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AR互动游戏的人员站立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001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AR互动游戏的人员站立底座,包括:平板、扶手、固定座;所述平板呈矩形板状结构,且平板的上侧焊接有扶手;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扶手的侧部,且固定座与扶手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束腰带设置在平板的上侧,且束腰带通过保护索与扶手相连接;所述第一铰支座设置在平板的下侧,且第一铰支座与平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液压缸设置在第一铰支座的下侧,且液压缸与第一铰支座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二铰支座设置在液压缸的下侧,且第二铰支座与液压缸通过转轴相连接;通过对现有装置的改进,该装置具有稳固性好、使用安全、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及普及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问题和不足。

A human standing base for AR interactive gam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AR互动游戏的人员站立底座
本技术涉及AR模拟设备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AR互动游戏的人员站立底座。
技术介绍
增强现实,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信息增加用户对现实世界感知的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并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场景或系统提示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从而实现对现实的增强。当AR的对现实进行虚拟增强至能够完全覆盖现实画面时,其甚至可作为VR进行使用,以此进行各种场景的模拟,例如地震、海啸等各种自然灾害,但是现有的AR互动站立底座结构较为复杂,且造价较高,因此导致其普及率极低,且现在的灾害模拟AR站立底座仅设置有扶手,使用不够安全。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用于AR互动游戏的人员站立底座,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AR互动游戏的人员站立底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AR互动站立底座结构较为复杂,且造价较高,因此导致其普及率极低,且现在的灾害模拟AR站立底座仅设置有扶手,使用不够安全的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AR互动游戏的人员站立底座,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用于AR互动游戏的人员站立底座,包括:平板、扶手、固定座、束腰带、保护索、第一铰支座、液压缸、第二铰支座、底板、第一连接柱、万向球底座、第二连接柱;所述平板呈矩形板状结构,且平板的上侧焊接有扶手;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扶手的侧部,且固定座与扶手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束腰带设置在平板的上侧,且束腰带通过保护索与扶手相连接;所述第一铰支座设置在平板的下侧,且第一铰支座与平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液压缸设置在第一铰支座的下侧,且液压缸与第一铰支座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二铰支座设置在液压缸的下侧,且第二铰支座与液压缸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底板设置在第二铰支座的下侧,且底板与第二铰支座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柱设置在底板的上侧,且第一连接柱与底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万向球底座设置在第一连接柱的上侧,且万向球底座与第一连接柱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柱设置在万向球底座的上侧,且第二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与万向球底座及平板焊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用于AR互动游戏的人员站立底座所述扶手在平板的上侧共设置有两处,且扶手的侧视结构呈倒置的J形状,扶手的主视结构呈H形状。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用于AR互动游戏的人员站立底座所述固定座在及保护索均设置有四处,且四处保护索的两端均与固定座及束腰带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用于AR互动游戏的人员站立底座所述第一铰支座、液压缸及第二铰支座均设置有四处,且四处第一铰支座、液压缸及第二铰支座分布在底板的四角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用于AR互动游戏的人员站立底座所述第一连接柱与万向球底座的万向球壳体相连接,且第一连接柱与底板的连接处设置有梯形状的加强板。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用于AR互动游戏的人员站立底座所述第二连接柱与万向球底座的万向球体相连接,且第二连接柱与平板的连接处设置有梯形状的加强板。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一种用于AR互动游戏的人员站立底座其通过扶手及束腰带对人员进行固定,与传统的仅具有扶手的模拟底座相比,其具有固定牢固,使用更加安全。2、本技术一种用于AR互动游戏的人员站立底座通过设置四处液压缸及万向球底座带动整体进行晃动,从而模拟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该装置具有整体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方便,造价低,便于普及的优点。3、本技术通过对现有装置的改进,具有稳固性好、使用安全、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及普及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技术在
技术介绍
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平板1、扶手2、固定座3、束腰带4、保护索5、第一铰支座6、液压缸7、第二铰支座8、底板9、第一连接柱10、万向球底座11、第二连接柱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AR互动游戏的人员站立底座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一种用于AR互动游戏的人员站立底座,包括:平板1、扶手2、固定座3、束腰带4、保护索5、第一铰支座6、液压缸7、第二铰支座8、底板9、第一连接柱10、万向球底座11、第二连接柱12;平板1呈矩形板状结构,且平板1的上侧焊接有扶手2;固定座3设置在扶手2的侧部,且固定座3与扶手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束腰带4设置在平板1的上侧,且束腰带4通过保护索5与扶手2相连接;第一铰支座6设置在平板1的下侧,且第一铰支座6与平板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液压缸7设置在第一铰支座6的下侧,且液压缸7与第一铰支座6通过转轴相连接;第二铰支座8设置在液压缸7的下侧,且第二铰支座8与液压缸7通过转轴相连接;底板9设置在第二铰支座8的下侧,且底板9与第二铰支座8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第一连接柱10设置在底板9的上侧,且第一连接柱10与底板9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万向球底座11设置在第一连接柱10的上侧,且万向球底座11与第一连接柱10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第二连接柱12设置在万向球底座11的上侧,且第二连接柱12的两端分别与万向球底座11及平板1焊接。具体的,扶手2在平板1的上侧共设置有两处,且扶手2的侧视结构呈倒置的J形状,扶手2的主视结构呈H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AR互动游戏的人员站立底座,包括:平板(1)、扶手(2)、固定座(3)、束腰带(4)、保护索(5)、第一铰支座(6)、液压缸(7)、第二铰支座(8)、底板(9)、第一连接柱(10)、万向球底座(11)、第二连接柱(12);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1)呈矩形板状结构,且平板(1)的上侧焊接有扶手(2);所述固定座(3)设置在扶手(2)的侧部,且固定座(3)与扶手(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束腰带(4)设置在平板(1)的上侧,且束腰带(4)通过保护索(5)与扶手(2)相连接;所述第一铰支座(6)设置在平板(1)的下侧,且第一铰支座(6)与平板(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液压缸(7)设置在第一铰支座(6)的下侧,且液压缸(7)与第一铰支座(6)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二铰支座(8)设置在液压缸(7)的下侧,且第二铰支座(8)与液压缸(7)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底板(9)设置在第二铰支座(8)的下侧,且底板(9)与第二铰支座(8)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柱(10)设置在底板(9)的上侧,且第一连接柱(10)与底板(9)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万向球底座(11)设置在第一连接柱(10)的上侧,且万向球底座(11)与第一连接柱(10)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柱(12)设置在万向球底座(11)的上侧,且第二连接柱(12)的两端分别与万向球底座(11)及平板(1)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AR互动游戏的人员站立底座,包括:平板(1)、扶手(2)、固定座(3)、束腰带(4)、保护索(5)、第一铰支座(6)、液压缸(7)、第二铰支座(8)、底板(9)、第一连接柱(10)、万向球底座(11)、第二连接柱(12);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1)呈矩形板状结构,且平板(1)的上侧焊接有扶手(2);所述固定座(3)设置在扶手(2)的侧部,且固定座(3)与扶手(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束腰带(4)设置在平板(1)的上侧,且束腰带(4)通过保护索(5)与扶手(2)相连接;所述第一铰支座(6)设置在平板(1)的下侧,且第一铰支座(6)与平板(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液压缸(7)设置在第一铰支座(6)的下侧,且液压缸(7)与第一铰支座(6)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二铰支座(8)设置在液压缸(7)的下侧,且第二铰支座(8)与液压缸(7)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底板(9)设置在第二铰支座(8)的下侧,且底板(9)与第二铰支座(8)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柱(10)设置在底板(9)的上侧,且第一连接柱(10)与底板(9)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万向球底座(11)设置在第一连接柱(10)的上侧,且万向球底座(11)与第一连接柱(10)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柱(12)设置在万向球底座(11)的上侧,且第二连接柱(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利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月之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