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加热炉的负极热端并联的多点式热电偶探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8957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加热炉的负极热端并联的多点式热电偶探管,包括热电偶集合器、热电偶探管、热电偶、延长电缆和连接器,热电偶探管包含19个热电偶测温焊点,测温焊点由热电偶的正负极组成,热电偶探管内部的热电偶分布从热电偶集合器到热电偶探管的末端,测温焊点采用氩弧焊接,热电偶的正负极分别连接金属丝,正负极金属丝采用耐高温玻纤处理绝缘,热电偶的负极在热端处并联再通过同种负极材料单根负极绝缘热电偶丝引接到冷端处,再将热电偶旋转缠绕,再在成型后的热电偶线束外套入上耐高温绝缘的玻璃纤维套管,玻璃纤维套管外套入一层不锈钢编织网套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节省热电偶丝的材料,降低成本,缩小体积。

Multi point thermocouple probe f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negative hot end of heating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加热炉的负极热端并联的多点式热电偶探管
本技术涉及加热炉多点式温度测量领域,具体来说,涉及用于加热炉的负极热端并联的多点式热电偶探管。
技术介绍
在SMT、太阳能、钢铁、食品烘培等行业中,产品需要通过加热炉的空气热对流/回流方式,来实现对产品的加热,故空气中热对流/回流的温度是十分关键的。目前在加热炉的炉温温区温度测试是通过加热炉炉内出风口的热电偶测得温度作为此温区的温度,但产品通过的位置处,距离加热体出风口存在一定距离,在产品通过回流炉时,此温区空气中的温度会被产品吸收,此时炉温温区的温度不能稳定在某一恒定温度,在产品通过时将会出现炉温温区的波动,故对产品的测温方式不能单一的利用现有的人工曲线验证。现有人工炉温测温方式是通过炉温测试仪在产品生产前对炉子的加热状态是否满足生产状态作为判定依据。这种测温方式的不足在于,炉温是炉内产品空载时的测得的温度,当回流炉中产品出现满载,半满载时,炉内的温度是一种未知的波动状态,此次设计的用于加热炉的负极热端并联的多点式热电偶探管,就是为了方便部署更多的测温点以及满足测量温度更加接近于产品的实际生产层的温度而设计的。但在实际生产监控温度中,对多点式的温度监控有些场景需要对热电偶的直径大小有特殊的空间需求,故直径不能太,故对此,新技术了一种柔性可弯曲且易于安装的适用于-150℃到1250℃的长期耐温范围的特种多点式热电偶。为了节省热电偶体积,以及节省冷端接口数据的控制,故针对现有市场技术出一种新型的加热炉的负极冷端并联的多点式柔性热电偶探管设计以及制造工艺。>现有的针对加热炉的温度监控,长期温度监控在-150℃到450℃的温度范围内采用铠装式不锈钢的保护管的独立单个热电偶监控,这样的设计安装耗时,布线复杂,数据采集器的设计也不能做的微型化的设计,单个测温点的直径在2-8mm之间,但对于多点式的温度监控,这样测试点越多,空间就越拥挤,这样的设计不能满足受空间限制的加热炉腔体的多点式温度监控的体积需求以及安装的便捷性的需求。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加热炉的负极热端并联的多点式热电偶探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加热炉的负极热端并联的多点式热电偶探管,包括热电偶集合器、热电偶探管、热电偶、延长电缆和连接器,所述热电偶均匀安装在热电偶探管内部,热电偶探管包含19个热电偶测温焊点,测温焊点由热电偶的正负极组成,热电偶探管内部的热电偶分布从热电偶集合器到热电偶探管的末端,测温焊点采用氩弧焊接,热电偶的正负极分别连接金属丝,正负极金属丝采用耐高温玻纤处理绝缘,所述热电偶的负极在热端处并联再通过同种负极材料单根负极绝缘热电偶丝引接到冷端处,再将形成测温能力的热电偶旋转缠绕,使得其具有最小整体直径,再在成型后的热电偶线束外套入上一层耐高温绝缘的玻璃纤维套管,所述玻璃纤维套管外套入一层不锈钢编织网套管。进一步的,连接器为25针的连接器,采用RS232类型的不锈钢AMP连接器,一个“L”或“R”标识印在金属连接器上,以帮助区分它属于左热电偶探测器或者右热电偶探测器,热电偶的负极采用在热端连接器处并联。进一步的,所述热电偶集合器是将19个热电偶在最小的横截面装有最大数量的热电偶组成,是将总共38根带玻璃纤维的0.25mm的热电偶正负极金属丝集合在一个直径在6mm以内的耐腐蚀的不锈钢的长度为10mm的不锈钢管套中,这样可以在热电偶的距离设定判定该集合器的头部为热电偶的0点起始点位,方便在制作过程中的热电偶长度的判断,热电偶集合器也是个具有固定作用的支架组件,可将其作为固定一体式热电偶的支架端使用。进一步的,所述延长电缆是将热电偶集合器内的多点式热电偶探管延长至回流炉外部温度数据数据采集终端,热电偶延长电缆可是直接延长热电偶探管也可接入对应选型的热电偶探管的热电偶补偿导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与现有普遍额的多点式铠装式热电偶相比,在某些测温领域,如测温范围在-150℃-480℃的小空间(细腔体)加热炉,此时对多点测温的技术要求以及经济性,安装简单性来说,本方案具有极高的适配度,在制作本技术的设备时,也完全杜绝了铠装式热电偶需要填装热敏绝缘粉末的制造方式,本技术直接采用已覆盖绝缘玻璃纤维的热电偶丝来制作,简单快捷,且体积小,同时相比于负极冷端并联的柔性热电偶设计方案,本技术制作方式可大量节省(约节省一半)热电偶丝的材料,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体积再次缩小三分之一,是一种独创的设计理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加热炉的负极热端并联的多点式热电偶探管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加热炉的负极热端并联的多点式柔性热电偶探管设计的连接器的热电偶正负极分配方式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热电偶在热电偶探管内部分布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K型热电偶探管的制作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技术做出进一步的描述:请参阅图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加热炉的负极热端并联的多点式热电偶探管,包括热电偶集合器、热电偶探管、热电偶、延长电缆和连接器,热电偶集合器是将19个热电偶在最小的横截面装有最大数量的热电偶组成,是将总共38根带玻璃纤维的0.25mm(或其他尺寸)的热电偶正负极(正负极各19根)金属丝集合在一个直径在6mm以内的耐腐蚀的不锈钢的长度为10mm(或其他尺寸)的不锈钢管套中(不锈钢管套厚度为1mm或其他尺寸),这样可以在热电偶的距离设定判定该集合器的头部为热电偶的0点起始点位,方便在制作过程中的热电偶长度的判断;热电偶集合器也是个具有固定作用的支架组件,可将其作为固定一体式热电偶的支架端使用,不锈钢的设计根据客户需求以及现场使用环境选用不同标号的不锈钢材料,如304或307不锈钢,热电偶探管是一个细长的传感器,通常包含19个热电偶测温焊点(测温焊点由热电偶的正负极组成),如下图4所示(特别说明:为了方便说明,图示举例K型热电偶探管的制作连接示意图,其他B,S,E,R,J,T型热电偶也是按K型热电偶探管制作方式),热电偶探测器内部的热电偶分布从热电偶集合器到热电偶探测器的末端,可按需求设计不同点数的热电偶测温焊点(焊点采用氩弧焊接,焊接质量保证焊接点圆润且牢固),下图3所示的细实线热电偶金属丝为热电偶的正极,粗实线热电偶金属丝为热电偶的负极,正负极金属丝采用耐高温玻纤处理绝缘,此设计最巧妙在于将热电偶的负极在热端处并联后,再通过同种负极材料单根负极绝缘热电偶丝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加热炉的负极热端并联的多点式热电偶探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电偶集合器、热电偶探管、热电偶、延长电缆和连接器,所述热电偶均匀安装在热电偶探管内部,热电偶探管包含19个热电偶测温焊点,测温焊点由热电偶的正负极组成,热电偶探管内部的热电偶分布从热电偶集合器到热电偶探管的末端,测温焊点采用氩弧焊接,热电偶的正负极分别连接金属丝,正负极金属丝采用耐高温玻纤处理绝缘,所述热电偶的负极在热端处并联再通过同种负极材料单根负极绝缘热电偶丝引接到冷端处,再将形成测温能力的热电偶旋转缠绕,使得其具有最小整体直径,再在成型后的热电偶线束外套入上一层耐高温绝缘的玻璃纤维套管,所述玻璃纤维套管外套入一层不锈钢编织网套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加热炉的负极热端并联的多点式热电偶探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电偶集合器、热电偶探管、热电偶、延长电缆和连接器,所述热电偶均匀安装在热电偶探管内部,热电偶探管包含19个热电偶测温焊点,测温焊点由热电偶的正负极组成,热电偶探管内部的热电偶分布从热电偶集合器到热电偶探管的末端,测温焊点采用氩弧焊接,热电偶的正负极分别连接金属丝,正负极金属丝采用耐高温玻纤处理绝缘,所述热电偶的负极在热端处并联再通过同种负极材料单根负极绝缘热电偶丝引接到冷端处,再将形成测温能力的热电偶旋转缠绕,使得其具有最小整体直径,再在成型后的热电偶线束外套入上一层耐高温绝缘的玻璃纤维套管,所述玻璃纤维套管外套入一层不锈钢编织网套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热炉的负极热端并联的多点式热电偶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为25针的连接器,采用RS232类型的不锈钢AMP连接器,一个“L”或“R”标识印在金属连接器上,以帮助区分它属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仕健孟桢沛李阳彭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捷汇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