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近零能耗建筑的冷热源新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近零能耗建筑的冷热源新风装置。
技术介绍
新近零能耗建筑也称之为“被动房”,被动房这个概念是在德国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低能耗建筑理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们认为被动房应该是不用主动的采暖和空调系统就可以维持舒适室内热环境的建筑。它所需的单位平方米采暖和制冷能耗与传统建筑相比节能高达90%。我国建筑能耗已经占到社会总能耗的33%,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比例近三成,可以折算成11亿吨标准煤,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能耗比例将上升至35%左右,将超过交通行业的能源消耗。提升建筑舒适度的超低能耗被动式房屋能源消耗仅是常规建筑的10%。“被动房”凭借优异的节能指标政府开始重视,通过补贴、强制性政策推动房地产开发商采用被动房建筑。被动房建筑有优良的密闭性及隔热措施,必须使用新风系统给室内通风换气。而目前市场上的新风装置并不能很好地适配被动房,节能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近零能耗建筑的冷热源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外机和一体式内机,所述一体式内机包括:/n内机主体,其包括框体、上盖和下盖,所述框体、上盖和下盖组合形成新风风道、混合风道、排风风道和换热芯安装腔体;所述内机主体上设有室外新风风口、室外排风风口、室内回风风口、室内内循环风口和室内送风风口;所述新风风道包括位于前段的新风净化风道以及位于后段并列分布的新风直通支路和新风换热支路,所述室外新风风口为新风风道的进风口,所述新风直通支路末端和新风换热支路的末端出风口都连通到所述混合风道的新风入口;所述室内回风风口为所述排风风道的进风口,所述室外排风风口为所述排风风道的出风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近零能耗建筑的冷热源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外机和一体式内机,所述一体式内机包括:
内机主体,其包括框体、上盖和下盖,所述框体、上盖和下盖组合形成新风风道、混合风道、排风风道和换热芯安装腔体;所述内机主体上设有室外新风风口、室外排风风口、室内回风风口、室内内循环风口和室内送风风口;所述新风风道包括位于前段的新风净化风道以及位于后段并列分布的新风直通支路和新风换热支路,所述室外新风风口为新风风道的进风口,所述新风直通支路末端和新风换热支路的末端出风口都连通到所述混合风道的新风入口;所述室内回风风口为所述排风风道的进风口,所述室外排风风口为所述排风风道的出风口;所述新风换热支路和所述排风风道都经由所述换热芯安装腔体;所述混合风道包括混合风进风腔和混合风出风腔,所述混合风道的新风入口和所述室内内循环风口连通到混合风进风腔,所述室内送风风口为所述混合风出风腔的出风口;
滤芯单元,其设置在所述新风净化风道内;
逆流全热换热芯,其设置在所述换热芯安装腔体内,所述逆流全热换热芯的新风流道首尾对接于所述新风换热支路中,所述逆流全热换热芯的排风流道首尾对接于所述排风风道中,所述逆流全热换热芯的新风流道和排风流道的气流流向相反;
旁通阀,其设置在所述新风净化风道的末端,其用于控制新风净化风道与新风直通支路或新风换热支路的连通切换;
内机换热器,其设置在所述混合风出风腔内,其通过冷媒连通管与所述空调外机连接,其用于对空气进行制冷、制热或除湿;
新风风机,其安装在所述新风风道末端,所述新风风机的出风口连接在所述混合风道的新风入口;
内循环风机,其设置在所述混合风道中混合风进风腔和混合风出风腔之间,所述内循环风机的吸风口朝向所述混合风进风腔,所述内循环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混合风出风腔;
排风风机,其设置在所述排风风道的末端,所述排风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室外排风风口;
新风阀门,其安装在所述室外新风风口处,其用于控制所述室外新风风口的开闭;
内循环阀门,其安装在所述室内内循环风口处,其用于控制所述室内内循环风口的开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近零能耗建筑的冷热源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风进风腔与所述混合风出风腔沿腔体的厚度方向上下水平堆叠设置,所述新风风机为前倾离心风机,内循环风机采用后倾离心风机,所述内循环风机的轴线沿着所述混合风出风腔的厚度方向,所述内循环风机的出风量为所述新风风机出风量的2.5-3.5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国波,季连翔,李晓良,张腾,张振,姚柳鹏,冯思阳,
申请(专利权)人:博乐环境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