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轴向间隙补偿的补偿组件和传动单元。该传动装置壳体单元包括壳体基体(11)和可转动的轴(40)、横向于轴向(3)的第一导向面(18a)和相对于轴向(3)倾斜的第二导向面(18b),其中该轴在中间垫设补偿组件(2)情况下支承在导向面(18a,b)之间、设计成楔形且为了轴(40)的轴向间隙补偿而可以沿第二导向面(18)在横向于轴向(3)的进给方向(5)上移动,其中该传动装置壳体单元(10)包括在进给方向(5)上偏置的用于补偿组件(2)的弹簧件(60),其中该补偿组件(2)设计成至少与进给方向(5)相反地增大摩擦力。传动单元(1)包含所述补偿组件(2)和传动装置壳体单元(10)。
Compensation components and drive units for axial clearance compens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轴向间隙补偿的补偿组件和传动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传动装置壳体单元的轴向间隙补偿的补偿组件以及包括补偿组件和传动装置壳体单元的传动单元(transmissionunit)。
技术介绍
例如由EP1546576B1公开了一种传动驱动单元,其尤其用于移动机动车内的活动部件,具有传动装置壳体和在传动装置壳体内沿纵轴线安装的轴,该轴通过轴向止挡面支承在壳体上的配对止挡面上。为了产生轴向力,至少其中一个止挡面以倾斜角度相对于垂直于纵轴线的一个平面倾斜,并且与至少其中一个止挡面配合的一个构件可垂直于纵轴线移动地布置。所述构件可借助偏置的弹性件在纵轴线的径向上移动,其中在至少一个止挡面和构件之间的摩擦系数为了用于减小轴向力的运动而大于倾斜角度的正切。该弹性件作为该构件的整体组成部分,被设计成与该构件一起形成弯曲冲压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指出与传动单元相关的改善。该任务通过一种补偿组件完成。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或有利的实施方式以及其它的专利技术类型来自其它方面、以下说明以及附图。该补偿组件用于补偿在按照规定的传动装置壳体单元内的轴的轴向间隙(轴向间隙补偿)。本专利技术假定,该补偿组件按照规定地针对具有规定性能的传动装置壳体单元来设计或设立。据此,该传动装置壳体单元包括壳体基体和沿轴向延伸的轴、尤其是输出轴。该轴可绕轴向旋转地安装在该壳体基体内。该壳体基体具有指向与轴向相反方向的且横向于轴向延伸的第一导向面。该壳体基体具有指向轴向的且相对于轴向倾斜延伸的第二导向面。“按照规定”是指,补偿组件在结构上匹配于特定的或特定类型的传动装置壳体单元并且设置成应用在那里,例如针对由此确定的几何形状要求等来设计。因此,第一导向面尤其垂直于轴向延伸,第二导向面以相对于垂直于轴向的一个平面的倾斜角度(尤其小于60°、小于45°、小于30°)倾斜。该轴以第一端面支承在第一导向面上。该轴在安装状态中在中间垫设补偿组件情况下以第二端面支承在第二导向面上。所述支承可以分别直接或在中间垫设其它构件如轴承、滑动面等情况下进行。因此,该轴在两个导向面之间支承或者说被引导或者说夹紧。为了支承或者处于第二端面和第二导向面之间,补偿组件在其轴向外表面具有至少两个对置的平侧面。其它平侧面则是“内部”平侧面,如同以下还将详述的那样。该补偿组件设计成楔形。为了轴的轴向间隙补偿,该补偿组件或在其多件式设计时该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可沿第二导向面在横向于轴向的进给方向上移动。由于该移动,以楔传动形式(楔形补偿组件和倾斜的第二导向面)增大第二导向面和第二端面之间的距离,由此降低间隙或将间隙减小至零。换言之,该补偿组件形成一个楔系统用于在壳体基体内的轴的间隙补偿。传动装置壳体单元包括在进给方向上偏置的弹簧件,其设置在该补偿组件的钝形端(楔形的较粗厚侧)与该壳体基体之间。因此,通过该弹簧件对补偿组件施加压力以便补偿组件在进给方向上前进。因此在此情况下进行补偿组件的再调整或者在轴和壳体基体之间的现有间隙的缩小。该补偿组件至少设计成与进给方向相反地增大摩擦力。“增大摩擦力”是指必须克服摩擦力以使补偿组件与进给方向相反地移动。因此,此方向的滑动变得困难。所述“增大”(或按照意思也是进一步下述的减小)涉及到在相应构件制造后、例如在压铸(压注)、平面铣削等之后的状态,即涉及到尚未特殊进一步加工的基础材料。摩擦力增大例如可以通过外部构件如阻尼器、锁定接合件等进行。本专利技术基于以下认识,即,在使用楔系统来补偿间隙时,所述“楔”或者说相应呈楔形的组件通过弹簧被再调整。在此情况下,所述楔不应该在使用中或在由弹簧施加大力(如闭锁力)的情况下移动。本专利技术基于以下构想,即,实现所述“楔”的自持。具体设想是增大“楔”回向运动和进而间隙扩大所需的力,做法是在此方向上的所述摩擦和进而移位力被有意识增大。因此,所述“楔”无法再回移(在较大间隙的方向上),而是只能还移向较小间隙方向,即再调整以补偿间隙。因此可在系统内获得很高的刚性。即,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再调整的轴向间隙补偿中得到了极高的刚性。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该补偿组件在其指向轴向或指向轴向反方向的平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被设计成增大摩擦力。它们尤其也是在多件式补偿组件情况下的“内部”平侧面,例如楔件的或止挡件的上述平侧面。这样的多件式补偿组件于是除了轴向外侧平侧面外还在补偿组件中例如具有两个(在两件式补偿组件中)或者四个(在三件式补偿组件中)其它的“内部”平侧面,其中相应的两个平侧面尤其相互贴靠。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该补偿组件具有贴靠第二导向面的楔形的楔件和平面平行的贴靠第二端面的止挡件。为此,该补偿组件总共包括四个平侧面,其中的两个是相互贴靠的内部平侧面或内平侧面。楔件的一个或两个平侧面和/或止挡件的朝向楔件的平侧面被设计成增大摩擦力。通过如此将补偿组件划分为两个零件,它们可以针对其各自应用目的被优化。因此,尤其可以例如就小摩擦、高稳固性和良好润滑性等而言优化在止挡件和轴之间的滑动支承。而该楔件例如可以在成本、稳固性、材料等方面被优化。即,该楔件被夹紧在第二导向面和止挡件之间。尤其是,楔件呈U形或弧形包夹所述轴。补偿组件的未接触轴的相应“内表面”于是可以就摩擦力而言被优化。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该补偿组件被设计成通过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平侧面的结构化在该平侧面上增大摩擦力。结构化的至少一部分和/或一个方向分量此时横向于平侧面取向。因此,它们是在平侧面处或平侧面上的凸起和/或凹陷。这也又涉及全部的平侧面,包括上述的“内部”平侧面。尤其通过结构化可以获得平侧面相互咬合、压合、钩结等,这尤其有效地提高了在期望方向上移动所需的摩擦力。尤其是,因此可通过结构化来获得上述的“自持”以便因此保证在此部位的增大的摩擦。这样的结构化尤其能很好地咬入塑料中。因此优选在止挡件上有结构化,其朝向楔件并且该楔件由塑料制造。所述结构化尤其是有序的,或者也可以是无序的,尤其是杂乱无章,尤其是一种图案。所述结构化尤其通过压印压花模平侧面进行。由此可以产生凹陷,此时尤其因材料挤压而也出现凸起。即,所述结构化可以在平侧面中具有凸起和/或凹陷。凹陷例如也设计成标准高尔夫球形式。在该实施方式的一个优选变型中,该结构化是槽纹。槽纹尤其沿进给方向的横向延伸,尤其也呈十字形且尤其是网格形,尤其相互垂直地,尤其在横向于进给方向的方向上和平行于进给方向的方向上。在这里,槽纹也尤其是有序的,但也可以是无序的。因此,在该实施方式的一个优选变型中,该结构化具有沿进给方向的横向延伸的至少一部分。替代地或附加地,槽纹因而是十字槽纹。这样的结构化就所述的增大摩擦力而言是极其有效的。十字槽纹也可以尤其具有沿进给方向的横向的部分。在带有止挡件的变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止挡件的平侧面被设计成不同。因此,每个平侧面可以针对其应用目的被优化。尤其是朝向轴的平侧面被设计成减小摩擦力,而朝向楔件的另一平侧面被设计成增大摩擦力。在此实施方式的一个优选变型中,所述止挡件的平侧面中的恰好仅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按照规定的传动装置壳体单元(10)的轴向间隙补偿的补偿组件(2),其中所述传动装置壳体单元(10)包括壳体基体(11)和沿轴向(3)延伸的轴(40),所述轴以可绕所述轴向(3)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基体(11)中,其中所述壳体基体(11)具有指向所述轴向(3)的相反方向且横向于所述轴向(3)的第一导向面(18a)和指向所述轴向(3)且相对于所述轴向(3)倾斜延伸的第二导向面(18b),其中所述轴(40)以第一端面(41a)支承在所述第一导向面(18a)上并且在中间垫设有所述补偿组件(2)的情况下以第二端面(41b)支承在所述第二导向面(18b)上,所述补偿组件为此具有至少两个对置的平侧面(34b,53b),/n-其中所述补偿组件(2)设计成楔形并且为了补偿所述轴(40)的轴向间隙而能沿所述第二导向面(18)在横向于所述轴向(3)的进给方向(5)上移动,以增大所述第二导向面(18b)与所述第二端面(41b)之间的距离(d),其中所述传动装置壳体单元(10)包括在所述进给方向(5)上被偏置的弹簧件(60),该弹簧件安置在所述补偿组件(2)的钝形端(4)和所述壳体基体(11)之间,/n-其中所述补偿组件(2)被设计成至少在与所述进给方向(5)相反的方向上增大摩擦力。/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19 DE 102018126054.71.一种用于按照规定的传动装置壳体单元(10)的轴向间隙补偿的补偿组件(2),其中所述传动装置壳体单元(10)包括壳体基体(11)和沿轴向(3)延伸的轴(40),所述轴以可绕所述轴向(3)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基体(11)中,其中所述壳体基体(11)具有指向所述轴向(3)的相反方向且横向于所述轴向(3)的第一导向面(18a)和指向所述轴向(3)且相对于所述轴向(3)倾斜延伸的第二导向面(18b),其中所述轴(40)以第一端面(41a)支承在所述第一导向面(18a)上并且在中间垫设有所述补偿组件(2)的情况下以第二端面(41b)支承在所述第二导向面(18b)上,所述补偿组件为此具有至少两个对置的平侧面(34b,53b),
-其中所述补偿组件(2)设计成楔形并且为了补偿所述轴(40)的轴向间隙而能沿所述第二导向面(18)在横向于所述轴向(3)的进给方向(5)上移动,以增大所述第二导向面(18b)与所述第二端面(41b)之间的距离(d),其中所述传动装置壳体单元(10)包括在所述进给方向(5)上被偏置的弹簧件(60),该弹簧件安置在所述补偿组件(2)的钝形端(4)和所述壳体基体(11)之间,
-其中所述补偿组件(2)被设计成至少在与所述进给方向(5)相反的方向上增大摩擦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偿组件(2),其特征是,所述补偿组件(2)设计成在其指向所述轴向(3)或指向所述轴向的相反方向的平侧面(34a,53a,53b)中的至少一个平侧面上增大摩擦力。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补偿组件(2),其特征是,所述补偿组件(2)具有贴靠所述第二导向面(18b)的楔形的楔件(50)和贴靠所述第二端面(41b)的平面平行的止挡件(33),其中所述楔件(50)的至少一个平侧面(53a,53b)和/或所述止挡件(33)的朝向所述楔件(50)的所述第一平侧面(34a)被设计成增大摩擦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布鲁恩,杨剑,
申请(专利权)人:德国日本电产电机与驱动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