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端机械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82709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轴端机械密封装置,设置在端盖组件和轴套组件之间,包括:主密封组件、在所述主密封组件靠近介质侧的一侧设有节流套组件,在所述主密封组件和节流套组件之间设有与所述轴套组件密封的唇形片密封组件;所述唇形片密封组件包括固设在所述端盖组件上的第一唇形片,所述第一唇形片向内且向所述节流套组件方向弯曲延伸、并与所述轴套组件之间形成密封。在机械密封处于非运转状态时,第一唇形片处的工业介质给予第一唇形片轴向的朝向主密封方向的力,使得第一唇形片的密封端面具有靠近轴套组件的移动趋势,增加所述第一唇形片与所述轴套组件之间的密封性,阻挡工艺介质向主密封组件方向反窜,有利于机械密封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A mechanical seal device of shaft e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端机械密封装置
本技术属于机械密封
,具体涉及一种轴端机械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石油化工、炼油化工、煤化工、电力、冶金、核电等行业的不断快速发展,对装置配套的旋转动设备如机、泵、釜等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高要求和高标准;而机械密封作为旋转动设备的关键基础零部件,对其要求亦日益苛刻,更需满足高可靠性和长使用寿命等。对于特殊工艺介质如易聚合、易结晶等旋转动设备采用的接触式机械密封,在设备停车及切换泵长时间不运转情况下,下次开车时工艺介质严重污染机械密封工作环境,致使密封发生严重的泄漏问题。同时,接触式机械密封在运行工况出现异常或外界干扰波动时如频繁启停工况等,接触式机械密封端面由混合摩擦状态极易变为边界摩擦或干摩擦等状态,导致机械密封因密封摩擦副间摩擦、磨损并产生大量的摩擦热,使得密封环发生温升过高,热变形加剧、甚至发生相变等,显著降低机械密封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缩短密封的使用寿命,难以满足现代化工业对装置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节能、环保等的必然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轴端机械密封装置,通过设置与轴套组件形成密封的唇形片密封组件,确保机械密封处于非运转状态时,第一唇形片与所述轴套组件之间密封,阻挡工艺介质向主密封方向反窜,有利于机械密封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解决了停车时工艺介质易反窜并污染主密封工作环境的问题。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轴端机械密封装置,设置在端盖组件和轴套组件之间,包括:主密封组件、在所述主密封组件靠近介质侧的一侧设有节流套组件,在所述主密封组件和节流套组件之间设有与所述轴套组件密封的唇形片密封组件;所述唇形片密封组件包括固设在所述端盖组件上的第一唇形片,所述第一唇形片向内且向所述节流套组件方向弯曲延伸、并与所述轴套组件之间形成密封。进一步的,所述节流套组件与唇形片密封组件之间为第一腔室,在所述端盖组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的、用于注入具有压力的液体的注液通道。进一步的,所述注液通道流出流体冲击到第一唇形片上且给予所述第一唇形片径向向内的冲击力。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唇形片具有径向设置的固定部、沿所述固定部的内端向内延伸设置的弯曲部、以及沿所述弯曲部内端向内延伸的密封部。进一步的,在所述密封部的密封端面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一动压槽。进一步的,所述唇形片密封组件包括轴向设置一级压板和二级压板,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一级压板和二级压板之间,所述二级压板上靠近所述第一唇形片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弯曲部相匹配的弧形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唇形片采用为非金属弹性体材料。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动压槽沿周向均布,所述第一动压槽的型线角度约20-40°,所述第一动压槽的槽深约0.5-1.5cm。进一步的,所述注液通道的出液口位于所述第一动压槽的外侧,所述第一动压槽穿过所述出液口所在径向截面。进一步的,所述轴套组件包括套设在主轴上的轴套本体、在所述轴套本体的外侧设有陶瓷层,所述陶瓷层与第一唇形片之间密封。进一步的,所述陶瓷层的厚度为0.05-0.10mm。进一步的,所述唇形片密封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唇形片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唇形片,第二唇形片位于所述第一唇形片与主密封组件之间。进一步的,所述节流套组件具有节流套,在所述节流套的内端面上开设有用于将节流套与轴套组件之间的工艺介质逆流泵送至介质侧的逆流泵送槽。进一步的,在所述主密封组件靠近大气侧的一侧设有辅密封组件,所述主密封组件具有主动环和在所述主动环靠近大气侧的一侧设有主静环,所述辅密封组件包括辅动环和在所述辅动环靠近介质侧的一侧设有辅静环。进一步的,所述轴套组件包括轴套本体和套设在所述轴套本体上的定位套,所述主动环和辅动环均设在轴套本体上,所述定位套位于所述主动环和辅动环之间。进一步的,在所述主动环的左右两侧设有对称设置的截面为半圆形的两个第一环形槽。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槽的截面半径约为0.5-1.5cm。进一步的,在所述主动环的密封端面上开设有自流型动压槽,所述自流型动压槽的内径小于所述主静环的内径;在所述辅动环的密封端面上开设有逆流动压槽,所述逆流动压槽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辅静环的外径。进一步的,所述主密封组件还包括可轴向移动的设在所述端盖组件上的主保持架,所述主静环固定在所述主保持架,在所述主保持架与端盖组件之间设有主弹簧。进一步的,所述辅密封组件还包括可轴向移动的设在所述端盖组件上的辅保持架,所述辅静环固定在所述辅保持架,在所述辅保持架与端盖组件之间设有辅弹簧。进一步的,所述主密封组件与辅密封组件之间为第二腔室,在所述端盖组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阻塞液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轴端机械密封装置,在机械密封处于非运转状态时,工业介质具有向主密封组件方向反窜的趋势,第一唇形片处的工业介质给予第一唇形片轴向的朝向主密封方向的力,由于设置所述第一唇形片向内且向所述节流套组件方向弯曲延伸,使得第一唇形片的密封端面具有靠近轴套组件的移动趋势,增加所述第一唇形片与所述轴套组件之间的密封性,阻挡工艺介质向主密封组件方向反窜,有利于机械密封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解决了停车时工艺介质易反窜并污染主密封工作环境的问题。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出的轴端机械密封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节流套组件和唇形片密封组件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第一唇形片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第一唇形片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部分截面立体结构图;图6为图2中节流套的部分截面立体结构图;图7为图1中主密封组件和辅密封组件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径向上以靠近主轴的方向为“内”,以远离主轴的方向为“外”;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端机械密封装置,设置在端盖组件和轴套组件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密封组件、在所述主密封组件靠近介质侧的一侧设有节流套组件,在所述主密封组件和节流套组件之间设有与所述轴套组件密封的唇形片密封组件;所述唇形片密封组件包括固设在所述端盖组件上的第一唇形片,所述第一唇形片向内且向所述节流套组件方向弯曲延伸、并与所述轴套组件之间形成密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端机械密封装置,设置在端盖组件和轴套组件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密封组件、在所述主密封组件靠近介质侧的一侧设有节流套组件,在所述主密封组件和节流套组件之间设有与所述轴套组件密封的唇形片密封组件;所述唇形片密封组件包括固设在所述端盖组件上的第一唇形片,所述第一唇形片向内且向所述节流套组件方向弯曲延伸、并与所述轴套组件之间形成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端机械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套组件与唇形片密封组件之间为第一腔室,在所述端盖组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的、用于注入具有压力的液体的注液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端机械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通道流出流体冲击到第一唇形片上且给予所述第一唇形片径向向内的冲击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端机械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唇形片具有径向设置的固定部、沿所述固定部的内端向内延伸设置的弯曲部、以及沿所述弯曲部内端向内延伸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与所述轴套组件接触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端机械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唇形片密封组件包括轴向设置一级压板和二级压板,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一级压板和二级压板之间,所述二级压板上靠近所述第一唇形片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弯曲部相匹配的弧形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涛李勇凡郝木明高赛祝清单郭崇斌赵英杰任喜子赵伟龙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海森密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