所示,车架1与左、右两侧直臂13的连接处分别铰接设置有摇臂2,所述摇臂2设置为“S”状,并且左、右两侧的摇臂2对称设置为“八”字状。摇臂2的外端连接设置有拉力弹簧9,所述拉力弹簧9的另一端挂接设置于车架1上,摇臂2的内侧设置有分配器28,如图3所示,所述分配器28包括分配器壳21,所述分配器壳21上设置有进油阀5、左油阀22、右油阀23、三角臂固定锚25,所述进油阀5处连通设置有供油总管30,所述三角臂固定锚25上铰接设置有“T”状三角臂4,所述三角臂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摇臂2内侧的末端相抵接,分配器壳21内滑动设置有与三角臂4的下端相抵接的控制轴3,分配器壳21与控制轴3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匹配的限位螺丝27与凹槽,所述控制轴3上贯穿设置有与进油阀5相连通的油道8。如图1所示,车辆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右升降器10、16,所述左、右升降器10、16的上、下两端设置有车架固定锚7、车桥固定锚15。如图2所示,左、右升降器10、16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包括与车桥固定锚15固定连接的活塞缸,所述活塞缸内活动设置有活塞19,所述活塞19上套设有油封20,活塞19上设置有延伸出活塞缸顶端的活塞杆14,所述活塞杆14末端与车架固定锚7固定连接。左升降器10上设置有油阀A11、油阀B12,右升降器16上设置有油阀C17、油阀D18;如图4所示,还包括液压油包6,所述液压油包6包括与其内腔相连通的补油阀33、供油阀34,所述补油阀与液压系统供油端相连,用于为液压油包6的内腔补充带压油液,所述供油阀通过供油总管30与进油阀5相连通,液压油包6还包括分别与左、右升降器10、16相连通的回油阀26,以及分别与左、右回油阀26卸油端相连通的第一、二回油管31、32,所述第一、二回油管31、32与液压系统相连,所述回油阀26设置为压差式常闭阀。所述左油阀22、油阀B12、油阀C17、右侧的回油阀26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油管24,右油阀23、油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防侧翻装置,所述车辆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的左、右两侧固定设置有与横梁固定连接的直臂(13),其特征为:/n车架(1)与左、右两侧直臂(13)的连接处分别铰接设置有摇臂(2),所述摇臂(2)的外端连接设置有拉力弹簧(9),所述拉力弹簧(9)的另一端挂接设置于车架(1)上,摇臂(2)的内侧设置有分配器(28),所述分配器(28)包括分配器壳(21),所述分配器壳(21)上设置有进油阀(5)、左油阀(22)、右油阀(23)、三角臂固定锚(25),所述进油阀(5)处连通设置有供油总管(30),所述三角臂固定锚(25)上铰接设置有“T”状三角臂(4),所述三角臂(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摇臂(2)内侧的末端相抵接,分配器壳(21)内滑动设置有与三角臂(4)的下端相抵接的控制轴(3),所述控制轴(3)上贯穿设置有与进油阀(5)相连通的油道(8),/n车辆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右升降器(10、16),所述左、右升降器(10、16)的上、下两端设置有车架固定锚(7)、车桥固定锚(15),左升降器(10)上设置有油阀A(11)、油阀B(12),右升降器(16)上设置有油阀C(17)、油阀D(18);/n还包括液压油包(6),所述液压油包(6)包括与其内腔相连通的补油阀(33)、供油阀(34),所述补油阀与液压系统供油端相连,用于为液压油包(6)的内腔补充带压油液,所述供油阀通过供油总管(30)与进油阀(5)相连通,液压油包(6)还包括分别与左、右升降器(10、16)相连通的回油阀(26),以及分别与左、右回油阀(26)卸油端相连通的第一、二回油管(31、32),所述第一、二回油管(31、32)与液压系统相连,/n所述左油阀(22)、油阀B(12)、油阀C(17)、右侧的回油阀(26)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油管(24),右油阀(23)、油阀A(11)、油阀D(18)、左侧的回油阀(26)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二油管(2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防侧翻装置,所述车辆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的左、右两侧固定设置有与横梁固定连接的直臂(13),其特征为:
车架(1)与左、右两侧直臂(13)的连接处分别铰接设置有摇臂(2),所述摇臂(2)的外端连接设置有拉力弹簧(9),所述拉力弹簧(9)的另一端挂接设置于车架(1)上,摇臂(2)的内侧设置有分配器(28),所述分配器(28)包括分配器壳(21),所述分配器壳(21)上设置有进油阀(5)、左油阀(22)、右油阀(23)、三角臂固定锚(25),所述进油阀(5)处连通设置有供油总管(30),所述三角臂固定锚(25)上铰接设置有“T”状三角臂(4),所述三角臂(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摇臂(2)内侧的末端相抵接,分配器壳(21)内滑动设置有与三角臂(4)的下端相抵接的控制轴(3),所述控制轴(3)上贯穿设置有与进油阀(5)相连通的油道(8),
车辆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右升降器(10、16),所述左、右升降器(10、16)的上、下两端设置有车架固定锚(7)、车桥固定锚(15),左升降器(10)上设置有油阀A(11)、油阀B(12),右升降器(16)上设置有油阀C(17)、油阀D(18);
还包括液压油包(6),所述液压油包(6)包括与其内腔相连通的补油阀(33)、供油阀(34),所述补油阀与液压系统供油端相连,用于为液压油包(6)的内腔补充带压油液,所述供油阀通过供油总管(30)与进油阀(5)相连通,液压油包(6)还包括分别与左、右升降器(10、16)相连通的回油阀(26),以及分别与左、右回油阀(26)卸油端相连通的第一、二回油管(31、32),所述第一、二回油管(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保太,
申请(专利权)人:蒋保太,淄博萃智工业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