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室内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够进行热湿处理的空调器已经被普遍使用。传统的空调器是调节封闭环境中的空气温度,长期封闭的环境中有害气体和生物污染物得不到合理的转换和稀释,二氧化碳、VOCs等含量严重超标,室内空气品质恶化,从而患上所谓的“空调病”。因此,家用空调用户对室内新风有了较高的要求,也对室内的空气品质、新风的供应指标有了较大的关注。目前,市场上已经推出具有新风结构的空调室内机。然而,现有的空调室内机的新、回风多是侧上端送新风,侧下端回污风的气流流动形式,这种新、回风方式单一,且不能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不能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机壳;新风装置,新风装置安装在机壳内,以通过新风装置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其中,机壳上设置有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壳(10);/n新风装置,所述新风装置安装在所述机壳(10)内,以通过所述新风装置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n其中,所述机壳(10)上设置有新风出风口(32)和回风口(31),所述新风装置具有新风通道(34)和回风通道(33),所述新风出风口(32)与所述新风通道(34)连通,所述回风口(31)与所述回风通道(33)连通;所述新风出风口(32)设置于所述机壳(10)的下端,所述回风口(31)设置于所述机壳(10)的上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10);
新风装置,所述新风装置安装在所述机壳(10)内,以通过所述新风装置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
其中,所述机壳(10)上设置有新风出风口(32)和回风口(31),所述新风装置具有新风通道(34)和回风通道(33),所述新风出风口(32)与所述新风通道(34)连通,所述回风口(31)与所述回风通道(33)连通;所述新风出风口(32)设置于所述机壳(10)的下端,所述回风口(31)设置于所述机壳(10)的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口(31)位于所述机壳(10)的顶部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口(31)的孔心线与所述机壳(10)的前面板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机壳(10)的厚度的三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出风口(32)的孔心线与所述机壳(10)的底部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机壳(10)的高度的五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通道(34)包括第三新风段(343),所述回风通道(33)包括第三回风段(334),所述第三新风段(343)和所述第三回风段(334)交叉设置,以使所述第三新风段(343)内的新风和所述第三回风段(334)的回风进行热交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0)上还设置有新风进风口(36),所述新风进风口(36)与室外和所述新风通道(34)均连通,以将室外新风引入所述新风通道(34)内;
其中,所述新风进风口(36)位于所述机壳(10)的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通道(34)还包括第一新风段(341)和第二新风段(342),所述第三新风段(343)设置于所述第一新风段(341)和所述第二新风段(342)之间;
所述第三新风段(34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新风段(34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新风段(342)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新风段(341)的第一端与所述新风进风口(36)连通,所述第二新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明珠,谭建明,夏光辉,梁博,林金煌,梁玉林,刘雷明,曾庆和,郑丹平,彭裕辉,王美,李树云,徐耿彬,赵树男,闫艳,伍衍亮,郑良剑,王子,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