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氮化合物、电子元件以及电子装置
本申请涉及有机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含氮化合物、电子元件以及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用于实现电致发光或者光电转化的电子元器件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为例,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功能层以及阴极。该功能层包括空穴传输层、电致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当阴阳两极施加电压时,两电极产生电场,在电场的作用下,阴极侧的电子向电致发光层移动,阳极侧的空穴也向发光层移动,电子和空穴在电致发光层结合形成激子,激子处于激发态向外释放能量,进而使得电致发光层对外发光。目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高温下驱动时会出现工作电压上升、发光效率降低和寿命缩短等问题,导致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下降。现有技术CN103384671A、KR1020170184785、US08/942882、US08/942598中公开了可以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制备功能层的材料。然而,依然有必要继续研发新型的材料,以进一步提高电子元器件的性能。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氮化合物的结构如式I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氮化合物的结构如式I所示:
其中,A为取代或未取代的金刚烷基;
L和R1分别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30的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7-20的亚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30的亚杂芳基构成的组;
Ar1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20的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7-3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30的杂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30的杂芳基构成的组;
Y1和Y2为单键或-NR2-,且Y1和Y2不同;
R2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3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20的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7-3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30的杂芳烷基构成的组;
X1和X2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氢、氘、氚、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14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2的杂芳基构成的组;
所述L、R1、Ar1、R2的取代基相同或不同,独立地选自氢、氘、氚、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14的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2的杂芳基构成的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氮化合物的结构如式Ⅱ或式Ⅲ所示:
其中,Ad为金刚烷-1-基;
所述L、R1、Ar1、R2的取代基相同或不同,独立地选自氢、氘、氚、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14的芳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2的杂芳基构成的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Ar1和R2分别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7-2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20的杂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原子数为6-2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原子数为5-12的杂芳基构成的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Ar1和R2分别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四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五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蒽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并[9,10]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并荧蒽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茚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噻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噁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嘧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吖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哒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嗪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唑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喹喔啉基、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强,韩超,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