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模块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790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风模块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新风模块包括:安装壳体,安装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新风进口、室外排风口、第一新风出口和第二新风出口,第一新风进口、室外排风口、第一新风出口和第二新风出口间隔设置;蜗壳组件,设置在安装壳体内,蜗壳组件上设置有第二新风进口、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第一连通口与第一新风出口连通,第二连通口与第二新风出口连通,第二新风进口与第一新风进口连通;第二新风进口可选择地与第一连通口或第二连通口连通,以使由第二新风进口引入的室外空气由第一新风出口或第二新风出口排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的舒适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Fresh air module and indoor air conditioner with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模块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风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风模块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柜机空调新风系统主要通过风机将室外新风、室内回风进行对流换气,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提高舒适性,保障人体健康。然而,对于送入室内的新风仅经过全热换热器或者空气净化器处理后直接向室内送风,新风系统的出风口为固定设置,不论冷风还是热风均从固定的出风口排出,这样并未考虑室内气流及温度场分布,也未考虑对新风进行加强换热来提高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模块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的舒适性较差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风模块,包括:安装壳体,安装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新风进口、室外排风口、第一新风出口和第二新风出口,第一新风进口、室外排风口、第一新风出口和第二新风出口间隔设置;蜗壳组件,设置在安装壳体内,蜗壳组件上设置有第二新风进口、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第一连通口与第一新风出口连通,第二连通口与第二新风出口连通,第二新风进口与第一新风进口连通;第二新风进口可选择地与第一连通口或第二连通口连通,以使由第二新风进口引入的室外空气由第一新风出口或第二新风出口排出。进一步地,蜗壳组件包括:蜗壳本体,设置在安装壳体内,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均设置在蜗壳本体上;活动蜗壳,可活动地设置在蜗壳本体内,活动蜗壳具有第一连通位置和第二连通位置,活动蜗壳上设置有第三连通口;当活动蜗壳运动至第一连通位置时,第三连通口与第一连通口连通以使气流从第一连通口排出;当活动蜗壳运动至第二连通位置时,第三连通口与第二连通口连通以使气流从第二连通口排出。进一步地,新风模块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与活动蜗壳连接,以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活动蜗壳转动。进一步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轮结构,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以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结构转动;第二齿轮结构,设置在活动蜗壳上,第二齿轮结构与第一齿轮结构啮合,以使第一齿轮结构通过第二齿轮结构带动活动蜗壳转动。进一步地,活动蜗壳为弧形壳体,弧形壳体的一端形成第一抵接端,弧形壳体的另一端形成第二抵接端;当第三连通口运动至第一连通位置或第二连通位置时,第一抵接端和第二抵接端均与蜗壳本体的内壁抵接。进一步地,安装壳体包括新风风道壳体,第一新风进口、第一新风出口和第二新风出口均设置在新风风道壳体上,蜗壳组件设置在新风风道壳体内,第一新风进口与第二新风进口连通,第一新风出口与第一连通口连通,第二新风出口与第二连通口连通,以使由第一新风进口引入的新风可选择地从第一新风出口或第二新风出口排出。进一步地,新风风道壳体上设置有安装槽,新风模块还包括换热器,换热器设置在安装槽内,换热器具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第一换热通道内通入的室内空气与第二换热通道内通入的新风进行热交换;第一新风进口与第二换热通道的入口端连通,新风风道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二新风进口,第二换热通道的出口端与第二新风进口连通,第二新风进口与第二新风进口连通,以使换热后的新风经第二新风进口进入蜗壳组件内。进一步地,安装壳体还包括第一风道壳体和第二风道壳体,第一风道壳体和第二风道壳体相对设置在新风风道壳体的两侧,第一风道壳体围成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壳体围成第二风道,第一风道用于通入室内空气,第一风道与第一换热通道的入口端连通,第二风道与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端连通,以通过第二风道将换热后的室内空气排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壳体;新风模块,设置在室内机壳体内,新风模块为上述提供的新风模块。进一步地,内机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第一风口与第二风口间隔设置,新风模块位于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之间,新风模块的第一连通口与第一风口连通,新风模块的第二连通口与第二风口连通。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蒸发器组件,设置在室内机壳体内,蒸发器组件位于新风模块靠近第一风口的一侧,以使由第一连通口流出的新风经蒸发器组件换热后从第一风口排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使蜗壳组件的第二新风进口可选择地与第一连通口或第二连通口连通,能够便于使由第二新风进口引入的室外空气由第一新风出口第二新风出口排出,以便于根据冷热空气的特性选择相应的出风口进行出风。因此,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的舒适性较差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新风模块的爆炸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新风模块的安装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新风模块的第二新风出口出风的气流流向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新风模块的第一新风出口出风的气流流向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安装壳体;11、第一新风进口;12、室外排风口;13、第一新风出口;14、第二新风出口;15、新风风道壳体;151、安装槽;16、第一风道壳体;17、第二风道壳体;18、新风进风管;20、蜗壳组件;21、第二新风进口;22、第一连通口;23、第二连通口;24、蜗壳本体;25、活动蜗壳;251、第三连通口;252、第一抵接端;253、第二抵接端;31、第一电机;32、第一齿轮结构;33、第二齿轮结构;40、换热器;50、室内机壳体;51、第一风口;52、第二风口;60、蒸发器组件;70、风机。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新风模块,新风模块包括安装壳体10和蜗壳组件20,安装壳体10上设置有第一新风进口11、室外排风口12、第一新风出口13和第二新风出口14,第一新风进口11、室外排风口12、第一新风出口13和第二新风出口14间隔设置。蜗壳组件20设置在安装壳体10内,蜗壳组件20上设置有第二新风进口21、第一连通口22和第二连通口23,第一连通口22与第一新风出口13连通,第二连通口23与第二新风出口14连通,第二新风进口21与第一新风进口11连通;第二新风进口21可选择地与第一连通口22或第二连通口23连通,以使由第二新风进口21引入的室外空气由第一新风出口13或第二新风出口14排出。蜗壳组件20内设置有风机70,该风机70可以为离心风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模块,能够便于根据空气的冷热特性选择相应的第一新风出口13或第二新风出口14排出,以便于新风与室内空气进行流通,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装壳体(10),所述安装壳体(10)上设置有第一新风进口(11)、室外排风口(12)、第一新风出口(13)和第二新风出口(14),所述第一新风进口(11)、所述室外排风口(12)、所述第一新风出口(13)和所述第二新风出口(14)间隔设置;/n蜗壳组件(20),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10)内,所述蜗壳组件(20)上设置有第二新风进口(21)、第一连通口(22)和第二连通口(23),所述第一连通口(22)与所述第一新风出口(13)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口(23)与所述第二新风出口(14)连通,所述第二新风进口(21)与所述第一新风进口(11)连通;所述第二新风进口(21)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连通口(22)或所述第二连通口(23)连通,以使由所述第二新风进口(21)引入的室外空气由所述第一新风出口(13)或所述第二新风出口(14)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壳体(10),所述安装壳体(10)上设置有第一新风进口(11)、室外排风口(12)、第一新风出口(13)和第二新风出口(14),所述第一新风进口(11)、所述室外排风口(12)、所述第一新风出口(13)和所述第二新风出口(14)间隔设置;
蜗壳组件(20),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10)内,所述蜗壳组件(20)上设置有第二新风进口(21)、第一连通口(22)和第二连通口(23),所述第一连通口(22)与所述第一新风出口(13)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口(23)与所述第二新风出口(14)连通,所述第二新风进口(21)与所述第一新风进口(11)连通;所述第二新风进口(21)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连通口(22)或所述第二连通口(23)连通,以使由所述第二新风进口(21)引入的室外空气由所述第一新风出口(13)或所述第二新风出口(14)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组件(20)包括:
蜗壳本体(24),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10)内,所述第一连通口(22)和所述第二连通口(23)均设置在所述蜗壳本体(24)上;
活动蜗壳(25),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蜗壳本体(24)内,所述活动蜗壳(25)具有第一连通位置和第二连通位置,所述活动蜗壳(25)上设置有第三连通口(251);当所述活动蜗壳(25)运动至所述第一连通位置时,所述第三连通口(251)与所述第一连通口(22)连通以使气流从所述第一连通口(22)排出;当所述活动蜗壳(25)运动至所述第二连通位置时,所述第三连通口(251)与所述第二连通口(23)连通以使气流从所述第二连通口(23)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与所述活动蜗壳(25)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活动蜗壳(25)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电机(31);
第一齿轮结构(32),与所述第一电机(31)的输出轴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电机(31)带动所述第一齿轮结构(32)转动;
第二齿轮结构(33),设置在所述活动蜗壳(25)上,所述第二齿轮结构(33)与所述第一齿轮结构(32)啮合,以使所述第一齿轮结构(32)通过所述第二齿轮结构(33)带动所述活动蜗壳(25)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蜗壳(25)为弧形壳体,所述弧形壳体的一端形成第一抵接端(252),所述弧形壳体的另一端形成第二抵接端(253);当所述第三连通口(251)运动至所述第一连通位置或所述第二连通位置时,所述第一抵接端(252)和所述第二抵接端(253)均与所述蜗壳本体(24)的内壁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明珠吴晓岳王千千陈诚何振健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