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政专利>正文

一种水稻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9707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稻插秧机,涉及插秧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插秧机结构较复杂,不易维修的技术问题。水稻插秧机包括机架、动力系统、行走系统、插秧系统和秧苗台板系统,所述动力系统、所述行走系统、所述插秧系统和所述秧苗台板系统均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行走系统、所述插秧系统和所述秧苗台板系统均与所述动力系统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的结构相对较少,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用且便于维修。

A rice transplan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插秧机
本技术涉及插秧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水稻插秧机。
技术介绍
现代农业普遍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无论是农作物的种植还是收割均能够实现机械化,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比如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需要将水稻先培育成秧苗,再将秧苗插植到稻田中使秧苗生长。将秧苗插植到稻田中的动作,可以由插秧机实现,但是现有的插秧机结构较复杂,不易维修,当插秧机有故障时会耽误田间作业,影响田间劳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插秧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插秧机结构较复杂,不易维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水稻插秧机,包括机架、动力系统、行走系统、插秧系统和秧苗台板系统,所述动力系统、所述行走系统、所述插秧系统和所述秧苗台板系统均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行走系统、所述插秧系统和所述秧苗台板系统均与所述动力系统传动连接,所述动力系统为所述行走系统、所述插秧系统和所述秧苗台板系统提供动力;所述行走系统能够使所述插秧机相对地面运动,所述插秧系统能够将秧苗台板上的秧苗取下并栽植,所述秧苗台板系统能够横向往复运动配合位置固定的所述插秧系统取苗插植动作;其中,所述行走系统包括一对行走轮和行走传动系统,一对所述行走轮与所述行走传动系统传动连接,一对所述行走轮与所述机架可转动连接,所述行走传动系统与所述动力系统传动连接;所述插秧系统包括若干插秧部和插秧传动系统,所述插秧部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插秧传动系统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第三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传动轴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动力系统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传动轴的第二端均与相对应的插秧部传动连接;所述秧苗台板系统包括秧苗台板本体和秧苗台板传动系统,所述秧苗台板本体和所述秧苗台板传动系统传动连接,所述秧苗台板可活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相对于机架倾斜设置,所述秧苗台板传动系统与所述动力系统传动连接,实现所述秧苗台板本体相对于所述插秧部的横向往复运动。可选地,所述插秧部包括一对插秧头,一对所述插秧头并列且连动设置,每个所述插秧头均包括曲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第一端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连杆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第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曲柄与所述第二连杆中段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第二端设置有两爪式秧头,所述曲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在秧苗台板底部沿椭圆轨迹运动,抓取秧苗并栽种于地下。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550mm,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传动轴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550mm,同一插秧部的两个所述插秧头之间的间距均为300mm,保证相邻所述插秧头之间的间距不等。可选地,所述秧苗台板本体包括至少三个秧苗留置托盘单元,至少三个所述秧苗留置托盘单元依次并排固定连接;所述秧苗留置托盘单元包括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依次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宽度不同。可选地,所述第一滑道包括第一通路和第一隔断,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一隔断依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道包括第二通路和第二隔断,所述第二通路和所述第二隔断依序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通路与第二通路之间通过第一隔断或者第二隔断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的宽度相同。可选地,所述秧苗台板本体还包括台板托置架,所述台板托置架设置于所述秧苗留置托盘的底部,所述秧苗台板本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台板托置架滑动运动,所述台板托置架上在所有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缺口。可选地,所述秧苗台板传动系统包括第一传动结构和第二传动结构,所述动力系统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结构与所述第二传动结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结构与秧苗台板固定连接,所述秧苗台板能够在所述第二传动结构的带动下左右横向移动。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结构包括输入轴和第四传动轴,所述动力系统通过所述输入轴与所述第四传动轴传动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二传动结构包括移动部和旋转轴,所述第一传动结构与所述旋转轴传动连接,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移动部传动连接,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能够带动所述移动部横向往复运动,所述旋转轴的两端部固定连接有拨叉。可选地,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双向螺旋槽,所述移动部为与所述双向螺旋槽相配合的导向滑块。本技术包括机架、动力系统、行走系统、插秧系统和秧苗台板系统,所述动力系统、所述行走系统、所述插秧系统和所述秧苗台板系统均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行走系统、所述插秧系统和所述秧苗台板系统均与所述动力系统传动连接,本技术包括的结构相对较少,使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且便于维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水稻插秧机的整体结构侧视图;图2为水稻插秧机的插秧传动系统俯视图;图3为水稻插秧机的插秧传动系统与秧苗台板相配合的俯视图;图4为水稻插秧机的秧苗台板的三个秧苗留置托盘单元整体结构主视图;图5为水稻插秧机的台板托置架侧视图;图6为水稻插秧机的插秧头运动原理图;图7为水稻插秧机的秧苗台板传动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2、行走轮;3、第一传动轴;4、第二传动轴;5、第三传动轴;6、动力系统;7、秧苗留置托盘单元;8、插秧头;9、曲柄;10、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701、第一滑道;702、第二滑道;7011、第一通路;7012、第一隔断;7021、第二通路;7022、第二隔断;12、台板托置架;13、输入轴;14、第四传动轴;15、移动部;16、旋转轴;17、拨叉;18、双向螺旋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水稻插秧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动力系统6、行走系统、插秧系统和秧苗台板系统,所述动力系统6、所述行走系统、所述插秧系统和所述秧苗台板系统均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行走系统、所述插秧系统和所述秧苗台板系统均与所述动力系统6传动连接,所述动力系统6为所述行走系统、所述插秧系统和所述秧苗台板系统提供动力;所述行走系统能够使所述插秧机相对地面运动,所述插秧系统能够将秧苗台板上的秧苗取下并栽植,所述秧苗台板系统能够横向往复运动配合位置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动力系统(6)、行走系统、插秧系统和秧苗台板系统,所述动力系统(6)、所述行走系统、所述插秧系统和所述秧苗台板系统均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行走系统、所述插秧系统和所述秧苗台板系统均与所述动力系统(6)传动连接,所述动力系统(6)为所述行走系统、所述插秧系统和所述秧苗台板系统提供动力;/n所述行走系统能够使所述插秧机相对地面运动,所述插秧系统能够将秧苗台板上的秧苗取下并栽植,所述秧苗台板系统能够横向往复运动配合位置固定的所述插秧系统取苗插植动作;/n其中,所述行走系统包括一对行走轮(2)和行走传动系统,一对所述行走轮(2)与所述行走传动系统传动连接,一对所述行走轮(2)与所述机架(1)可转动连接,所述行走传动系统与所述动力系统(6)传动连接;/n所述插秧系统包括若干插秧部和插秧传动系统,所述插秧部连接于所述机架(1),所述插秧传动系统包括第一传动轴(3)、第二传动轴(4)和第三传动轴(5),所述第一传动轴(3)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传动轴(4)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传动轴(5)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动力系统(6)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3)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传动轴(4)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传动轴(5)的第二端均与相对应的插秧部传动连接;/n所述秧苗台板系统包括秧苗台板本体和秧苗台板传动系统,所述秧苗台板本体和所述秧苗台板传动系统传动连接,所述秧苗台板可活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且相对于机架(1)倾斜设置,所述秧苗台板传动系统与所述动力系统(6)传动连接,实现所述秧苗台板本体相对于所述插秧部的横向往复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动力系统(6)、行走系统、插秧系统和秧苗台板系统,所述动力系统(6)、所述行走系统、所述插秧系统和所述秧苗台板系统均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行走系统、所述插秧系统和所述秧苗台板系统均与所述动力系统(6)传动连接,所述动力系统(6)为所述行走系统、所述插秧系统和所述秧苗台板系统提供动力;
所述行走系统能够使所述插秧机相对地面运动,所述插秧系统能够将秧苗台板上的秧苗取下并栽植,所述秧苗台板系统能够横向往复运动配合位置固定的所述插秧系统取苗插植动作;
其中,所述行走系统包括一对行走轮(2)和行走传动系统,一对所述行走轮(2)与所述行走传动系统传动连接,一对所述行走轮(2)与所述机架(1)可转动连接,所述行走传动系统与所述动力系统(6)传动连接;
所述插秧系统包括若干插秧部和插秧传动系统,所述插秧部连接于所述机架(1),所述插秧传动系统包括第一传动轴(3)、第二传动轴(4)和第三传动轴(5),所述第一传动轴(3)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传动轴(4)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传动轴(5)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动力系统(6)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3)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传动轴(4)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传动轴(5)的第二端均与相对应的插秧部传动连接;
所述秧苗台板系统包括秧苗台板本体和秧苗台板传动系统,所述秧苗台板本体和所述秧苗台板传动系统传动连接,所述秧苗台板可活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且相对于机架(1)倾斜设置,所述秧苗台板传动系统与所述动力系统(6)传动连接,实现所述秧苗台板本体相对于所述插秧部的横向往复运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部包括一对插秧头(8),一对所述插秧头(8)并列且连动设置,每个所述插秧头(8)均包括曲柄(9)、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11),所述第一连杆(10)第一端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第一连杆(10)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杆(11)第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曲柄(9)与所述第二连杆(11)中段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1)第二端设置有两爪式秧头,所述曲柄(9)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连杆(11)的第二端在秧苗台板底部沿椭圆轨迹运动,抓取秧苗并栽种于地下。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轴(4)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550mm,所述第二传动轴(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传动轴(5)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550mm,同一插秧部的两个所述插秧头(8)之间的间距均为300mm,保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政吴筱张予
申请(专利权)人:吴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