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设备自感自救PDU及其自感自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99123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6:11
一种网络设备自感自救PDU,与网络设备、工作人员手机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处理模块、短信模块、光耦继电器组、PDU供电模块、网络模块;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光耦继电器组、PDU供电模块、网络设备依次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还通过网络模块与网络设备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通过短信模块与工作人员手机连接。中央处理模块通过网络模块实现对网络设备网络状况的监测,然后根据监测情况通过光耦继电器组控制PDU供电模块实现对网络设备供电的控制,从而实现网络设备的供断电重启,并将检测情况通过短信模块发送给工作人员。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网络设备的自感自救。

A self sensing self rescue PDU of network equipment and its self sensing self rescue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网络设备自感自救PDU及其自感自救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网络设备自感自救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网络设备自感自救PDU及其自感自救方法。
技术介绍
“存储程序,程序控制”仍是现今绝对主流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其“运行不确定性”等特点决定了计算机系统会出现程序加载错误、内存不足等无法规避的运行故障,并且90%以上的此类故障可通过重启计算机系统恢复。网络设备作为专用计算机系统的一种,是现今各行各业进行数据传输、汇总、处理的核心工具。网络设备长期不间断运行使其更易出现运行故障,绝大部分情况下可以通过重启恢复。但距离运维中心较远的网络设备常常出现“坐车3小时,重启三分钟”的超低效运维,因为网络设备故障,网络就会中断,远程重启指令无法到达。现有市场上的带有网络功能的PDU在传统的PDU基础上增加了智能管理控制模块和控制芯片,构成了可远程控制和计划管理的电源分配单元。通过远端网络控制技术,网络电源控制器实现对设备电源的远程控制,通过连接局域网和互联网可实现对下联端口各设备的供电查询、连通、断开或重启工作。现有技术虽然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控制PDU供电设备的电源开断,但这种网络PDU也是网络节点之一,若其到运维节点计算机之间的网络链路发生中断则无法远程重启。由于大型网络结构中,运维节点与其它节点往往链路距离很长,且单点故障点多,因此这种情况十分常见。另外,这种远程重启方式是人工进行,需要加以其它辅助手段,如人工监控、告警通知等才能缩短恢复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通过网络PDU远程控制网络设备供电时,网络PDU自身网络故障时,无法正常控制网络设备供电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网络设备自感自救PDU及其自感自救方法,通过在PDU中设置中央处理模块、网络模块、光耦继电器组、短信模块,结合网络监测协议、网络安全连接协议、网络认证协议构成的标准网络协议簇,实现了对网络设备供电重启的远程控制,且通过短信模块实现对工作人员的通知警告。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内容如下:一种网络设备自感自救PDU,与网络设备、工作人员手机连接,包括中央处理模块、短信模块、光耦继电器组、PDU供电模块、网络模块;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光耦继电器组、PDU供电模块、网络设备依次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还通过网络模块与网络设备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通过短信模块与工作人员手机连接。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所述网络模块包括网络接口芯片、网络变压器T2、网络接口J2、电容C22、滤波电路、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9、电容C30、电阻R15、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20、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38、电阻R39、发光二极管D7、发光二极管D8、发光二极管D9、发光二极管D10、发光二极管D11、网络芯片时钟振荡电路、所述网络接口芯片为W5100S网络芯片;所述电阻R15输入端连接3.3V电源,所述电阻R15输出端分别与网络变压器T2的2号CT1接线端、网络变压器T2的5号CT3接线端连接,所述电容C25连接在网络变压器T2的2号CT1接线端与电阻R15之间并接地;所述电容C29连接在网络变压器T2的5号CT3接线端与电阻R15之间并接地;所述网络变压器T2的11号CT2接线端连接串联的电阻R17、电阻R18后分别与网络接口J2的8号接线端、网络接口J2的7号接线端连接;所述网络变压器T2的8号CT4接线端连接串联的电阻R22、电阻R20后分别与网络接口J2的5号接线端、网络接口J2的4号接线端连接;所述网络变压器T2的12号TXP接线端与网络接口J2的6号接线端连接,网络变压器T2的10号TXN接线端与网络接口J2的3号接线端连接,网络变压器T2的9号RXP接线端与网络接口J2的2号接线端连接,网络变压器T2的7号RXN接线端与网络接口J2的1号接线端连接;所述电阻R22和电阻R20之间连接接地的电容C30;所述W5100S网络芯片的2号TXON接线端连接电阻R25后与网络变压器T2的1号TDP接线端连接,W5100S网络芯片的3号TXOP接线端连接电阻R26后与网络变压器T2的3号TDN接线端连接,W5100S网络芯片的5号RXIN接线端连接电阻R27后与网络变压器T2的4号RDP接线端连接,W5100S网络芯片的6号TXOP接线端连接电阻R28后与网络变压器T2的6号RDN接线端连接;所述滤波电路连接在电阻R25与网络变压器T2的1号TDP接线端之间、电阻R26与网络变压器T2的3号TDN接线端之间、电阻R27与网络变压器T2的4号RDP接线端之间、电阻R28与网络变压器T2的6号RDN接线端之间;所述发光二极管D7输入端连接3.3V电源,输出端连接电阻R35后与W5100S网络芯片的21号COLn接线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8输入端连接3.3V电源,输出端连接电阻R36后与W5100S网络芯片的20号ACKn接线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9输入端连接3.3V电源,输出端连接电阻R37后与W5100S网络芯片的19号DPXn接线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10输入端连接3.3V电源,输出端连接电阻R38后与W5100S网络芯片的18号SPDn接线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11输入端连接3.3V电源,输出端连接电阻R39后与W5100S网络芯片的17号LNKn接线端连接;所述W5100S网络芯片的9号RST_BG连接电阻R29后接地;所述W5100S网络芯片的11号XSC0接线端和12号XSC1接线端连接网络芯片时钟振荡电路;所述W5100S网络芯片的27号MOD[2]接线端连接接地的电阻R30,所述电阻R23输入端连接3.3V电源,输出端连接在W5100S网络芯片的27号MOD[2]接线端和电阻R30之间;所述W5100S网络芯片的26号MOD[1]接线端连接接地的电阻R31。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包括STM32F103VCT6单片机、电阻R32、电阻R41、电阻R42、电阻R43、电阻R44、电阻R45、电阻R46、电阻R47、发光二极管D12、发光二极管D13、发光二极管D14、三极管Q1、三极管Q2、单片机时钟振荡电路、人机交互模块;所述STM32F103VCT6单片机的37号PB2/BOOT1接线端与电阻R32连接后接地;所述STM32F103VCT6单片机的94号BOOT0接线端与电阻R41连接后接地;所述STM32F103VCT6单片机的2号PE3接线端连接电阻R42后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集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光耦继电器组连接;所述STM32F103VCT6单片机的3号PE4接线端连接电阻R43后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集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光耦继电器组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12输入端连接3.3V电源,输出端连接电阻R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网络设备自感自救PDU,与网络设备、工作人员手机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处理模块、短信模块、光耦继电器组、PDU供电模块、网络模块;/n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光耦继电器组、PDU供电模块、网络设备依次连接;/n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还通过网络模块与网络设备连接;/n所述中央处理模块通过短信模块与工作人员手机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络设备自感自救PDU,与网络设备、工作人员手机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处理模块、短信模块、光耦继电器组、PDU供电模块、网络模块;
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光耦继电器组、PDU供电模块、网络设备依次连接;
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还通过网络模块与网络设备连接;
所述中央处理模块通过短信模块与工作人员手机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络设备自感自救PDU,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模块包括网络接口芯片、网络变压器T2、网络接口J2、电容C22、滤波电路、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9、电容C30、电阻R15、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20、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38、电阻R39、发光二极管D7、发光二极管D8、发光二极管D9、发光二极管D10、发光二极管D11、网络芯片时钟振荡电路、所述网络接口芯片为W5100S网络芯片;
所述电阻R15输入端连接3.3V电源,所述电阻R15输出端分别与网络变压器T2的2号CT1接线端、网络变压器T2的5号CT3接线端连接,所述电容C25连接在网络变压器T2的2号CT1接线端与电阻R15之间并接地;所述电容C29连接在网络变压器T2的5号CT3接线端与电阻R15之间并接地;所述网络变压器T2的11号CT2接线端连接串联的电阻R17、电阻R18后分别与网络接口J2的8号接线端、网络接口J2的7号接线端连接;所述网络变压器T2的8号CT4接线端连接串联的电阻R22、电阻R20后分别与网络接口J2的5号接线端、网络接口J2的4号接线端连接;所述网络变压器T2的12号TXP接线端与网络接口J2的6号接线端连接,网络变压器T2的10号TXN接线端与网络接口J2的3号接线端连接,网络变压器T2的9号RXP接线端与网络接口J2的2号接线端连接,网络变压器T2的7号RXN接线端与网络接口J2的1号接线端连接;所述电阻R22和电阻R20之间连接接地的电容C30;
所述W5100S网络芯片的2号TXON接线端连接电阻R25后与网络变压器T2的1号TDP接线端连接,W5100S网络芯片的3号TXOP接线端连接电阻R26后与网络变压器T2的3号TDN接线端连接,W5100S网络芯片的5号RXIN接线端连接电阻R27后与网络变压器T2的4号RDP接线端连接,W5100S网络芯片的6号TXOP接线端连接电阻R28后与网络变压器T2的6号RDN接线端连接;
所述滤波电路连接在电阻R25与网络变压器T2的1号TDP接线端之间、电阻R26与网络变压器T2的3号TDN接线端之间、电阻R27与网络变压器T2的4号RDP接线端之间、电阻R28与网络变压器T2的6号RDN接线端之间;
所述发光二极管D7输入端连接3.3V电源,输出端连接电阻R35后与W5100S网络芯片的21号COLn接线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8输入端连接3.3V电源,输出端连接电阻R36后与W5100S网络芯片的20号ACKn接线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9输入端连接3.3V电源,输出端连接电阻R37后与W5100S网络芯片的19号DPXn接线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10输入端连接3.3V电源,输出端连接电阻R38后与W5100S网络芯片的18号SPDn接线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11输入端连接3.3V电源,输出端连接电阻R39后与W5100S网络芯片的17号LNKn接线端连接;
所述W5100S网络芯片的9号RST_BG连接电阻R29后接地;
所述W5100S网络芯片的11号XSC0接线端和12号XSC1接线端连接网络芯片时钟振荡电路;
所述W5100S网络芯片的27号MOD[2]接线端连接接地的电阻R30,所述电阻R23输入端连接3.3V电源,输出端连接在W5100S网络芯片的27号MOD[2]接线端和电阻R30之间;所述W5100S网络芯片的26号MOD[1]接线端连接接地的电阻R3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网络设备自感自救PDU,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包括STM32F103VCT6单片机、电阻R32、电阻R41、电阻R42、电阻R43、电阻R44、电阻R45、电阻R46、电阻R47、发光二极管D12、发光二极管D13、发光二极管D14、三极管Q1、三极管Q2、单片机时钟振荡电路、人机交互模块;
所述STM32F103VCT6单片机的37号PB2/BOOT1接线端与电阻R32连接后接地;
所述STM32F103VCT6单片机的94号BOOT0接线端与电阻R41连接后接地;
所述STM32F103VCT6单片机的2号PE3接线端连接电阻R42后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集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光耦继电器组连接;
所述STM32F103VCT6单片机的3号PE4接线端连接电阻R43后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集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光耦继电器组连接;
所述发光二极管D12输入端连接3.3V电源,输出端连接电阻R44后与STM32F103VCT6单片机的5号PE6接线端连接;
所述发光二极管D13输入端连接3.3V电源,输出端连接电阻R46后与STM32F103VCT6单片机的44号PE13接线端连接;
所述发光二极管D14输入端连接3.3V电源,输出端连接电阻R47后与STM32F103VCT6单片机的45号PE14接线端连接;
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包括与STM32F103VCT6单片机连接的按键电路、信号电源屏电路;
所述单片机时钟振荡电路与STM32F103V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彦明尧广易志坚陈卫东李林邓莉范姚琦黄恒施崇智刘成浩王少杨余梦佳周明宏刘利刘川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泸州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