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式打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76656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蛙式打夯机,涉及打夯设备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可转动且可伸缩的把手,通过设置扭簧以及压簧,实现了对转动以及伸缩方向上的冲击的缓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对蛙式打夯机在工作时产生的冲击进行缓冲,从而减少传递到人体的冲击,进而减少对手腕的损伤的效果。

Frog ramm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蛙式打夯机
本技术涉及打夯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蛙式打夯机。
技术介绍
蛙式打夯机是利用冲击的作用分层夯实回填土的压实机械。在现有技术中,蛙式打夯机包括底板、固定在底板上的撬座、固定在撬座上的电机、铰接于底板前端的夯锤、固定在底板后端的把手、在夯锤上回转设置的偏心块以及设置于电机以及偏心块之间并传输电机的动力驱使偏心块转动的传动结构。偏心块的转动平面与夯锤的转动平面平行。传动结构通常包括传动的皮带以及皮带轮。蛙式打夯机利用偏心块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由离心力驱使夯锤上下跳动,在夯锤下降的过程中实现了对土地的夯实。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7143913U的中国专利文件《蛙式打夯机》(对比文件)。对比文件虽做出了改进并解决了离心力无法调整,夯锤向下夯实地面的打击力不能改变的问题,但是蛙式打夯机仍具有一个显著的缺陷,即当偏心块带动夯锤跳动的同时,还会带动底板振动。又由于工人在实际操作时需要把控蛙式打夯机的移动方向,所以工人需要一直把持把手。但是底板的每一次跳动都会带动把手冲击人的手部并且带动手臂移动,不仅会对人的手以及手臂造成不适,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蛙式打夯机,包括底板(1),底板(1)的前端铰接有夯锤(2),底板(1)的后端设置有把手(3),其特征在于:把手(3)包括水平设置与底板(1)上方的把持管,把持管平行于夯锤(2)与底板(1)相铰接的轴线方向;还包括设置于把持管与底板(1)之间的两组套接相连的套管(33)与芯管(32);在底板(1)的上表面焊接有两块竖板(11),在两块竖板(11)之间设置有平行于把持管的转轴(4),转轴(4)与两块竖板(11)转动连接;套管(33)垂直于转轴(4)并且与转轴(4)焊接相连,芯管(32)位于套管(33)内并可沿套管(33)的轴向滑动,芯管(32)与把持管焊接相连;在转轴(4)上套有两个扭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蛙式打夯机,包括底板(1),底板(1)的前端铰接有夯锤(2),底板(1)的后端设置有把手(3),其特征在于:把手(3)包括水平设置与底板(1)上方的把持管,把持管平行于夯锤(2)与底板(1)相铰接的轴线方向;还包括设置于把持管与底板(1)之间的两组套接相连的套管(33)与芯管(32);在底板(1)的上表面焊接有两块竖板(11),在两块竖板(11)之间设置有平行于把持管的转轴(4),转轴(4)与两块竖板(11)转动连接;套管(33)垂直于转轴(4)并且与转轴(4)焊接相连,芯管(32)位于套管(33)内并可沿套管(33)的轴向滑动,芯管(32)与把持管焊接相连;在转轴(4)上套有两个扭簧(5),两个扭簧(5)位于两根套管(33)之间,扭簧(5)的一端与底板(1)焊接相连,在套管(33)的外管壁上焊接有挡板(331),扭簧(5)的另一端与挡板(331)焊接相连;在套管(33)内还放置有压簧(6),压簧(6)的一端与转轴(4)相抵,压簧(6)的另一端与芯管(32)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蛙式打夯机,其特征在于:在竖板(11)与套管(33)之间设置有限制二者相对位置的第一限位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蛙式打夯机,其特征在于:在套管(33)与芯管(32)之间设置有限定二者相对位置的第二限位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蛙式打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竖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岩松周广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檀生态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