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9905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干湿吸尘器,所述干湿吸尘器包括叶轮、容纳所述叶轮的叶轮腔室、收容笼、设于所述收容笼中的浮子、定义了进风口的托盘,气流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到所述叶轮腔室,所述浮子可与所述进风口相分离或相配接,当所述浮子与所述进风口相配接时,防止液体进入到所述叶轮腔室,所述托盘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至少一个通孔用于通过气流。该干湿吸尘器的冷却效果较好、提高了整机性能。

hot sty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湿吸尘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干湿吸尘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干湿两用吸尘器在吸水时,桶内上升的水面带动浮子上浮,水面接近托盘的进风口时,浮子会堵住托盘的进风口,软管失去吸力,机器停止吸水。但若在机器停止吸水几分钟后,使用者仍未关闭机器会导致被浮子堵住的风道内的叶轮空转,温度达到130度以上,从而使得温度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湿吸尘器,该干湿吸尘器的冷却效果较好、提高了整机性能。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干湿吸尘器所述干湿吸尘器包括叶轮、容纳所述叶轮的叶轮腔室、收容笼、设于所述收容笼中的浮子、定义了进风口的托盘,气流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到所述叶轮腔室,所述浮子可与所述进风口相分离或相配接,当所述浮子与所述进风口相配接时,防止液体进入到所述叶轮腔室,所述托盘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至少一个通孔用于通过气流。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托盘具有形成所述进风口的侧壁和与所述侧壁相连接且向远离所述侧壁的方向成角度延伸的底壁,所述通孔设于所述侧壁和/或所述底壁上。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壁包括向靠近所述叶轮的方向延伸的上侧壁和向远离所述叶轮的方向延伸的下侧壁,所述通孔设于所述上侧壁和下侧壁至少其中之一上。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设置为复数个,且复数个通孔设置于所述下侧壁的部分外周上,且所述通孔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所述通孔的另一端与所述收容笼相连通。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上侧壁,且所述通孔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所述通孔的另一端与所述叶轮腔室相连通。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设于所述底壁,且所述通孔设置为复数个。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口具有中心线,复数个所述通孔的中心至所述中心线的距离相等。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复数个所述通孔均匀分布。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托盘具有形成所述进风口的侧壁和与所述侧壁相连接且向远离所述侧壁的方向成角度延伸的底壁,所述通孔的一部分位于所述侧壁,且所述通孔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底壁,所述通孔与所述进风口、所述叶轮腔室及所述收容笼均相连通。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托盘可与所述干湿吸尘器的下盖一体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当所述浮子与所述进风口相配接时,防止了液体进入到所述叶轮腔室,此时气流从所述通孔通过。以将热量散发掉,或使冷却风进入,从而使得干湿吸尘器的冷却效果较好、提高了整机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干湿吸尘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干湿吸尘器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A-A处剖视图;图4是图3中干湿吸尘器的托盘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4中托盘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托盘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图6中托盘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托盘的立体示意图;图9是图8中托盘的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托盘的立体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托盘的立体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托盘的剖视图;图13是本技术第六实施例提供的托盘的立体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托盘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在本申请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申请的主题的基本结构。另外,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优选实施例,该具体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干湿吸尘器,干湿吸尘器包括叶轮20、容纳叶轮20的叶轮腔室22、收容笼24、设于收容笼24中的浮子26、定义了进风口28的托盘30,气流通过进风口28进入到叶轮腔室22。进一步的,托盘30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32,浮子26可与进风口28相分离或相配接,当浮子26与进风口28相配接时,防止液体进入到叶轮腔室22,通孔32用于通过气流。本优选实施例中,当水没有吸满时,水面较低,浮子26与进风口28相分离。当水吸满后,浮子26上浮至与进风口28相配接,从而防止了液体进入到叶轮腔室22,此时气流从通孔32通过。以将热量散发掉,或使冷却风进入,从而使得干湿吸尘器的冷却效果较好、提高了整机性能。干湿吸尘器还包括桶体34、设于桶体34下方的底座36和设于底座36下方的滚轮组件,通常,滚轮组件包括4个滚轮38。干湿吸尘器还包括用于驱动叶轮20旋转的电机40、用于支撑电机40的电机座42、均与电机座42相连接的上盖44和中盖46,其中,中盖46位于上盖44和电机座42之间,电机40位于中盖46和电机座42所定义的电机腔室45中。上盖44上设有供操作者握持的手柄48。桶体34上设有与桶体34的内腔相贯通的吸口50,吸口50的另一端与吸管(未图示)相连通。另外,托盘30与电机座42相固定连接,且托盘30与电机座42之间定义了叶轮腔室22。托盘30具有形成进风口28的侧壁52和与侧壁52相连接且向远离侧壁52的方向成角度延伸的底壁54,通孔32设于侧壁52和/或底壁54上。本优选实施例中,通孔32设于侧壁52上。当然,通孔32也可以既设于侧壁52上,也设于底壁54上,又或仅设于底壁54上,在接下来的实施例中会做详细描述。通孔32可以仅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两个以上的复数个,复数个通孔32可以设置为相同,当然,也可以设置为不相同。具体的,通孔32设置为3个,3个通孔32均设置为相同的圆孔,且3个通孔32设置于同一高度上。当然,3个通孔32也可以不设置于同一高度。进一步的,侧壁52包括向靠近叶轮20的方向延伸的上侧壁56和向远离叶轮20的方向延伸的下侧壁58,通孔32设于上侧壁56和下侧壁58至少其中之一上。具体到本实施例中,通孔32设置为复数个,且复数个通孔32设置于下侧壁58的部分外周上,且通孔32的一端与进风口28相连通,通孔32的另一端与收容笼24相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湿吸尘器,所述干湿吸尘器包括叶轮、容纳所述叶轮的叶轮腔室、收容笼、设于所述收容笼中的浮子、定义了进风口的托盘,气流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到所述叶轮腔室,所述浮子可与所述进风口相分离或相配接,当所述浮子与所述进风口相配接时,防止液体进入到所述叶轮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至少一个通孔用于通过气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湿吸尘器,所述干湿吸尘器包括叶轮、容纳所述叶轮的叶轮腔室、收容笼、设于所述收容笼中的浮子、定义了进风口的托盘,气流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到所述叶轮腔室,所述浮子可与所述进风口相分离或相配接,当所述浮子与所述进风口相配接时,防止液体进入到所述叶轮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至少一个通孔用于通过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具有形成所述进风口的侧壁和与所述侧壁相连接且向远离所述侧壁的方向延伸的底壁,所述通孔设于所述侧壁和/或所述底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湿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向靠近所述叶轮的方向延伸的上侧壁和向远离所述叶轮的方向延伸的下侧壁,所述通孔设于所述上侧壁和下侧壁至少其中之一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湿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设置为复数个,且复数个通孔设置于所述下侧壁的部分外周上,且所述通孔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所述通孔的另一端与所述收容笼相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平邢振宇夏亮周旷怡
申请(专利权)人:天佑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