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98160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1:36
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提供了一种在某些预定条件下优化为以低帧率模式操作的显示设备。为了减少在低帧率模式期间的像素放电,显示设备采用具有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层的TFT、具有电阻率不同的上部和下部的光学配向层。另外,在光学配向层与像素电极之间或者光学配向层与公共电极之间设置钝化层以补偿光学配向层的下部的低电阻率。这样,即使当显示设备在低帧率模式下操作时,也可以减少与像素放电相关的各种视觉缺陷。

Display equipment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本申请是原案申请号为201580019025.9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国际申请号:PCT/KR2015/007730,申请日:2015年7月24日,专利技术名称: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能够通过以低刷新率选择性地驱动显示设备而降低功耗的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平板显示器的帧率由每秒在屏幕上刷新的图像数据的数量而限定。例如,具有60Hz帧率的平板显示器通过向平板上的选通线和数据线提供选通信号和数据信号每秒显示60帧的图像数据。平板显示器的帧率与平板显示器的分辨率(即,像素数)紧密相关。近来,平板显示器的分辨率通常超过FHD(全高清:1920×1080分辨率)并且达到QHD(四倍高清:2560×1440)、UHD(极高清:3840×2160)以及更清晰的图片质量。但是,显示面板分辨率的提高意味着要利用选通/数据信号加载额外的选通线/数据线,这反过来增加平板显示器的功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在特定驱动模式下通过选择性地调节帧率(刷新率)能够减小功耗且视觉缺陷(例如,闪烁、线模糊)最少的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为了实现上述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基板;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位于所述基板上并且包括金属氧化物形成的半导体层;第一钝化层,所述第一钝化层在所述薄膜晶体管上;有机绝缘层,所述有机绝缘层在所述第一钝化层上;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所述公共电极和所述像素电极位于有机绝缘层上并且向液晶层施加水平电场,第二钝化层置于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辅助导线,所述辅助导线邻近并且连接至所述公共电极;第三钝化层,所述第三钝化层位于所述公共电极和所述像素电极上;以及光学配向层,所述下光学配向层在所述第三钝化层,所述液晶层位于下光学配向层上。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制造显示设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基板上形成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由金属氧化物形成的半导体层;在所述薄膜晶体管上形成第一钝化层;在所述第一钝化层上形成有机绝缘层并且在所述有机绝缘层内形成辅助导线;在所述有机绝缘层上形成公共电极;在所述公共电极上形成第二钝化层;在所述第二钝化层上形成像素电极;在所述像素电极上形成第三钝化层;以及在所述第三钝化层上形成下光学配向层。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形成在基板上;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连接至所述薄膜晶体管;公共电极,所述公共电极面对所述像素电极并且在所述液晶层高上形成水平电场;下光学配向层,所述下光学配向层与所述液晶层接触;钝化层,所述钝化层置于所述下光学配向层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中较靠近所述下配向层的一个电极之间;上基板,所述上基板面对所述基板并且包括上光学配向层。;以及液晶层,所述液晶层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上基板之间;以及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施加对应于图像数据的驱动模式信号,并且在所述图像数据是移动图像的情况下以高刷新率驱动模式运行以及在在所述图像数据是静态图像的情况下以低刷新率驱动模式运行。附图说明附图被包括进来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被并入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例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示例性显示设备的框图;图2是示出在示例性30HZ隔行扫描驱动模式期间选通线上的选通信号的定时图;图3是示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中的子像素的示例性构造的俯视图;图4是沿图3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图5是根据在图4中描绘的子像素的构造的电路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示例性构造的俯视图;图7是在图6中指示的区域“A”中的子像素的示意图;图8是沿图7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示例性构造的截面图;图10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子像素的俯视图;图11是沿图10的线III-III’截取的截面图;以及图12A至图12J是例示在制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期间显示设备的状态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示例性显示设备的示意性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示例操作的定时图。参照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设备可以实施为诸如液晶显示器(LCD)的平板显示器。参照图1,显示面板10包括设置有形成在两个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的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包括薄膜晶体管TFT,该薄膜晶体管TFT连接至形成在一个基板上的数据线DL和选通线GL。每个像素还包括连接至TFT的像素电极PLX和布置成生成电场以控制液晶分子的公共电极VCOM。像素的薄膜晶体管TFT通过选通线GL上的选通信号被接通(turndeon)使得像素的液晶电容器Clc和存储电容器Cst根据数据线DL上的数据信号被充电。在形成液晶显示面板10的两个基板中的一个基板上可以设置黑底和多个滤色器(例如,红色(R)滤色器、绿色(G)滤色器、蓝色(B)滤色器)。形成液晶显示面板10的基板中的每一个基板可以设置有偏振器。另外,用于设置液晶分子的预倾角的光学配向层布置在至少一个基板上。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10可以实施为各种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共面转换(IPS)型、边缘场切换(FFS)型以及垂直对准(VA)型。这样,像素电极PXL和公共电极VCOM可以设置在相同的基板上并且布置成根据IPS(共面转换)模式或FFS(边缘场切换)模式生成水平电场。另外,可以在彼此相对的基板上设置像素电极PXL和公共电极VCOM以生成供液晶显示面板10在VA模式下操作的垂直电场。可以在液晶显示面板中设置背光单元。背光单元可以被实施为直下式背光单元或边缘式背光单元。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设备包括用于在选通线GL上和数据线DL上分别提供选通信号和数据信号的驱动电路17。为此,驱动电路17可以包括定时控制器11、源驱动器12、选通驱动器13和主机系统14。源驱动器12和选通驱动器13可以使用COG(玻璃上芯片)或COF(柔性基板上芯片)方案安装在液晶显示面板10上,或可以根据共面选通驱动器(GIP)方案直接形成在基板上。定时控制器11经由LVDS(低电压差分信令)接口从主机系统14接收输入图像的数字视频数据RGB,并且经由迷你LVDS接口向源驱动器12提供该输入图像的数字视频数据RGB。另外,定时控制器11从主机系统14接收驱动模式信号MS。定时控制器11根据像素阵列的布局和构造将从主机系统14的数字视频数据RGB输入的对准并且然后将其提供至源驱动器12。定时控制器11从主机系统14接收诸如垂直同步信号Vsync、水平同步信号Hsync、数据使能信号D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n基板上的薄膜晶体管TFT,所述TFT具有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层;/n第一钝化层,所述第一钝化层在所述TFT上;/n有机绝缘层,所述有机绝缘层在所述第一钝化层上;/n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所述公共电极和所述像素电极在所述有机绝缘层上,所述公共电极和所述像素电极通过在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的第二钝化层彼此分开以向液晶层施加水平电场;/n辅助导线,所述辅助导线在所述有机绝缘层中并且经由所述有机绝缘层中的接触孔连接至所述公共电极以向所述公共电极发送触摸感测信号;/n第三钝化层,所述第三钝化层在所述公共电极和所述像素电极上;以及/n下光学配向层,所述下光学配向层在所述第三钝化层上,所述下光学配向层具有上部和下部,/n其中,所述上部包括具有光可降解材料的聚合物材料,所述下部包括不具有光可降解材料的聚合物材料,并且所述下部的重均分子量比所述上部的重均分子量更低。/n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725 KR 10-2014-00948671.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
基板上的薄膜晶体管TFT,所述TFT具有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层;
第一钝化层,所述第一钝化层在所述TFT上;
有机绝缘层,所述有机绝缘层在所述第一钝化层上;
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所述公共电极和所述像素电极在所述有机绝缘层上,所述公共电极和所述像素电极通过在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的第二钝化层彼此分开以向液晶层施加水平电场;
辅助导线,所述辅助导线在所述有机绝缘层中并且经由所述有机绝缘层中的接触孔连接至所述公共电极以向所述公共电极发送触摸感测信号;
第三钝化层,所述第三钝化层在所述公共电极和所述像素电极上;以及
下光学配向层,所述下光学配向层在所述第三钝化层上,所述下光学配向层具有上部和下部,
其中,所述上部包括具有光可降解材料的聚合物材料,所述下部包括不具有光可降解材料的聚合物材料,并且所述下部的重均分子量比所述上部的重均分子量更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液晶层包括负液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下光学配向层中的聚合物链通过对紫外UV光作出反应而单向对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钝化层位于所述公共电极上,并且所述像素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二钝化层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钝化层位于所述像素电极上,并且所述公共电极位于所述第二钝化层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三钝化层具有至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下光学配向层的所述下部具有比所述第三钝化层更低的电阻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三钝化层具有1X1014Ωcm或更大的电阻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像素电极位于所述公共电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公共电极位于所述像素电极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公共电极被划分成通过所述辅助导线连接的多个公共电极块。


12.一种制造显示设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基板上形成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由金属氧化物形成的半导体层;
在所述薄膜晶体管上形成第一钝化层;
在所述第一钝化层上形成有机绝缘层,其中,辅助导线被放置在所述有机绝缘层内;
在所述有机绝缘层上形成公共电极;
在所述公共电极上形成第二钝化层;
在所述第二钝化层上形成像素电极;
在所述像素电极上形成第三钝化层;以及
在所述第三钝化层上形成下光学配向层,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形成暴露被放置在所述有机绝缘层内的所述辅助导线的接触孔,使得被放置在所述有机绝缘层上的所述公共电极经由所述接触孔与所述辅助导线接触以从所述辅助导线接收触摸感测信号,并且
其中,所述下光学配向层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上部包括具有光可降解材料的聚合物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维成禹昌升洪淳焕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