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平冲击响应谱试验台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8987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平冲击响应谱试验台面,包括:第一台体,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槽,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槽,上端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第二台体,可拆卸地装设于第一台体的上端部,上端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孔;受冲头,可拆卸地装设于第一定位槽内,具有与第一定位槽相适配的承载部,承载部的端部设有圆柱形的受冲部;尾部减震块,可拆卸地装设于第二定位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台体与第二台体的组合使用,使待试验工件具有不同的试验位置与试验高度,在水平冲击响应谱试验时,可增加工件受到的冲击环境,使工件的冲击过程更近似等于实际的冲击环境,提高了工件水平冲击响应谱试验的准确性。

A horizontal shock response spectrum test ben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平冲击响应谱试验台面
本技术涉及水平冲击响应谱试验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水平冲击响应谱试验台面。
技术介绍
目前,可以采用冲击响应谱试验的方式试验工件的抗冲击能力。试验过程中,可以将工件置于试验设备的台面上,然后通过脉冲的方式,或者机械撞击试验台面的方式,模拟对工件的冲击环境。上述方案中,试验设备中台面的高度是不可调整的,这样,工件置于台面上,工件的高度也是不可调整的,这进一步导致能够模拟的冲击环境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水平冲击响应谱试验台面,以提供一种台面高度可调整的试验设备。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平冲击响应谱试验台面,包括:第一台体,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槽,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槽,上端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第二台体,可拆卸地装设于第一台体的上端部,上端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孔;受冲头,可拆卸地装设于第一定位槽内,具有与第一定位槽相适配的承载部,承载部的端部设有圆柱形的受冲部;尾部减震块,可拆卸地装设于第二定位槽内。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的上端设有朝向第一台体延伸的延伸部,所述第一台体的上端部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延伸部上螺纹连接有与第一螺纹孔相适配的定位栓,所述定位栓的侧部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内设有与第一螺纹孔相连通的第二螺纹孔,所述承载部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插设有螺杆,所述螺杆螺纹连接于第二螺纹孔内,所述螺杆可与凹槽相抵触。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台体的下端部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安装导轨滑块的安装槽。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尾部减震块采用弹性材质。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台体朝向受冲头的一端还设有头部减震块。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头部减震块可拆卸装设于第一台体。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头部减震块包括板体与设置在板体的弹性块,所述板体螺栓连接于第一台体上。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受冲头采用合金材质。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可组合台面还包括第三台体,第三台体可拆卸地装设于第一台体的上端部,其上端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定位孔。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台体与第二台体组合时,其上端部组合形成一个平面。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平冲击响应谱试验台面,通过第一台体与第二台体固定工件,第一台体与第二台体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为工件提供不同的高度的冲击环境,并且第一台体与第二台体上具有至少一个的固定位置,在水平冲击响应谱试验时,可增加工件受到的冲击环境,使工件的冲击过程更近似等于实际的冲击环境,提高了工件水平冲击响应谱试验的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水平冲击响应谱试验台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一台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受冲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螺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安装槽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三台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头部减震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三定位槽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作为一个实施例,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平冲击响应谱试验台面,包括:第一台体,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槽,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槽,上端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第二台体,可拆卸地装设于第一台体的上端部,上端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孔;受冲头,可拆卸地装设于第一定位槽内,具有与第一定位槽相适配的承载部,承载部的端部设有圆柱形的受冲部;尾部减震块,可拆卸地装设于第二定位槽内。请参阅图1至图2,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一种水平冲击响应谱试验台面,包括:第一台体1,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槽10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槽102,上端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103,第一定位孔103可用于工件的固定;第二台体2,可拆卸地装设于第一台体1的上端部,上端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孔201,第二台体2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在第一台体1的上端部,第二定位孔201可用于工件的固定;受冲头3,可拆卸地装设于第一定位槽101内,具有与第一定位槽101相适配的承载部301,承载部301的端部设有圆柱形的受冲部302;尾部减震块4,可拆卸地装设于第二定位槽102内。在本申请中,第一台体1与第二台体2有多种组合方式与规格,例如:第一台体1的长为400mm,宽为400mm,高度为30mm,第二台体2的长为400mm,宽为400mm,高度为10mm,第二台体的数量可为6个;第一台体1的长为500mm,宽为500mm,高度为50mm,第二台体2的长为500mm,宽为500mm,高度为10mm,第二台体的数量可为3个;第一台体1的长为600mm,宽为600mm,高度为30mm,第二台体2的长为600mm,宽为600mm,高度为10mm,第二台体的数量可为2个;第一台体1的长为700mm,宽为700mm,高度为30mm,第二台体2的长为700mm,宽为700mm,高度为10mm,第二台体的数量可为4个;第一台体1的长为800mm,宽为800mm,高度为30mm,第二台体2的长为800mm,宽为800mm,高度为10mm,第二台体的数量可为3个;第一台体1的长为400mm,宽为400mm,高度为30mm,第二台体2的长为200mm,宽为200mm,高度为10mm,第二台体的数量可为1个等。其中,第一台体1的尺寸、第二台体2的尺寸和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具体不做限定。另外,如果第二台体2数量较多,则可调整的高度范围较大。上述工件即可以理解为需要进行冲击试验的工件。举例来说,待试验工件可固定在第一台体1或者第二台体2,第一定位孔103与第二定位孔201用于固定待试验工件;受冲头3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台体1上,并用于承受试验时的撞击力;尾部减震块4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台体1上,并用于在台面尾部的缓冲。概括来说,工件在试验的过程中,第一台体1可单独使用,也可与第二台体2组合使用,当工件固定于第一台体1时,工件试验的水平高度为最低,当工件固定于第二台体2时,工件试验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台体1,可见,本方案中,试验设备的台面高度可调整,台面高度可以为第一台体1的高度,还可以为第一台体1的高度加上第二台体2的高度。进而置于台面上的工件高度也是可调整的,本方案提供的试验设备能够提供较丰富的冲击环境。另外,工件可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平冲击响应谱试验台面,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台体,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槽,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槽,上端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n第二台体,可拆卸地装设于第一台体的上端部,上端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孔;/n受冲头,可拆卸地装设于第一定位槽内,具有与第一定位槽相适配的承载部,承载部的端部设有圆柱形的受冲部;/n尾部减震块,可拆卸地装设于第二定位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平冲击响应谱试验台面,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台体,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槽,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槽,上端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
第二台体,可拆卸地装设于第一台体的上端部,上端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孔;
受冲头,可拆卸地装设于第一定位槽内,具有与第一定位槽相适配的承载部,承载部的端部设有圆柱形的受冲部;
尾部减震块,可拆卸地装设于第二定位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冲击响应谱试验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的上端设有朝向第一台体延伸的延伸部,所述第一台体的上端部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延伸部上螺纹连接有与第一螺纹孔相适配的定位栓,所述定位栓的侧部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内设有与第一螺纹孔相连通的第二螺纹孔,所述承载部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插设有螺杆,所述螺杆螺纹连接于第二螺纹孔内,所述螺杆可与凹槽相抵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冲击响应谱试验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体的下端部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安装导轨滑块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艳涛王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试验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