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移动监测装置、系统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9005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5:34
本申请涉及一种输电线路移动监测装置、系统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监测设备、移动轨道、移动设备、驱动设备和控制设备。所述监测设备用于监测输电线路。所述移动轨道使用时,铺设于铁塔。所述移动设备与所述监测设备固定连接,能够沿所述移动轨道移动。所述驱动设备与所述移动设备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移动设备沿所述移动轨道移动。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监测设备和所述驱动设备均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监测设备的信息并控制所述驱动设备工作。本申请提供的装置能够减少监测所述输电线路的误差。

Transmission line mobile monitoring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电线路移动监测装置、系统和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力监测
,特别是涉及一种输电线路移动监测装置、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电力传输线分布广,线路长,许多分布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各地区的地形、地质和气象等环境比较复杂,为了保障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必须定期有效的对输电线路进行巡检。由于一般输电线路沿线,树木生长时间较长,容易受到地区降雨量的气温的因素的影响,在半坡处与输电线路的距离过近,经常诱发输电线路的树闪故障,若不及时处理,还有可能引发森林火灾。因此,输电线路巡检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测量输电线路和树木之间的距离。传统技术中,主要通过在重要线路安装在线监控系统的方式,或采用人工巡检方式进行输电线路和树木之间距离的测量。利用在线监控系统存在许多固有问题,例如:视场容易被建筑物和树木等遮蔽,存在监控死角,导致测量误差大的问题。利用人工巡检的方法,需要巡检人员采用人工登塔的方式进行测量,巡检人员受制于塔上作业条件也存在测量误差大的问题。因此,利用在线监控和人工巡检方法都存在测量误差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输电线路移动监测装置、系统和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移动监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监测设备,用于监测输电线路;移动轨道,使用时,铺设于铁塔;移动设备,与所述监测设备固定连接,能够沿所述移动轨道移动;驱动设备,与所述移动设备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移动设备沿所述移动轨道移动;控制设备,与所述监测设备和所述驱动设备均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监测设备的信息并控制所述驱动设备工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轨道包括靠近所述监测设备的第一轨道面和远离所述监测设备的第二轨道面,所述第一轨道面和所述第二轨道面相对设置,所述移动设备包括:第一移动组件,与所述监测设备固定连接,能够沿所述第一轨道面移动;第二移动组件,能够沿所述第二轨道面移动;固定杆,连接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和所述监测设备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的滚轮,所述第二轨道面开设有凹槽,所述滚轮能够沿所述凹槽移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轨道面为带齿轨道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为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带齿轨道面啮合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光伏电池板,设置于所述监测设备,且与所述监测设备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蓄电组件,与所述光伏电池板和所述监测设备均电连接。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移动监测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输电线路移动监测装置;铁塔,所述移动轨道铺设于所述铁塔。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如上所述的输电线路移动监测装置进行监测输电线路和树木安全距离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控制所述监测设备沿所述移动轨道移动,以使所述监测设备中央的视点对准待监测输电线路的导线弧垂点,获取此时所述监测设备所在的位置,得到第一位置;控制所述监测设备沿所述移动轨道移动,以使所述监测设备中央的视点对准树木末梢,获取此时所述监测设备所在的位置,得到第二位置;计算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得到移动距离;根据所述移动距离确定所述树木末梢与所述导线弧垂点的距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判断所述监测设备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过程中是否存在躲避障碍物行为;若所述监测设备在移动过程中存在躲避障碍物行为,则获取躲避障碍物行为对应的移动的距离,得到躲避距离;计算所述移动距离和所述躲避距离之差,确定所述树木末梢与所述导线弧垂点的距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若所述监测设备在移动过程中不存在躲避障碍物行为,则根据所述移动距离确定所述树木末梢与所述导线弧垂点的距离。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输电线路移动监测装置、系统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监测设备、移动轨道、移动设备、驱动设备和控制设备。所述移动设备与所述监测设备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设备与所述移动设备驱动连接,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监测设备和所述驱动设备均通信连接。所述控制设备能够控制所述驱动设备工作,使得所述驱动设备驱动所述引动设备沿所述移动轨道自由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监测设备再对输电线路进行监测时能够有效躲避障碍物的遮挡,能够准确的监测所述输电线路的情况,减小监测距离的误差,提高监测准确性。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输电线路的移动监测装置使得巡检人员不用登塔进行监测,能够消除巡检人员的人身安全风险,也避免了人工监测的测量误差,提高了对输电线路监测的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输电线路移动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输电线路移动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输电线路移动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输电线路移动监测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输电线路移动监测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输电线路移动监测装置;20、铁塔;30、输电线路移动监测系统;100、监测设备;200、移动轨道;210、第一轨道面;220、第二轨道面;221、凹槽;300、移动设备;310、第一移动组件;320、第二移动组件;321、滚轮;330、固定杆;400、驱动设备;500、控制设备;600、光伏电池板;700、蓄电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电线路移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n监测设备(100),用于监测输电线路;/n移动轨道(200),使用时,铺设于铁塔;/n移动设备(300),与所述监测设备(100)固定连接,能够沿所述移动轨道(200)移动;/n驱动设备(400),与所述移动设备(300)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移动设备(300)沿所述移动轨道(200)移动;/n控制设备(500),与所述监测设备(100)和所述驱动设备(400)均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监测设备(100)的信息并控制所述驱动设备(400)工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线路移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监测设备(100),用于监测输电线路;
移动轨道(200),使用时,铺设于铁塔;
移动设备(300),与所述监测设备(100)固定连接,能够沿所述移动轨道(200)移动;
驱动设备(400),与所述移动设备(300)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移动设备(300)沿所述移动轨道(200)移动;
控制设备(500),与所述监测设备(100)和所述驱动设备(400)均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监测设备(100)的信息并控制所述驱动设备(400)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轨道(200)包括靠近所述监测设备(100)的第一轨道面(210)和远离所述监测设备(100)的第二轨道面(220),所述第一轨道面(210)和所述第二轨道面(220)相对设置,所述移动设备(300)包括:
第一移动组件(310),与所述监测设备(100)固定连接,能够沿所述第一轨道面(210)移动;
第二移动组件(320),能够沿所述第二轨道面(220)移动;
固定杆(330),连接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320)和所述监测设备(10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320)包括与所述固定杆(330)固定连接的滚轮(321),所述第二轨道面(220)开设有凹槽(221),所述滚轮(321)能够沿所述凹槽(221)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面(210)为带齿轨道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310)为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带齿轨道面啮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光伏电池板(6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光辉凌乐陶杨兴魏前虎周伟才刘丙财裴慧坤林国安徐坤陈城许海源李鑫徐广明范利雪王晨焦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