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排水回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97681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排水回灌系统,包括集水箱,向集水箱进水的进水管,以及将集水箱的水抽出的回灌泵,集水箱底部设有出淤口,集水箱下方固定安装有具有内腔的固定块,固定块的内腔设有可滑动的滑块,滑块上设有通孔,滑块一端与固定块内腔的侧壁之间设有拉簧,固定块底部设有开口,集水箱一侧设有浮水箱,浮水箱和集水箱之间设有输水管,浮水箱内设有浮球,浮水箱底部设有第一透孔,固定块侧壁设有第二透孔,浮球设有拉绳,拉绳穿设第一透孔和第二透孔,连接于滑块远离拉簧的一侧,浮水箱底部设有漏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自动清理泥沙的效果。

A drainage and reinjection system for foundation p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排水回灌系统
本技术涉及基坑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坑排水回灌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深基坑施工中,井点降水是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它可使基坑在干燥的状态下施工。但用井点降水法在降低地下水位的同时,会使周围的土层因失去原有的水分而产生固结压缩,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引起周围原有建筑物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和位移问题,特别是在软土地层中进行井点降水施工时,更应加以注意。因此,在进行井点降水的同时,也会设有相对应的回灌井。回灌井的工作方式与井点降水的原理刚好相反,将水灌入回灌井后,水从回灌井向周围的土层中渗透,向土层中灌入足够的水来补偿原有建筑物地下流失的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保持不变,土层压力处于原来的平衡状态,使得井点降水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回灌井需要先进行钻孔,然后将带有滤孔的透水管放入钻好的孔内,并将管道和孔间隙填砂。为了避免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通常回灌水源主要以基坑内抽水井的地下水作为回灌水,在地面上设有相应的集水箱,从抽水井抽出的水集中在集水箱后,再使用回灌泵将水灌入回灌井。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回灌井使用的水不能含有泥沙,否则容易使回灌井堵塞。因此集水箱内需要及时的清理沉积在集水箱底部的泥沙,需要较高的人工强度和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坑排水回灌系统,具有自动清理泥沙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坑排水回灌系统,包括集水箱,向集水箱进水的进水管,以及将集水箱的水抽出的回灌泵,所述集水箱底部设有出淤口,所述集水箱下方固定安装有具有内腔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腔设有可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块上设有通孔,所述滑块一端与固定块内腔的侧壁之间设有拉簧,所述固定块底部设有开口,所述集水箱一侧设有浮水箱,所述浮水箱和集水箱之间设有输水管,所述浮水箱内设有浮球,所述浮水箱底部设有第一透孔,所述固定块侧壁设有第二透孔,所述浮球设有拉绳,所述拉绳穿设第一透孔和第二透孔,连接于滑块远离拉簧的一侧,所述浮水箱底部设有漏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管的水不断注入集水箱,泥沙将会沉淀在集水箱的底部,集水箱底部设有出淤口,并且集水箱下方设有具有内腔的固定块,固定块内腔设有可滑动的滑块,滑块上设有通孔,并且另一端通过拉簧固定连接于固定块的内壁上,自然状态下滑块将遮挡着出淤口。集水箱一侧设有浮水箱,集水箱和浮水箱之间通过输水管连接。集水箱水满时,多余的水将通过输水管流向浮水箱,浮水箱底部设有漏水孔,输水管输水速度大于漏水孔漏水速度。浮水箱内部设有浮球,浮水箱底部和固定块侧壁设有第一透孔和第二透孔,浮球和滑块之间通过拉绳连接,并且拉绳穿过第一透孔和第二透孔。输水管的水流向浮水箱时,浮水箱内液面上升,带动浮球上升,浮球拉动滑块移动,使得出淤口和通孔相重合,泥沙将从通孔流出。泥沙流出时伴随着水的流出,集水箱内液面下降,浮水箱的水从漏水孔流出,使得浮球位置下降,滑块在拉簧的作用下回拉,从而重新遮挡住出淤口,集水箱继续蓄水准备下一次的循环,从而实现了集水箱自动排除泥沙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箱底部为倒梯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箱底部为倒梯形更有利于沉积泥沙。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的尺寸大于出淤口的尺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孔的尺寸大于出淤口的尺寸,更有利于泥沙的排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透孔和第二透孔之间设有内部中空的L型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拐角处设有滑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滑轮的传动下,减少拉绳受到的摩擦,使其具有更好的传动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块内腔设有限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球拉动滑块时,通孔和出淤口逐渐接近,滑块到达限位块的位置时不会再继续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箱上侧内壁设有过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防止一些集水箱外的大颗粒垃圾落入箱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集水箱侧壁设有用于安装回灌泵的支撑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灌泵安装在集水箱的侧壁上,避免泥沙造成回灌泵堵塞。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集水箱底部设有出淤口,集水箱下方还设有用于启闭出淤口的滑块,滑块一端连接有拉簧,一端通过拉绳连接有浮球,浮球在浮水箱中升降将拉动滑块移动,拉簧能使其回拉,从而实现出淤口的启闭,可以实现自动清理泥沙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进水管;2、回灌泵;3、集水箱;4、出淤口;5、固定块;6、滑块;7、通孔;8、开口;9、浮水箱;10、输水管;11、浮球;12、第一透孔;13、第二透孔;14、拉绳;15、连接管;16、滑轮;17、限位块;18、支撑架;19、过滤网;20、拉簧;21、漏水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基坑排水回灌系统,包括集水箱3,用于进水的进水管1以及设于集水箱3中用于抽水的回灌泵2。集水箱3底部设有出淤口4,泥沙可以从出淤口4排出。集水箱3下方固定安装有方形的固定块5,固定块5设有内腔,且内腔安装有可滑动的滑块6,滑块6上设有通孔7,自然状态下滑块6遮挡着出淤口4,泥沙不会从出淤口4排出,滑动滑块6使得通孔7和出淤口4相互重合时,泥沙将从出淤口4和通孔7排出。通孔7的尺寸大于出淤口4的尺寸,有利于泥沙的流出。固定块5底部设有开口8,方便泥沙排出集水箱3外。如图1所示,集水箱3一侧设有浮水箱9,集水箱3和浮水箱9之间设有输水管10,进水管1送水到集水箱3,当集水箱3内水满时,水将通过输水管10流到浮水箱9。浮水箱9底部开有第一透孔12,固定块5靠近浮水箱9一侧设有第二透孔13,浮水箱9内设有浮球11,浮球11和滑块6之间连接有拉绳14,拉绳14穿过第一透孔12和第二透孔13。浮水箱9底部开设有漏水孔21,输水管10向浮水箱9内输水时,输水的速度大于漏水孔21的漏水速度,浮水箱9内的液面将上升,在拉绳14的带动下将拉动滑块6移动。如图1所示,滑块6远离拉绳14的一侧设有拉簧20,拉簧20一端固定于滑块6,另一端固定于固定块5的内壁。拉簧20原始状态下,滑块6遮挡着出淤口4。浮球11拉动滑块6移动时,出淤口4和通孔7将重合,泥沙和水将从出淤口4流出,排出集水箱3外,这时集水箱3的水位将下降,水停止从输水管10流向浮水箱9,浮水箱9的水从漏水孔21流出,浮水箱9的液面下降,在拉簧20的拉力作用下滑块6被往回拉,使得滑块6重新遮挡住出淤口4,集水箱3开始蓄水,继续下次循环。如图1所示,第一透孔12和第二透孔13之间连接有L型的连接管15,并且在连接管15的拐角处设有滑轮16,拉绳14绕设过滑轮16,在滑轮16的作用下,可以减少拉绳14受到的摩擦力,提高拉绳14传动效果。如图1所示,固定块5内设有限位块17,浮球11拉动滑块6滑动时,滑块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排水回灌系统,包括集水箱(3),向集水箱(3)进水的进水管(1),以及将集水箱(3)的水抽出的回灌泵(2),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箱(3)底部设有出淤口(4),所述集水箱(3)下方固定安装有具有内腔的固定块(5),所述固定块(5)的内腔设有可滑动的滑块(6),所述滑块(6)上设有通孔(7),所述滑块(6)一端与固定块(5)内腔的侧壁之间设有拉簧(20),所述固定块(5)底部设有开口(8),所述集水箱(3)一侧设有浮水箱(9),所述浮水箱(9)和集水箱(3)之间设有输水管(10),所述浮水箱(9)内设有浮球(11),所述浮水箱(9)底部设有第一透孔(12),所述固定块(5)侧壁设有第二透孔(13),所述浮球(11)设有拉绳(14),所述拉绳(14)穿设第一透孔(12)和第二透孔(13),连接于滑块(6)远离拉簧(20)的一侧,所述浮水箱(9)底部设有漏水孔(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排水回灌系统,包括集水箱(3),向集水箱(3)进水的进水管(1),以及将集水箱(3)的水抽出的回灌泵(2),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箱(3)底部设有出淤口(4),所述集水箱(3)下方固定安装有具有内腔的固定块(5),所述固定块(5)的内腔设有可滑动的滑块(6),所述滑块(6)上设有通孔(7),所述滑块(6)一端与固定块(5)内腔的侧壁之间设有拉簧(20),所述固定块(5)底部设有开口(8),所述集水箱(3)一侧设有浮水箱(9),所述浮水箱(9)和集水箱(3)之间设有输水管(10),所述浮水箱(9)内设有浮球(11),所述浮水箱(9)底部设有第一透孔(12),所述固定块(5)侧壁设有第二透孔(13),所述浮球(11)设有拉绳(14),所述拉绳(14)穿设第一透孔(12)和第二透孔(13),连接于滑块(6)远离拉簧(20)的一侧,所述浮水箱(9)底部设有漏水孔(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学中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化明达福建地质勘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