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轴向间隙补偿的补偿组件和传动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7840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轴向间隙补偿的补偿组件和传动单元。该传动装置壳体单元包括壳体基体(11)和可转动的轴(40)、横向于轴向(3)的第一导向面(18a)和相对于轴向(3)倾斜的第二导向面(18b),其中该轴在中间垫设补偿组件(2)情况下支承在导向面(18a,b)之间、设计成楔形且为了轴(40)的轴向间隙补偿而可以沿第二导向面(18)在横向于轴向(3)的进给方向(5)上移动,其中该传动装置壳体单元(10)包括在进给方向(5)上偏置的用于补偿组件(2)的弹簧件(60),其中该补偿组件(2)设计成至少与进给方向(5)相反地增大摩擦力。传动单元(1)包含所述补偿组件(2)和传动装置壳体单元(10)。

Compensation components and drive units for axial clearance compens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轴向间隙补偿的补偿组件和传动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传动装置壳体单元的轴向间隙补偿的补偿组件以及包括补偿组件和传动装置壳体单元的传动单元(transmissionunit)。
技术介绍
例如由EP1546576B1公开了一种传动驱动单元,其尤其用于移动机动车内的活动部件,具有传动装置壳体和在传动装置壳体内沿纵轴线安装的轴,该轴通过轴向止挡面支承在壳体上的配对止挡面上。为了产生轴向力,至少其中一个止挡面以倾斜角度相对于垂直于纵轴线的一个平面倾斜,并且与至少其中一个止挡面配合的一个构件可垂直于纵轴线移动地布置。所述构件可借助偏置的弹性件在纵轴线的径向上移动,其中在至少一个止挡面和构件之间的摩擦系数为了用于减小轴向力的运动而大于倾斜角度的正切。该弹性件作为该构件的整体组成部分,被设计成与该构件一起形成弯曲冲压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指出与传动单元相关的改善。该任务通过一种补偿组件完成。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或有利的实施方式以及其它的专利技术类型来自其它方面、以下说明以及附图。该补偿组件用于补偿在按照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按照规定的传动装置壳体单元(10)的轴向间隙补偿的补偿组件(2),其中所述传动装置壳体单元(10)包括壳体基体(11)和沿轴向(3)延伸的轴(40),所述轴以可绕所述轴向(3)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基体(11)中,其中所述壳体基体(11)具有指向所述轴向(3)的相反方向且横向于所述轴向(3)的第一导向面(18a)和指向所述轴向(3)且相对于所述轴向(3)倾斜延伸的第二导向面(18b),其中所述轴(40)以第一端面(41a)支承在所述第一导向面(18a)上并且在中间垫设有所述补偿组件(2)的情况下以第二端面(41b)支承在所述第二导向面(18b)上,所述补偿组件为此具有至少两个对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19 DE 102018126054.71.一种用于按照规定的传动装置壳体单元(10)的轴向间隙补偿的补偿组件(2),其中所述传动装置壳体单元(10)包括壳体基体(11)和沿轴向(3)延伸的轴(40),所述轴以可绕所述轴向(3)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基体(11)中,其中所述壳体基体(11)具有指向所述轴向(3)的相反方向且横向于所述轴向(3)的第一导向面(18a)和指向所述轴向(3)且相对于所述轴向(3)倾斜延伸的第二导向面(18b),其中所述轴(40)以第一端面(41a)支承在所述第一导向面(18a)上并且在中间垫设有所述补偿组件(2)的情况下以第二端面(41b)支承在所述第二导向面(18b)上,所述补偿组件为此具有至少两个对置的平侧面(34b,53b),
-其中所述补偿组件(2)设计成楔形并且为了补偿所述轴(40)的轴向间隙而能沿所述第二导向面(18)在横向于所述轴向(3)的进给方向(5)上移动,以增大所述第二导向面(18b)与所述第二端面(41b)之间的距离(d),其中所述传动装置壳体单元(10)包括在所述进给方向(5)上被偏置的弹簧件(60),该弹簧件安置在所述补偿组件(2)的钝形端(4)和所述壳体基体(11)之间,
-其中所述补偿组件(2)被设计成至少在与所述进给方向(5)相反的方向上增大摩擦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偿组件(2),其特征是,所述补偿组件(2)设计成在其指向所述轴向(3)或指向所述轴向的相反方向的平侧面(34a,53a,53b)中的至少一个平侧面上增大摩擦力。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补偿组件(2),其特征是,所述补偿组件(2)具有贴靠所述第二导向面(18b)的楔形的楔件(50)和贴靠所述第二端面(41b)的平面平行的止挡件(33),其中所述楔件(50)的至少一个平侧面(53a,53b)和/或所述止挡件(33)的朝向所述楔件(50)的所述第一平侧面(34a)被设计成增大摩擦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布鲁恩杨剑
申请(专利权)人:德国日本电产电机与驱动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