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控制的狐尾藻处理污水的植物工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72924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控制的狐尾藻处理污水的植物工厂,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房体,所述房体的后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温控机构,所述房体内从右至左依次固定安装有第一狐尾藻处理机构、第二狐尾藻处理机构、第三狐尾藻处理机构和第四狐尾藻处理机构,所述第一狐尾藻处理机构包括放置架、隔板、栽培箱、第一导管、自动排水阀和LED灯,所述放置架内均匀设置有隔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狐尾藻处理机构、第二狐尾藻处理机构、第三狐尾藻处理机构和第四狐尾藻处理机构内多个栽培箱,使养殖废水逐级单组循环,配合温控机构使净化效果更佳,同时大大降低了土地的占用面积,易于在土地配套不足的地区推广和应用。

A plant factory of sewage treatment with foxtail alga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控制的狐尾藻处理污水的植物工厂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自动控制的狐尾藻处理污水的植物工厂。
技术介绍
近年来,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壮大,但规模养殖集中排放大量废水的问题也很突出,研究显示每万头猪场至少需要7hm2土地消纳粪便污水,利用水生植物修复系统来处理高度富营养化养殖废水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一些科研院所研发了如中国专利201310313436.1公开的“一种养猪场废水污染减控方法”、201710923687.X公开的“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生态治理的方法及系统”,这些技术依靠狐尾藻的生长吸收废水中大量的氮和磷,狐尾藻和硝化微生物、反硝化微生物、厌氧氨氧化微生物等共生通过微生物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将废水中氨氮转化为空气中的氮气,使废水得到净化,但是这种处理畜禽养殖废水的方法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技术中,目前利用狐尾藻处理废水技术处理1m³废水所需土地面积约为200-250m²,对空间的利用率不高,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2、现有技术中,狐尾藻的生长容易受到环境的感觉,从而导致处理效果易受季节影响,严重影响了畜禽污水处理的可持续性,污水处理效果达不到预期,使用不佳。本申请人将狐尾藻处理系统整合后采用分级分层的方式进行污水处理,并申请了中国专利201820504769.0,但实践中发现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主要是污水处理过程中,房间内温湿度变化较大,不同处理机构的培养箱实际所需要的光照时间也有区别,而人工逐个管控温湿度和光照需要逐个操作,比较费时耗力,且早期研发的植物工厂,空气调节系统吹风方向为横向风,而植物工厂的主体是垂直放置的数层培养箱,横向风导致不同位置的培养箱受风不均匀,风力过大的地方狐尾藻容易折断,长势不好,影响了污水处理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狐尾藻处理污水的植物工厂,具备使养殖废水逐级单组循环,配合温控机构使净化效果更佳,降低了土地的占用面积,易于在土地配套不足的地区推广和应用等优点,解决了处理畜禽养殖废水的建筑对空间的利用率不高,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污水处理效果达不到预期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使养殖废水逐级单组循环,配合温控机构使净化效果更佳,降低了土地的占用面积,易于在土地配套不足的地区推广和应用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房体,所述房体的后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温控机构,所述温控机构包括空气调节器、导管、支管、出风罩和控制器,所述空气调节器固定安装于房体的后侧内壁上,所述空气调节器的出风口上固定安装有导管,所述导管固定安装于房体的上侧内壁,所述导管的下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支管,所述支管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出风罩,每个出风罩对应一个狐尾藻处理机构,所述房体的右侧内壁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房体内从右至左依次固定安装有第一狐尾藻处理机构、第二狐尾藻处理机构、第三狐尾藻处理机构和第四狐尾藻处理机构,所述第一狐尾藻处理机构包括放置架、隔板、栽培箱、第一导管、自动排水阀和LED灯,所述放置架内均匀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栽培箱,且上下相邻的栽培箱通过第一导管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导管上均固定安装有自动排水阀,所述隔板的下表面位于栽培箱上侧均固定安装有LED灯,所述第一狐尾藻处理机构、第二狐尾藻处理机构、第三狐尾藻处理机构和第四狐尾藻处理机构的主体结构相同,且右侧均对应设置有营养液池,所述第一狐尾藻处理机构相对应的营养液池右侧面固定安装有流量控制阀,所述营养液池均通过输送机构与其相对应的最高栽培箱相连通,所述第四狐尾藻处理机构中最下侧栽培箱左侧面固定安装有排液阀,所述营养液池通过第二导管与其右侧最下侧的栽培箱相连通,所述栽培箱的右侧面通过第三导管与其相对应的营养液池相连通,所述第二导管与第三导管上均固定安装有电磁阀;所述房体的左右侧壁上靠近上侧均固定安装有排气扇,所述房体的上侧内壁固定安装有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磁阀、LED灯、空气调节器通过电线相连。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栽培箱的高度为35cm,所述栽培箱的上表面距离LED灯的高度为60cm-70c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房体上侧内壁上均匀安装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与控制器通过电线相连,所述房体的右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房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营养液池的上表面高度低于相对应的最下侧的栽培箱下表面高度10cm-17c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板至少设置有三至五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水泵、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水泵固定安装于营养液池的上表面,所述水泵的进液口通过进液管与营养液池相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液口通过出液管与相对应的最高栽培箱相连通,所述水泵通过电线与控制器相连。(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狐尾藻处理污水的植物工厂,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改革了传统的污水处理方式,将处理污水的组件都集中在一个房体内,将污水坑转变为数个层叠的培养箱,将各个环节的控制操作都集成到一个控制器内,实现自动调节温度、湿度、光照、水流等环节,提高了控制精准效率,节省了人力。2、通过出风罩系统实现空气定向调节,每个出风罩垂直对着一个狐尾藻处理机构吹,由于每个狐尾藻处理机构的顶端为隔板,风不会直吹到任何狐尾藻上,而是散向两侧,提高了对应的狐尾藻处理机构温度调节效率,并且保护了狐尾藻的正常生长。3、该狐尾藻处理污水的植物工厂,通过设置的第一狐尾藻处理机构、第二狐尾藻处理机构、第三狐尾藻处理机构和第四狐尾藻处理机构内多个栽培箱,使养殖废水逐级单组循环,配合温控机构使净化效果更佳。4、该狐尾藻处理污水的植物工厂,通过设置第一狐尾藻处理机构、第二狐尾藻处理机构、第三狐尾藻处理机构和第四狐尾藻处理机构内多个栽培箱垂直安装,使该植物工厂处理废水1m³所需土地面积约为17-20m²,同时大大降低了土地的占用面积,易于在土地配套不足的地区推广和应用。5、该狐尾藻处理污水的植物工厂,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将温度与湿度信息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自动控制排气扇与温控机构进行作业,同时根据设定对不同狐尾藻处理机构的培养箱的LED光照时间进行分别调节,便于对不同生长期的狐尾藻的生长环境进行调节,使狐尾藻处于最佳生长状态,使废水处理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狐尾藻处理机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控制系统示意图。图中:1、房体;2、温控机构;201、空气调节器;202、导管;203、支管;204、出风罩;205、控制器;3、第一狐尾藻处理机构;301、放置架;302、隔板;303、栽培箱;304、第一导管;305、自动排水阀;306、LED灯;4、第二狐尾藻处理机构;5、第三狐尾藻处理机构;6、第四狐尾藻处理机构;7、营养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控制的狐尾藻处理污水的植物工厂,包括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房体(1)的后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温控机构(2),所述温控机构(2)包括空气调节器(201)、导管(202)、支管(203)、出风罩(204)和控制器(205),所述空气调节器(201)固定安装于房体(1)的后侧内壁上,所述空气调节器(201)的出风口上固定安装有导管(202),所述导管(202)固定安装于房体(1)的上侧内壁,所述导管(202)的下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支管(203),所述支管(203)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出风罩(204),每个出风罩(204)对应一个狐尾藻处理机构,所述房体(1)的右侧内壁固定安装有控制器(205),所述房体(1)内从右至左依次固定安装有第一狐尾藻处理机构(3)、第二狐尾藻处理机构(4)、第三狐尾藻处理机构(5)和第四狐尾藻处理机构(6),所述第一狐尾藻处理机构(3)包括放置架(301)、隔板(302)、栽培箱(303)、第一导管(304)、自动排水阀(305)和LED灯(306),所述放置架(301)内均匀设置有隔板(302),所述隔板(30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栽培箱(303),且上下相邻的栽培箱(303)通过第一导管(304)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导管(304)上均固定安装有自动排水阀(305),所述隔板(302)的下表面位于栽培箱(303)上侧均固定安装有LED灯(306),所述第一狐尾藻处理机构(3)、第二狐尾藻处理机构(4)、第三狐尾藻处理机构(5)和第四狐尾藻处理机构(6)的主体结构相同,且右侧均对应设置有营养液池(7),所述第一狐尾藻处理机构(3)相对应的营养液池(7)右侧面固定安装有流量控制阀(8),所述营养液池(7)均通过输送机构(9)与其相对应的最高栽培箱(303)相连通,所述第四狐尾藻处理机构(6)中最下侧栽培箱(303)左侧面固定安装有排液阀(10),所述营养液池(7)通过第二导管(11)与其右侧最下侧的栽培箱(303)相连通,所述栽培箱(303)的右侧面通过第三导管(12)与其相对应的营养液池(7)相连通,所述第二导管(11)与第三导管(12)上均固定安装有电磁阀(13),所述房体(1)的左右侧壁上靠近上侧均固定安装有排气扇(14),所述房体(1)的上侧内壁固定安装有湿度传感器(15)和温度传感器(18);所述控制器(205)与湿度传感器(15)、温度传感器(18)、电磁阀(13)、LED灯(306)、空气调节器(201)通过电线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控制的狐尾藻处理污水的植物工厂,包括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房体(1)的后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温控机构(2),所述温控机构(2)包括空气调节器(201)、导管(202)、支管(203)、出风罩(204)和控制器(205),所述空气调节器(201)固定安装于房体(1)的后侧内壁上,所述空气调节器(201)的出风口上固定安装有导管(202),所述导管(202)固定安装于房体(1)的上侧内壁,所述导管(202)的下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支管(203),所述支管(203)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出风罩(204),每个出风罩(204)对应一个狐尾藻处理机构,所述房体(1)的右侧内壁固定安装有控制器(205),所述房体(1)内从右至左依次固定安装有第一狐尾藻处理机构(3)、第二狐尾藻处理机构(4)、第三狐尾藻处理机构(5)和第四狐尾藻处理机构(6),所述第一狐尾藻处理机构(3)包括放置架(301)、隔板(302)、栽培箱(303)、第一导管(304)、自动排水阀(305)和LED灯(306),所述放置架(301)内均匀设置有隔板(302),所述隔板(30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栽培箱(303),且上下相邻的栽培箱(303)通过第一导管(304)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导管(304)上均固定安装有自动排水阀(305),所述隔板(302)的下表面位于栽培箱(303)上侧均固定安装有LED灯(306),所述第一狐尾藻处理机构(3)、第二狐尾藻处理机构(4)、第三狐尾藻处理机构(5)和第四狐尾藻处理机构(6)的主体结构相同,且右侧均对应设置有营养液池(7),所述第一狐尾藻处理机构(3)相对应的营养液池(7)右侧面固定安装有流量控制阀(8),所述营养液池(7)均通过输送机构(9)与其相对应的最高栽培箱(303)相连通,所述第四狐尾藻处理机构(6)中最下侧栽培箱(303)左侧面固定安装有排液阀(10),所述营养液池(7)通过第二导管(11)与其右侧最下侧的栽培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智勇胡清泉杨仁灿常雅洁沙茜张斌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