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俊专利>正文

节煤气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8848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节煤气炉是由下圆锥形通风洞、上圆锥形通风洞、外风圈、圆柱形内风圈、煤气燃烧器、圆锥形燃烧火圈、圆锥形旋槽托火锅膛、圆柱形逼火锅膛等部件,经煤气用具或机械等工厂,装置而成,节省煤气15%以上,做饭菜快15%时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下、中、上部位结构符合燃烧原理和燃烧原理间的制约关系,燃烧时,通风高度集中,流速加快,冲击煤气燃烧器,再通过圆锥形燃烧火圈和圆锥形旋槽托火锅膛、圆柱形逼火锅膛,又使火力高度集中,冲击铁锅或钢精锅底开花,成为“火伞”或“火帽”,包着铁锅或钢精锅壁燃烧,充分利用热能,节省用气。(*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一种节煤气炉。现有的煤气、液化气、沼气炉,由于结构简单,整个燃烧产生的火和给锅受热的火,均暴露在空气中燃烧,不断地被外围循环的空气降低了温度,给锅受热能力弱。同时,燃烧的温度又向下面四方反射和扩散出去。加之燃烧时,助燃空气不是有条理地进行通风,火给锅壁的冲击力也小;再一方面,当室内空气流通时,燃烧火的热能,又流失多,通风是放任自流的。因此,做饭菜和烧开水,热效率低,烧火时间长,多烧煤气、液化气、沼气等。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改进的煤气炉,可以烧煤气、液化气和沼气(以下简称煤气),节省用气15%以上,做饭菜快15%时间,有利于节约能源和缩短做饭菜时间。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由图1的通风开关门、下园锥形通风洞、上园锥形通风洞、最小园锥口中间风板和图2的外风圈、园柱形内风圈,构成的通风部位以及由煤气燃烧器、园锥形燃烧火圈、园锥形旋槽托火锅膛、园柱形逼火锅膛,构成的燃烧部位,并分别固定烧铁锅和钢精锅,整个结构合理,使燃烧充份产生热能,锅具充份吸收热能,节省用气和做饭菜效率快。钢精锅蒸饭垫,为园形铁板。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和作用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是节液化气炉横剖面图。图2是节煤气炉横剖面图。参照图1、本技术的下园锥形通风洞(4)大口向下,小口向上和上园锥形通风洞(7)下端小口(6)连接,其最小园锥口(6)直径为2-16公分,最小园锥口中间风板(5)左右两个档,连接最小园锥口(6)壁,上园锥形通风洞(7)上端大口和煤气炉面板(10)连接,园锥形燃烧火圈(11)下端大口和煤气炉面板(10)连接,上端小口对着铁锅(14)底或钢精锅(26)底园锥形旋槽托火锅膛(13)下端小口和煤气炉面板(10)连接,旋槽壁与铁锅(14)四周壁距离为0.1公分,旋槽深与铁锅(14)四周壁距离为0.2--5公分,并成一体。其装置程序自下而上是由大口--小口--大口--小口--大口。-->参照图2,本技术煤气炉脚(16)架在水泥平台(15)上,外风圈(19)、园柱形内风圈(17)--为双风圈,均垛在水泥平台(15)上,双风圈之间距离(18)为0.5-5公分,园柱形内风圈(17)口径为2-14公分,外风圈(19)上口壁与煤气炉面板(22)接触,下口壁为凹凸形,园柱形内风圈(17)上口左右两个档,使其固定在外风圈(19)的中间,园锥形燃烧火圈(24)下端大口和煤气炉面板(22)连接,上端小口对着钢精锅(26)底或铁锅(14)底,园柱形逼火锅膛(25)下端口和煤气炉面板(22)连接,上端口一方有半缺口,便于水壶嘴放入缺口内,其四周壁与钢精锅(26)四周壁距离为0.1--5公分,钢精锅蒸饭垫,直径8-28公分,蒸饭时,架在锅脚(23)上,并成一体。其装置程序自下而上是由大口--小口--大口--小口--大口。本技术由煤气用具工厂或机械等工厂,用生铁铸造和铁皮做成部件,装置而成。煤气燃烧器(9)、(20)为园柱形,其中心通风洞,为大口向下的园锥形。本技术由于下、中、上部位结构都得到了改进,燃烧通风,只是从下园锥形通风洞(4)、上园锥形通风洞(7)或外风圈(19)下端口凹处、双风圈之间距离(18)口进行通风助燃,其余的部位均与外围的空气隔绝,整个燃烧在密封中进行,使燃烧符合燃烧原理和燃烧原理间的制约关系。打开煤气管阀门,煤气管(8)、(21)进煤气时,燃烧的通风首先成为垂直风力上升,经过最小园锥口(6),或双风圈之间距离(18)口,高度集中,流速加快,增强对园锥形燃烧火圈(11)、(24)火力的冲击力,加大锅(14)、(26)底的受热能力。再一方面,燃烧的温度又不会向下反射和扩散出去。上园锥形通风洞(7)、最小园锥口中间风板(5)或双风圈之间距离(18),使风先集中,后扩散,并使风力直冲煤气燃烧器(9)、(20)周围的燃气孔,煤气燃烧器(9)、(20)的中心通风洞上口燃气孔又有余风扩散,使煤气燃烧器(9)、(20)放出的煤气多,进风多,煤气少,进风少,使进风量和煤气燃烧时所需要的助燃空气量基本相等,增强了火力强度。再通过园锥形燃烧火圈(11)、(24),火力又高度集中,流速加快,增加对铁锅(14)、钢精锅(26)底的冲击力,首先使铁锅、钢精锅底受热能力强。再通过园锥形旋槽托火锅膛(13)、园柱形逼火锅膛(25),由于园锥形旋槽托火锅膛、园柱形逼火锅膛,似铁锅、钢精锅形状,它们内部空间悬空着铁锅(14)、钢精锅(26),火冲击铁锅(14)、钢精锅(26)底后开花,由于园锥形旋槽托火锅膛(13)、园柱形逼火锅膛(25)起增长火力流程和托火、逼火作用,使火从铁锅(14)、钢精锅(26)四周壁一直上升烧到四周锅口沿,分布呈“火伞”、“火帽”,包着铁锅(14)、-->钢精锅(26)壁燃烧,扩大受热面积,使所有的火都能给铁锅、钢精锅发生受热作用。蒸饭和焖菜时,将煤气火调适量,关小通风开关门(2),扣在通风开关门扣(3)上,减少进风,达到保温,少烧煤气。钢精锅垛在蒸饭垫上,不需转动,饭烧不焦。本技术,由于结构符合燃烧原理,燃烧时,放出的煤气少,火力强,温度高,给锅受热作用大,做饭菜快,节省用煤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节煤气炉,由下园锥形通风洞(4)、上园锥形通风洞(7)、最小园锥口中间风板(5)、外风圈(19)、园柱形内风圈(17)、煤气燃烧器(9)、(20)、园锥形燃烧火圈(11)、(24)、园锥形旋槽托火锅膛(13)园柱形逼火锅膛(25),组成的节煤气炉装置,其特征是下园锥形通风洞(4)大口向下,小口向上和上园锥形通风洞(7)下端小口(6)连接,其最小园锥口中间风板(5)左右两个档连接最小园锥口(6)壁,上园锥形通风洞(7)上端大口又和煤气炉面板(10)连接,园柱形内风圈(17),放在外风圈(19)的中间,外风圈(19)上端口和煤气炉面板(22)接触,园锥形燃烧火圈(11)、(24)下端大口和煤气炉面板(10)、(22)连接,上端小口对着铁锅(14)底,钢精锅(26)底,园锥形旋槽托火锅膛(13)下端小口、园锥形逼火锅膛(25)下端口和煤气炉面板(10)、(22)连接,整个装置成为一体,其装置程序自下而上是由大口--小口--大口--小口--大口。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节煤气炉,由下园锥形通风洞(4)、上园锥形通风洞(7)、最小园锥口中间风板(5)、外风圈(19)、园柱形内风圈(17)、煤气燃烧器(9)、(20)、园锥形燃烧火圈(11)、(24)、园锥形旋槽托火锅膛(13)园柱形逼火锅膛(25),组成的节煤气炉装置,其特征是下园锥形通风洞(4)大口向下,小口向上和上园锥形通风洞(7)下端小口(6)连接,其最小园锥口中间风板(5)左右两个档连接最小园锥口(6)壁,上园锥形通风洞(7)上端大口又和煤气炉面板(10)连接,园柱形内风圈(17),放在外风圈(19)的中间,外风圈(19)上端口和煤气炉面板(22)接触,园锥形燃烧火圈(11)、(24)下端大口和煤气炉面板(10)、(22)连接,上端小口对着铁锅(14)底,钢精锅(26)底,园锥形旋槽托火锅膛(13)下端小口、园锥形逼火锅膛(25)下端口和煤气炉面板(10)、(22)连接,整个部件装置成为一体,其装置程序自下而上是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俊孙芳琳
申请(专利权)人:姚俊孙芳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