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近零能耗建筑的冷热源新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0542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近零能耗建筑的冷热源新风装置,包括空调外机和一体式内机,所述一体式内机包括内机主体、滤芯单元、逆流全热换热芯、旁通阀、内机换热器、新风风机、内循环风机、排风风机、新风阀门和内循环阀门。冷热源新风装置为被动房提供新风、制冷、制热、除湿多重功能,取代了传统的空调及供暖设备。通过滤芯单元有效过滤PM2.5;新风与排风通过逆流全热换热芯进行热交换,对室内污浊空气的排风进行热回收;在外界温度为18‑25℃的适宜季节,通过旁通阀关闭新风换热支路并打开新风直通支路,新风不经过逆流全热换热芯直接流入室内,室内不需要冷热源补充即可达到舒适的温度,起到节能效果,大幅降低了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近零能耗建筑的冷热源新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近零能耗建筑的冷热源新风装置。
技术介绍
新近零能耗建筑也称之为“被动房”,被动房这个概念是在德国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低能耗建筑理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们认为被动房应该是不用主动的采暖和空调系统就可以维持舒适室内热环境的建筑。它所需的单位平方米采暖和制冷能耗与传统建筑相比节能高达90%。我国建筑能耗已经占到社会总能耗的33%,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比例近三成,可以折算成11亿吨标准煤,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能耗比例将上升至35%左右,将超过交通行业的能源消耗。提升建筑舒适度的超低能耗被动式房屋能源消耗仅是常规建筑的10%。“被动房”凭借优异的节能指标政府开始重视,通过补贴、强制性政策推动房地产开发商采用被动房建筑。被动房建筑有优良的密闭性及隔热措施,必须使用新风系统给室内通风换气。而目前市场上的新风装置并不能很好地适配被动房,节能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用于近零能耗建筑的冷热源新风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近零能耗建筑的冷热源新风装置,包括空调外机和一体式内机,所述一体式内机包括:内机主体,其包括框体、上盖和下盖,所述框体、上盖和下盖组合形成新风风道、混合风道、排风风道和换热芯安装腔体;所述内机主体上设有室外新风风口、室外排风风口、室内回风风口、室内内循环风口和室内送风风口;所述新风风道包括位于前段的新风净化风道以及位于后段并列分布的新风直通支路和新风换热支路,所述室外新风风口为新风风道的进风口,所述新风直通支路末端和新风换热支路的末端出风口都连通到所述混合风道的新风入口;所述室内回风风口为所述排风风道的进风口,所述室外排风风口为所述排风风道的出风口;所述新风换热支路和所述排风风道都经由所述换热芯安装腔体;所述混合风道包括混合风进风腔和混合风出风腔,所述混合风道的新风入口和所述室内内循环风口连通到混合风进风腔,所述室内送风风口为所述混合风出风腔的出风口;滤芯单元,其设置在所述新风净化风道内;逆流全热换热芯,其设置在所述换热芯安装腔体内,所述逆流全热换热芯的新风流道首尾对接于所述新风换热支路中,所述逆流全热换热芯的排风流道首尾对接于所述排风风道中,所述逆流全热换热芯的新风流道和排风流道的气流流向相反;旁通阀,其设置在所述新风净化风道的末端,其用于控制新风净化风道与新风直通支路或新风换热支路的连通切换;内机换热器,其设置在所述混合风出风腔内,其通过冷媒连通管与所述空调外机连接,其用于对空气进行制冷、制热或除湿;新风风机,其安装在所述新风风道末端,所述新风风机的出风口连接在所述混合风道的新风入口;内循环风机,其设置在所述混合风道中混合风进风腔和混合风出风腔之间,所述内循环风机的吸风口朝向所述混合风进风腔,所述内循环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混合风出风腔;排风风机,其设置在所述排风风道的末端,所述排风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室外排风风口;新风阀门,其安装在所述室外新风风口处,其用于控制所述室外新风风口的开闭;内循环阀门,其安装在所述室内内循环风口处,其用于控制所述室内内循环风口的开闭。本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空调外机和一体式内机相结合,为被动房提供新风、制冷、制热、除湿多重功能,取代了传统的空调及供暖设备。通过滤芯单元有效过滤PM2.5;新风与排风通过逆流全热换热芯进行热交换,对室内污浊空气的排风进行热回收;在外界温度为18-25℃的适宜季节,通过旁通阀关闭新风换热支路并打开新风直通支路,新风不经过逆流全热换热芯直接流入室内,室内不需要冷热源补充即可达到舒适的温度,起到节能效果,大幅降低了排放。进一步地,所述混合风进风腔与所述混合风出风腔沿腔体的厚度方向上下水平堆叠设置,所述新风风机为前倾离心风机,内循环风机采用后倾离心风机,所述内循环风机的轴线沿着所述混合风出风腔的厚度方向,所述内循环风机的出风量为所述新风风机出风量的2.5-3.5倍。在所述内机换热器的下方设有冷凝水接水盘,所述冷凝水接水盘上连接有用于将冷凝水排到室外的排水管。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内循环风机采用后倾离心机及其在风道内的安装结构,使内机换热器迎风面得到均匀的静压场,有效提高内机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同时冷凝水接水盘处于正压端,冷凝水易于排出。新风风量与室内循环风量采用合理比例配置流入室内,在有效降低室内CO2含量基础上节约更多电力。进一步地,所述室外排风风口处安装有止回阀。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当新风阀门和内循环阀门关闭时,止回阀能防止室外空气倒灌流入装置内部。进一步地,所述滤芯单元包括G4过滤网和H11过滤网,室外新风先经过G4过滤网初效过滤,再经过H11过滤网高效过滤;所述内机主体用于安装G4过滤网和H11过滤网的腔体具有侧向维护开口,所述换热芯安装腔体也具有侧向维护开口。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G4过滤网和H11过滤网能有效过滤新风中PM2.5,采用侧向维护开口的结构方式,减少了维护开口的面积,提升维护便利性;采用逆流全热换热芯解决了换热芯安装高度尺寸局限,有效提升换热效率。进一步地,在所述新风净化风道的末端设有与所述新风换热支路隔离的第一挡板,在所述第一挡板上设有第一通风口;在所述新风净化风道的末端还设有与所述新风直通支路隔离的第二挡板,在所述第二挡板上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旁通阀包括开闭门和驱动机构,所述开闭门与所述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相匹配,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开闭门绕门枢转动,进而实现所述开闭门与所述第一通风口或第二通风口匹配密封,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前推杆、后推杆、安装支架、摆臂、行程开关、电机固定板和减速电机,所述电机固定板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减速电机安装在所述电机固定板上,所述摆臂和后推杆都安装在所述减速电机的转轴上,所述行程开关用于检知摆臂的摆动位置,所述后推杆的一端与所述前推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前推杆的另一端通过铰接件连接在所述开闭门上。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减速电机经前推杆和后推杆带动开闭门绕门枢转动,摆臂跟随转动,碰触到行程开关后,减速电机停止转动,开闭门周围的发泡棉压紧在第一通风口或者第二通风口处,快速稳定地实现新风直通支路和新风换热支路的切换。进一步地,在所述新风换热支路内对应于进入所述逆流全热换热芯内新风流道的位置设有均风板,所述均风板上设有多个通风孔,所述均风板上通风孔的密度从靠近所述第一通风口的一侧向远离第一通风口的一侧逐渐变大。进一步地,在所述均风板与所述第一挡板之间形成预热室,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均风板倾斜设置,所述均风板上在远离第一通风口的一端设有直角三角形开口,在所述预热室内安装有PTC预热器,所述PTC预热器与所述直角三角形开口的斜边平行设置。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越靠近第一通风口处负压越大,通过均风板有效改善了新风进入逆流全热换热芯的气流均匀度,使换热芯换热效率最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近零能耗建筑的冷热源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外机和一体式内机,所述一体式内机包括:/n内机主体,其包括框体、上盖和下盖,所述框体、上盖和下盖组合形成新风风道、混合风道、排风风道和换热芯安装腔体;所述内机主体上设有室外新风风口、室外排风风口、室内回风风口、室内内循环风口和室内送风风口;所述新风风道包括位于前段的新风净化风道以及位于后段并列分布的新风直通支路和新风换热支路,所述室外新风风口为新风风道的进风口,所述新风直通支路末端和新风换热支路的末端出风口都连通到所述混合风道的新风入口;所述室内回风风口为所述排风风道的进风口,所述室外排风风口为所述排风风道的出风口;所述新风换热支路和所述排风风道都经由所述换热芯安装腔体;所述混合风道包括混合风进风腔和混合风出风腔,所述混合风道的新风入口和所述室内内循环风口连通到混合风进风腔,所述室内送风风口为所述混合风出风腔的出风口;/n滤芯单元,其设置在所述新风净化风道内;/n逆流全热换热芯,其设置在所述换热芯安装腔体内,所述逆流全热换热芯的新风流道首尾对接于所述新风换热支路中,所述逆流全热换热芯的排风流道首尾对接于所述排风风道中,所述逆流全热换热芯的新风流道和排风流道的气流流向相反;/n旁通阀,其设置在所述新风净化风道的末端,其用于控制新风净化风道与新风直通支路或新风换热支路的连通切换;/n内机换热器,其设置在所述混合风出风腔内,其通过冷媒连通管与所述空调外机连接,其用于对空气进行制冷、制热或除湿;/n新风风机,其安装在所述新风风道末端,所述新风风机的出风口连接在所述混合风道的新风入口;/n内循环风机,其设置在所述混合风道中混合风进风腔和混合风出风腔之间,所述内循环风机的吸风口朝向所述混合风进风腔,所述内循环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混合风出风腔;/n排风风机,其设置在所述排风风道的末端,所述排风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室外排风风口;/n新风阀门,其安装在所述室外新风风口处,其用于控制所述室外新风风口的开闭;/n内循环阀门,其安装在所述室内内循环风口处,其用于控制所述室内内循环风口的开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近零能耗建筑的冷热源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外机和一体式内机,所述一体式内机包括:
内机主体,其包括框体、上盖和下盖,所述框体、上盖和下盖组合形成新风风道、混合风道、排风风道和换热芯安装腔体;所述内机主体上设有室外新风风口、室外排风风口、室内回风风口、室内内循环风口和室内送风风口;所述新风风道包括位于前段的新风净化风道以及位于后段并列分布的新风直通支路和新风换热支路,所述室外新风风口为新风风道的进风口,所述新风直通支路末端和新风换热支路的末端出风口都连通到所述混合风道的新风入口;所述室内回风风口为所述排风风道的进风口,所述室外排风风口为所述排风风道的出风口;所述新风换热支路和所述排风风道都经由所述换热芯安装腔体;所述混合风道包括混合风进风腔和混合风出风腔,所述混合风道的新风入口和所述室内内循环风口连通到混合风进风腔,所述室内送风风口为所述混合风出风腔的出风口;
滤芯单元,其设置在所述新风净化风道内;
逆流全热换热芯,其设置在所述换热芯安装腔体内,所述逆流全热换热芯的新风流道首尾对接于所述新风换热支路中,所述逆流全热换热芯的排风流道首尾对接于所述排风风道中,所述逆流全热换热芯的新风流道和排风流道的气流流向相反;
旁通阀,其设置在所述新风净化风道的末端,其用于控制新风净化风道与新风直通支路或新风换热支路的连通切换;
内机换热器,其设置在所述混合风出风腔内,其通过冷媒连通管与所述空调外机连接,其用于对空气进行制冷、制热或除湿;
新风风机,其安装在所述新风风道末端,所述新风风机的出风口连接在所述混合风道的新风入口;
内循环风机,其设置在所述混合风道中混合风进风腔和混合风出风腔之间,所述内循环风机的吸风口朝向所述混合风进风腔,所述内循环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混合风出风腔;
排风风机,其设置在所述排风风道的末端,所述排风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室外排风风口;
新风阀门,其安装在所述室外新风风口处,其用于控制所述室外新风风口的开闭;
内循环阀门,其安装在所述室内内循环风口处,其用于控制所述室内内循环风口的开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近零能耗建筑的冷热源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风进风腔与所述混合风出风腔沿腔体的厚度方向上下水平堆叠设置,所述新风风机为前倾离心风机,内循环风机采用后倾离心风机,所述内循环风机的轴线沿着所述混合风出风腔的厚度方向,所述内循环风机的出风量为所述新风风机出风量的2.5-3.5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国波季连翔李晓良张腾张振姚柳鹏冯思阳
申请(专利权)人:博乐环境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