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惯容两级串联式悬挂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悬挂
,具体涉及一种双惯容两级串联式悬挂结构。
技术介绍
悬挂装置由承载、储能和耗能元件构成,是车辆行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弹性支承车体,缓和地面冲击,提升行驶平顺性的作用,同时对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也有极大的影响。自1776年悬挂系统在马车上应用,悬挂装置的结构设计和性能优化就从未停止。隔振理论的探索、悬挂装置结构的创新、弹性和阻尼元件性能的提高以及仿真试验方法的革新,都为悬挂系统性能的提升和改善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减小车辆行驶时车身所受振动主要是通过悬挂系统对路面激励引起的车辆振动进行抑制。传统的被动式熄振技术分为隔振和吸振两类:其中隔振原理是在悬上质量和悬下质量之间利用弹簧和阻尼的组合使得振动传递率最小,衰减激励源引起的振动;吸振原理是通过在主振系上附加吸振子吸收主振系的振动能量,从而改善主振系的振动状态。2002年,惯容器概念的提出使机电相似理论更加完备,从而为悬挂熄振系统突破传统“弹簧-阻尼”隔振系统构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吸振原理能够在悬挂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惯容两级串联式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惯容两级串联悬挂包括:两级隔振结构,所述两级隔振结构分为第一级隔振结构(1)和第二级隔振结构(2);/n其中,所述第一级隔振结构(1)包括:第一级弹簧(k1)、第一级惯容器(b1);/n所述第二级隔振结构(2)包括:第二级弹簧(k)、第二级惯容器(b);/n所述第一级隔振结构(1)或/和第二级隔振结构(2)中,包括一个阻尼器;/n当第一级隔振结构(1)中包括阻尼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级隔振结构(1)的阻尼器为第一级阻尼器(c1);所述第一级弹簧(k1)、第一级惯容器(b1)、第一级阻尼器(c1)并联,形成并联ISD隔振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惯容两级串联式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惯容两级串联悬挂包括:两级隔振结构,所述两级隔振结构分为第一级隔振结构(1)和第二级隔振结构(2);
其中,所述第一级隔振结构(1)包括:第一级弹簧(k1)、第一级惯容器(b1);
所述第二级隔振结构(2)包括:第二级弹簧(k)、第二级惯容器(b);
所述第一级隔振结构(1)或/和第二级隔振结构(2)中,包括一个阻尼器;
当第一级隔振结构(1)中包括阻尼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级隔振结构(1)的阻尼器为第一级阻尼器(c1);所述第一级弹簧(k1)、第一级惯容器(b1)、第一级阻尼器(c1)并联,形成并联ISD隔振体;
当第二级隔振结构(2)中包括阻尼器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级隔振结构(2)的阻尼器为第二级阻尼器(c);所述第二级弹簧(k)、第二级惯容器(b)、第二级阻尼器(c)并联,形成并联ISD隔振体;
且,所述第一级隔振结构(1)与第二级隔振结构(2)串联连接即构成所述双惯容两级串联式悬挂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惯容两级串联式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隔振结构(1)的上端点与第二级隔振结构(2)下端点连接,形成双惯容两级串联式悬挂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惯容两级串联式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惯容两级串联式悬挂结构的上端点,即第二级隔振结构(2)上端点与车身连接;
所述双惯容两级串联式悬挂结构的下端点,即第一级隔振结构(1)下端点与车轮连接。
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龙,毛明,陈轶杰,杜甫,王乐,高晓东,张亚峰,代健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