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台车整体吊装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7167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台车整体吊装工装,包括横向梁和分别位于横向梁两端下方的两条纵向梁,横向梁的两端与两条纵向梁之间连接有第一吊绳,纵向梁上设有若干卡槽,还包括若干吊装螺栓,吊装螺栓安装于移动台车的两侧,卡槽与吊装螺栓卡接。此移动台车整体吊装工装,先进行移动台车的组装,然后移动台车的两侧安装吊装螺栓,两侧的纵向梁通过卡槽与吊装螺栓卡接固定,从而吊起纵向梁可吊运移动台车整体,两个纵向梁通过第一吊绳连接横向梁,横向梁连接起重设备,以此实现移动台车整体的平稳吊装,大大减少施工场地、其他工序、工期等因素对移动台车的组装工序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此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钢壳沉管技术领域。

A kind of overall hoisting tooling for mobile trolle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台车整体吊装工装
本技术涉及钢壳沉管
,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台车整体吊装工装。
技术介绍
沉管法是在水底建筑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其施工是将若干预制的钢壳沉管管节(用钢板和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制作)分别运输到海面现场,并一个接一个地沉放安装在已疏浚好的基槽内,相邻的管节连接最终形成整体的隧道。大型水底隧道的钢壳沉管管节在混凝土浇筑后重量可达8万吨,其移运通过液压式的移动台车实现。如图1所示,移动台车50包括第一车轮架51、第二车轮架52和平衡梁53等部件,这三部分属于相对独立的组件,平衡梁53放置于第一车轮架51和第二车轮架52上,其中,第一车轮架51与平衡梁53通过球头装置55连接,第二车轮架52与平衡梁53通过销轴装置56连接。由于第一车轮架51、第二车轮架52和平衡梁53相互独立,按照正常施工次序,各组件直接吊运到已铺设好的轨道上进行拼装形成整体的移动台车,这导致移动台车的组装工序非常容易受到施工场地、其他工序、工期等因素的制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台车整体吊装工装,对移动台车整体进行平稳吊装,节约生产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台车整体吊装工装,包括横向梁和分别位于横向梁两端下方的两条纵向梁,横向梁的两端与两条纵向梁之间连接有第一吊绳,纵向梁上设有若干卡槽,还包括若干吊装螺栓,吊装螺栓安装于移动台车的两侧,卡槽与吊装螺栓卡接。优选地,横向梁包括横梁本体和设于横梁本体两端的两个吊耳,吊耳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吊孔,下端的吊孔连接第一吊绳,上端的吊孔连接有第二吊绳,第二吊绳上端连接起重设备。优选地,纵向梁上设有关于中部对称设置的两个吊点,吊点连接第一吊绳。优选地,吊孔和吊点上均安装有卸扣,通过卸扣连接第一吊绳或第二吊绳。优选地,移动台车包括第一车轮架、第二车轮架和平衡梁,第一车轮架和第二车轮架的底部安装有车轮,吊装螺栓安装于车轮的中心。优选地,纵向梁包括纵梁本体和连接于纵梁本体侧边的加强件。优选地,卡槽向下凹陷,呈凹字型。优选地,卡槽向下凹陷且侧向弯折形成定位吊装螺栓的定位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此移动台车整体吊装工装,先进行移动台车的组装,然后移动台车的两侧安装吊装螺栓,两侧的纵向梁通过卡槽与吊装螺栓卡接固定,从而吊起纵向梁可吊运移动台车整体,两个纵向梁通过第一吊绳连接横向梁,横向梁连接起重设备,以此实现移动台车整体的平稳吊装,大大减少施工场地、其他工序、工期等因素对移动台车的组装工序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液压台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移动台车整体吊装工装的正视图;图3是移动台车整体吊装工装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横向梁的正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横向梁的侧视图;图6是图4中A-A部分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纵向梁的正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纵向梁的侧视图;图9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卡槽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吊装液压台车的正视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吊装液压台车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11,本技术为一种移动台车整体吊装工装,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横向梁10和分别位于横向梁10两端下方的两条纵向梁20,横向梁10和纵向梁20相互垂直,横向梁10的两端与两条纵向梁20之间连接有第一吊绳30,纵向梁20上设有若干卡槽24,还包括若干吊装螺栓40,吊装螺栓40安装于移动台车50的两侧,如图11所示,卡槽24与吊装螺栓40卡接。此移动台车整体吊装工装,先进行移动台车50的组装,移动台车50组装完成后在两侧安装吊装螺栓40,两侧的纵向梁20通过卡槽24与吊装螺栓40卡接固定,从而吊起纵向梁20可吊运移动台车50整体,两个纵向梁20通过第一吊绳30连接横向梁10,横向梁10连接起重设备,以此实现移动台车50整体的平稳吊装,大大减少施工场地、其他工序、工期等因素对移动台车50的组装工序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作为优选,如图4~图6所示,横向梁10包括横梁本体11和设于横梁本体11两端的两个吊耳12,吊耳12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吊孔13,下端的吊孔13连接第一吊绳30,上端的吊孔13连接有第二吊绳60,第二吊绳60上端连接起重设备。第一吊绳30和第二吊绳60可采用钢丝绳,起重设备起吊,带动第二吊绳60,第二吊绳60带动横向梁10,横向梁10通过第一吊绳30带动两条纵向梁20,从而带动移动台车50,对其进行吊运。作为优选,如图7所示,纵向梁20上设有关于中部对称设置的两个吊点23,吊点23连接第一吊绳30,第一吊绳30分别通过吊耳12上的吊孔13和纵向梁20上的吊点23连接横向梁10和纵向梁20。两个吊点23对称设置,纵向梁20的中部为平衡点,以纵向梁20的中部上方作为纵向梁20的起吊点23。可在纵向梁20上开设通孔作为吊点23,或者在相应位置连接类似吊耳12的结构件作为吊点23。作为优选,如图2和图3所示,吊孔13和吊点23上均安装有卸扣70,通过卸扣70连接第一吊绳30或第二吊绳60,以保证连接可靠。作为优选,移动台车50包括第一车轮架51、第二车轮架52和平衡梁53,平衡梁53在第一车轮架51和第二车轮架52的上方,第一车轮架51和第二车轮架52的底部安装有车轮54,吊装螺栓40安装于车轮54的中心。第一车轮架51和第二车轮架52呈对称设置,各车轮54的高度相同,则吊装螺栓40安装于车轮54的中心,可保证各吊装螺栓40的高度相同,从而保证纵向梁20水平,有利于移动台车50的整体吊装水平,如图10和图11所示。纵向梁20上卡槽24的数量以及吊装螺栓40的数量与车轮54的数量对应。作为优选,如图7和图8所示,纵向梁20包括纵梁本体21和连接于纵梁本体21侧边的加强件22,纵梁本体21受力较大,加强件22可防止纵梁本体21变形,本实施例中,纵梁本体21可采用钢板,加强件22可采用方钢,横梁本体11可采用槽钢,以保证吊装强度。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7所示,卡槽24向下凹陷,呈凹字型,吊装螺栓40穿过卡槽24,锁紧纵向梁20于移动台车50上。作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如图9所示,卡槽24向下凹陷且侧向弯折形成定位吊装螺栓40的定位部25,通过定位部25与吊装螺栓40卡接实现定位,防止纵向梁20移位。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当然,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台车整体吊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梁和分别位于横向梁两端下方的两条纵向梁,所述横向梁的两端与两条所述纵向梁之间连接有第一吊绳,所述纵向梁上设有若干卡槽,还包括若干吊装螺栓,所述吊装螺栓安装于移动台车的两侧,所述卡槽与所述吊装螺栓卡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台车整体吊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梁和分别位于横向梁两端下方的两条纵向梁,所述横向梁的两端与两条所述纵向梁之间连接有第一吊绳,所述纵向梁上设有若干卡槽,还包括若干吊装螺栓,所述吊装螺栓安装于移动台车的两侧,所述卡槽与所述吊装螺栓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台车整体吊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梁包括横梁本体和设于横梁本体两端的两个吊耳,所述吊耳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吊孔,下端的吊孔连接第一吊绳,上端的吊孔连接有第二吊绳,第二吊绳上端连接起重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台车整体吊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梁上设有关于中部对称设置的两个吊点,所述吊点连接第一吊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吉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