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园林景观水体的水量平衡及水质提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97292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园林景观水体的水量平衡及水质提升系统,包括雨污水截留单元、地下式储水单元、人工湿地净化单元以及生态清水回用单元,雨污水截留单元将截留下来的雨污水输送至地下式储水单元进行存储,同时将雨污水截留单元内部的水体送至人工湿地净化单元进行净化处理,地下式储水单元将雨污水输送至人工湿地净化单元进行净化处理,通过净化处理后的生态清水输送至生态清水回用单元进行使用。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截留雨水,从源头减少污染物进入景观水体;人工湿地出水可在园林内部循环使用,保证整个园林水系统水量平衡,避免频繁补水的麻烦;地下式储水单元可作为储水缓冲,雨天时将雨水收集起来待处理。

Water balance and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system for landscape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园林景观水体的水量平衡及水质提升系统
本技术涉及景观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园林景观水体的水量平衡及水质提升系统。
技术介绍
园林内的景观水体作为一个造景要素,不仅具有生态价值,而且可以调节温湿度,净化空气,增强舒适感。然而,园林景观水体为封闭水域,一般具有水域面积小、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低等特点。园林景观水体通常还有着水体渗漏的情况,加上蒸发作用,时常需要利用外河水或者自来水作为补充水源,增加了维护成本。现有的园林景观水体处理技术主要是水生动植物修复、投放杀菌灭藻剂、投放微生物、雨水截留处理等技术;水生动植物原位治理收效甚微,投放药剂能短暂有微弱效果但无法长久,雨水截流技术无法解决流通性差及水体本身污染物问题。这些技术通常都只解决了景观水体的流通性差或者污染物负荷高其中一个问题,无法很全面以及系统的解决景观水体的水质和水量平衡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系统化的对园林景观水体进行净化和补充并且不加药剂的用于园林景观水体的水量平衡及水质提升系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园林景观水体的水量平衡及水质提升系统,包括雨污水截留单元、地下式储水单元、人工湿地净化单元以及生态清水回用单元,所述的雨污水截留单元将截留下来的雨污水输送至地下式储水单元进行存储,同时将雨污水截留单元内部的水体送至人工湿地净化单元进行净化处理,地下式储水单元将雨污水输送至人工湿地净化单元进行净化处理,通过净化处理后的生态清水输送至生态清水回用单元进行使用。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雨污水截留单元包括设置于屋顶的屋面雨水收集处理模块、地面径流雨水截留模块。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屋面雨水收集处理模块包括呈长方体的外壳、设置在外壳底部的集水管、设置在外壳中部的滤料层以及种植在滤料层内的湿地植物。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地面径流雨水截留模块包括设置在地面的水池、设置在水池内部的挡墙以及设置在挡墙一侧的溢流组件,所述的挡墙将水池分为地面径流区以及景观水体区,所述的溢流组件位于地面径流区,所述的地面径流区内的水通过溢流组件进入地下式储水单元;所述的景观水体区内的水体通入人工湿地净化单元进行净化。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溢流组件包括溢流管以及设置在溢流管上的过滤盖。进一步具体的,在所述的水池的岸边设置竖向的雨水篦子,在所述的雨水篦子下方设置雨水处理单元格,所述的雨水处理单元格内填充滤料并在所述的滤料上种植水生植物。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景观水体区位于水池中部,所述的地面径流区设置于景观水体区外侧并包围景观水体区。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地下式储水单元包括设置在地下的储水池、连接在储水池内部的提升水泵以及设置在储水池侧壁上的液位探头,所述液位探头触发提升水泵工作。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人工湿地净化单元包括垂直流人工湿地模块或者至少垂直流人工湿地与表面流人工湿地串联组合模块。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人工湿地净化单元内设置净化模块以及布水模块,所述的布水模块包括布水管以及安装在布水管上的喷嘴,所述的喷嘴呈一圆形,所述喷嘴的进水口设置在圆形的切线处,所述的喷嘴的出水口设置在圆形的圆心位置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系统之后,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截留雨水,从源头减少污染物进入景观水体;人工湿地出水可在园林内部循环使用,减少水资源浪费,保证整个园林水系统水量平衡,避免频繁补水的麻烦;地下式储水单元可作为储水缓冲,雨天时将雨水收集起来待处理;可因地制宜地将景观水体改造成雨污水截留单元,达到景观和雨水截流的和谐统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屋面雨水收集处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地面径流雨水截留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人工湿地净化单元内的喷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雨污水截留单元;2、地下式储水单元;3、人工湿地净化单元;4、生态清水回用单元;5、格栅井;6、景观喷泉;7、绿化浇灌;11、屋面雨水收集处理模块;12、地面径流雨水截留模块;13、灰水收集模块;21、储水池;22、液位探头;31、净化模块;32、喷嘴;111、外壳;112、集水管;113、滤料层;114、湿地植物;115、法兰;121、水池;122、挡墙;123、地面径流区;124、景观水体区;125、溢流管;126、过滤盖;127、雨水篦子;128、雨水处理单元格;321、进水口;322、出水口;323、卡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园林景观水体的水量平衡及水质提升系统,包括雨污水截留单元1、地下式储水单元2、人工湿地净化单元3以及生态清水回用单元4,所述的雨污水截留单元1将截留下来的雨污水输送至地下式储水单元2进行存储,同时将雨污水截留单元1内部的水体送至人工湿地净化单元3进行净化处理,地下式储水单元2将雨污水输送至人工湿地净化单元3进行净化处理,通过净化处理后的生态清水输送至生态清水回用单元4进行使用。雨污水截留单元1包括设置于屋顶的屋面雨水收集处理模块11、地面径流雨水截留模块12以及灰水收集模块13;其中,屋面雨水收集处理模块11设置于屋檐下,落在屋顶的雨水顺着屋檐滴下进入屋面雨水收集处理模块11内进行初步处理,经初步处理后的屋檐雨水进入格栅井5内;如图2所示屋面雨水收集处理模块11包括呈长方体的外壳111、设置在外壳111底部的集水管112、设置在外壳111中部的滤料层113以及种植在滤料层113内的湿地植物114,形成了一个小型的人工湿地处理装置;沿屋檐线设有雨水收集管道,管道均匀开设集水孔,管道下方连接布水管,每个布水管对应一个小型的人工湿地处理装置,该人工湿地处理装置模块化可以快速进行安装与摆放,如平行安装、错开安装;通过底部的集水管112将收集到的雨水输送至格栅井5内。集水管112的管径为50~70cm,中部的滤料层113的厚度为20~30cm,集水管112的端部伸出外壳111并有法兰115,通过法兰115连接管道进行雨水的输送,通过法兰115实现小型的人工湿地处理装置之间的连接。灰水收集模块13主要用于收集园林景观内洗手池等使用的废水。如图3所示地面径流雨水截留模块12是由园林内部本身的池塘改造而成,如荷花池、喷泉等,包括设置在地面的水池121、设置在水池121内部的挡墙122以及设置在挡墙122一侧的溢流组件,所述的挡墙122将水池121分为地面径流区123以及景观水体区124,挡墙122沿着水池121的岸边围成一环形,在挡墙122内侧即水池121的中部为景观水体区124,在挡墙122的外侧为地面径流区123,景观水体区124主要是用于观赏,而地面径流区123用于收集地面径流的雨水;挡墙122采用石笼结构制作而成,高度高度高于水面30cm以上,石笼结构使得景观水体区124内的水体与地面径流区123内的水体相通,石笼结构具有基本的过滤功能;所述的溢流组件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园林景观水体的水量平衡及水质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污水截留单元(1)、地下式储水单元(2)、人工湿地净化单元(3)以及生态清水回用单元(4),所述的雨污水截留单元(1)将截留下来的雨污水输送至地下式储水单元(2)进行存储,同时将雨污水截留单元(1)内部的水体送至人工湿地净化单元(3)进行净化处理,地下式储水单元(2)将雨污水输送至人工湿地净化单元(3)进行净化处理,通过净化处理后的生态清水输送至生态清水回用单元(4)进行使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园林景观水体的水量平衡及水质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污水截留单元(1)、地下式储水单元(2)、人工湿地净化单元(3)以及生态清水回用单元(4),所述的雨污水截留单元(1)将截留下来的雨污水输送至地下式储水单元(2)进行存储,同时将雨污水截留单元(1)内部的水体送至人工湿地净化单元(3)进行净化处理,地下式储水单元(2)将雨污水输送至人工湿地净化单元(3)进行净化处理,通过净化处理后的生态清水输送至生态清水回用单元(4)进行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园林景观水体的水量平衡及水质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雨污水截留单元(1)包括设置于屋顶的屋面雨水收集处理模块(11)、地面径流雨水截留模块(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园林景观水体的水量平衡及水质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屋面雨水收集处理模块(11)包括呈长方体的外壳(111)、设置在外壳(111)底部的集水管(112)、设置在外壳(111)中部的滤料层(113)以及种植在滤料层(113)内的湿地植物(1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园林景观水体的水量平衡及水质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面径流雨水截留模块(12)包括设置在地面的水池(121)、设置在水池(121)内部的挡墙(122)以及设置在挡墙(122)一侧的溢流组件,所述的挡墙(122)将水池(121)分为地面径流区(123)以及景观水体区(124),所述的溢流组件位于地面径流区(123)内,所述的地面径流区(123)内的水通过溢流组件进入地下式储水单元(2);所述的景观水体区(124)内的水体通入人工湿地净化单元(3)进行净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建强邢蓓燕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德华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