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断纱装置以及具有该断纱装置的针织横机剪抽纱设备。所述断纱装置包括支撑架、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的驱动器、连接所述驱动器的传动机构以及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编织线裁刀,当所述驱动器运行时,所述驱动器通过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编织线裁刀相对所述支撑架沿左右方向往复平移。通过设置驱动器和编织线裁刀,并使驱动器驱动编织线裁刀沿左右方向往复运动,这样,在投入使用时,断纱装置可以将自上而下运动而来的相邻两个织片之间的编织线裁断(甚至还可以将连接线一并裁断),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人力成本。
Yarn breaking device and the device for cutting and drawing yarn of knitting horizontal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断纱装置以及具有其的针织横机剪抽纱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断纱装置以及具有该断纱装置的剪抽纱设备,尤其是一种应用于针织横机的剪抽纱设备,属于纺织机械
技术介绍
针织横机编织出的织片,参图1所示,相邻两个织片1之间需要采用连接线a缝合在一起,另外,在横机编织中,因连续编织使得相邻两个织片1之间还具有至少一条纱线b(通常称为经线或纬线)相连。在织片1离开横机之后需要将连接线a和编织线b裁断,以使两个织片1各自独立开来,目前连接线a和编织线b的裁断方式都是人工裁剪,例如,将连接线a一端剪断且另一端人工不断抽拉直至连接线a从两个织片1上抽出,这种方式不仅生产效率低下,且花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已经严重无法适应当前高自动化和高节奏的生产需求。因此,研究一种可以不依赖人力即可自动进行相邻织片之间的纱线裁断作业的针织横机剪抽纱设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纱装置以及具有该断纱装置的剪抽纱设备,其至少能够不依赖人力自动进行编织线的裁断作业,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效率低和人力成本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断纱装置,包括支撑架、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的驱动器、连接所述驱动器的传动机构以及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编织线裁刀,当所述驱动器运行时,所述驱动器通过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编织线裁刀相对所述支撑架沿左右方向往复平移。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丝杆,所述驱动器设置为步进电机。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驱动器运行时,所述编织线裁刀由起始位置运动至终止位置后再反向返回所述起始位置。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断纱装置还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侧壁板,遮蔽于所述编织线裁刀的前方,以及遮蔽于所述编织线裁刀的左侧或右侧;上顶板,罩设于部分所述编织线裁刀的上方,并且在自上而下的投影面上,其余部分所述编织线裁刀暴露于所述上顶板的边缘外。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壁板的外表面包括位于所述编织线裁刀前方的织片导向面,且所述织片导向面自其后端沿与左右方向呈锐角倾斜延伸至其前端。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架包括上部的织片引导面,所述织片引导面自其上端斜向下延伸至其下端。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织片导向面的后端被所述织片引导面覆盖;且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织片导向面的后端和所述织片导向面的前端分立于所述编织线裁刀的左右两侧。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编织线裁刀包括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圆刀,所述断纱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圆刀绕平行于上下方向的轴线旋转的裁刀驱动器;在所述编织线裁刀由所述起始位置向所述终止位置运动时,以及/或者,在所述编织线裁刀由所述起始位置向所述终止位置运动时,所述裁刀驱动器驱动所述圆刀绕所述轴线旋转。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织片位置传感器,所述织片位置传感器连接至控制模块的信号接收端子,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驱动器的启停端子。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织横机剪抽纱设备,所述剪抽纱设备包括所述断纱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驱动器和编织线裁刀,并使驱动器驱动编织线裁刀沿左右方向往复运动,这样,在投入使用时,断纱装置可以将自上而下运动而来的相邻两个织片之间的编织线裁断(甚至还可以将连接线一并裁断),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人力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针织横机编织出的相邻两个织片的示意图;图2a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剪抽纱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图2b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剪抽纱设备的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裁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裁纱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a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抽纱装置及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b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抽纱装置及防护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a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抽纱装置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b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抽纱装置的部分结构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抽纱装置的第一外壳的正视图;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抽纱装置的第二外壳的正视图;图9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抽纱装置的转盘的内侧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抽纱装置的转盘的外侧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抽纱装置的驱离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抽纱装置的抓握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抽纱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二裁纱装置与第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断纱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断纱装置的由上往下的正投影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2a至图16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剪抽纱设备100进行详细描述。示出的为一较佳实施例,该剪抽纱设备100可应用在针织横机中,具体可以用于对针织横机编织出的如图1中的相邻两个织片1进行分离,在后文中结合图1进行对剪抽纱设备100进行说明。参看图2a和图2b,剪抽纱设备100包括支架、第一剪纱装置20、第二剪纱装置30、抽纱装置40、断纱装置50、防护装置60和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支架用于支撑剪抽纱设备100的其它部件并使剪抽纱设备100整体安装于针织横机上,以使针织横机编织出的织片1能够纵向穿过剪抽纱设备100。第一剪纱装置20、断纱装置50、防护装置60、抽纱装置40、第二剪纱装置30在纵向相垂直的横向上沿第一方向(图中箭头x所示)依次排布。第一剪纱装置20和抽纱装置40之间形成织片行走通道,断纱装置50位于所述织片行走通道上,也即织片1从第一剪纱装置20和抽纱装置40穿过剪抽纱设备100并且织片1可经过断纱装置50。为清楚地表达本申请内所描述的位置与方向,定义所述第一方向(图中箭头x所示)为“左”,定义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为“右”;定义织片的行走方向(图中箭头z所示)为“下”,定义织片的行走方向的反方向为“上”;定义与所述左右方向和所述上下方向均相垂直的方向为前后方向,其中图中箭头y所示定义为“后”,其反向定义为“前”。大体上来讲,第一裁纱装置20包括连接线第一裁刀24(标号参图3),其用于将织片1右侧的连接线a从针织横机上裁断,以使残留在织片1上的连接线a具有自由的右端(也即右线头);抽纱装置40包括抓握件43(标号参图5a),能够用于对织片1左侧的连接线a向左抽拉,进而将连接线a逐渐从织片1左侧抽离相邻两个织片1,这样,既避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断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的驱动器、连接所述驱动器的传动机构以及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编织线裁刀,当所述驱动器运行时,所述驱动器通过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编织线裁刀相对所述支撑架沿左右方向往复平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的驱动器、连接所述驱动器的传动机构以及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编织线裁刀,当所述驱动器运行时,所述驱动器通过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编织线裁刀相对所述支撑架沿左右方向往复平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丝杆,所述驱动器设置为步进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驱动器运行时,所述编织线裁刀由起始位置运动至终止位置后再反向返回所述起始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断纱装置还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
侧壁板,遮蔽于所述编织线裁刀的前方,以及遮蔽于所述编织线裁刀的左侧或右侧;
上顶板,罩设于部分所述编织线裁刀的上方,并且在自上而下的投影面上,其余部分所述编织线裁刀暴露于所述上顶板的边缘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板的外表面包括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编织线裁刀前方的织片导向面,且所述织片导向面自其后端沿与左右方向呈锐角倾斜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芳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星科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