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7100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刷机,包括机体以及若干组与所述机体转动连接的输送辊,所述机体设置有用于塑料张紧的张力辊,所述机体固定连接有两组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连接有两组定辊,所述定辊转动连接有第一压紧轮;所述支架滑动连接有两组动辊,所述动辊转动连接有第二压紧轮,所述第一压紧轮周向侧面与所述第二压紧轮周向侧面均与塑料所在平面相切;所述支架滑动连接有两组驱动杆,所述定辊周向侧面上开设有用于所述驱动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定辊后与所述动辊固定连接,所述支架与所述驱动杆之间设置有驱动组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塑料侧面被挤压固定,实现塑料表面被展平,提升塑料印刷质量。

A print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刷机
本技术涉及包装袋生产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印刷机。
技术介绍
包装袋是指用于包装各种用品的袋子,使货物在生产运输过程中方便运输,容易存储,包装袋是生产中最常见的产品之一,为了加工包装袋,且适用于不同商家的使用,需要先对卷装的塑料进行印刷染色,再对染色之后的塑料进行切割,完成塑料袋的制作;目前使用的印刷机工作原理是,先将要印刷的文字和图像制成印版,装在印刷机上,然后由人工或印刷机把墨涂覆于印版上有文字和图像的地方,再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薄膜塑料上。针对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6242660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包装袋印刷机的输纸机构,包括导轨,导轨为两根,两根导轨上均活动连接有直线电机,直线电机的顶端设有托辊支架,托辊支架之间设有托辊,托辊支架的两侧设有L型连接杆,L型连接杆的端部设有第一电动伸缩杆,该包装袋印刷机的输纸机构设有第二电动伸缩杆,通过调节第二电动伸缩杆,来控制第二支架上的上对碾滚轴与横梁上的下对碾滚轴之间的距离,以此来输出不同厚度的包装袋,且压力传感器用来检测导向滚轴与对碾滚轴之间包装袋所受到的张力,通过导轨调节托辊与导向滚轴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包装袋所受张力的大小,该包装袋印刷机的输纸机构灵活度高,适宜于大规模的印刷加工。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不同规格后的塑料通过上对碾滚轴与下对碾滚轴之间,由于薄膜塑料仅仅依靠张力作用使其张紧,薄膜塑料在输送过程中容易发生位置偏移,导致薄膜塑料发生褶皱,表面不平整的薄膜塑料在印刷过程中发生重印等质量问题,造成对包装袋成品的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印刷机,其具有对塑料进行挤压固定效果,实现对塑料表面的展平效果,提高塑料印刷质量。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印刷机,包括机体以及若干组与所述机体转动连接的输送辊,所述机体设置有用于塑料张紧的张力辊,所述机体位于所述张力辊与所述输送辊之间固定连接有两组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连接有两组定辊,所述定辊转动连接有用于与塑料上表面抵接的第一压紧轮;所述支架滑动连接有两组动辊,所述动辊转动连接有用于与塑料下表面抵接的第二压紧轮,所述第一压紧轮周向侧面与所述第二压紧轮周向侧面均与塑料所在平面相切;所述支架滑动连接有两组驱动杆,所述定辊周向侧面上开设有用于所述驱动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定辊后与所述动辊固定连接,所述支架与所述驱动杆之间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一压紧轮与所述第二压紧轮对塑料实现挤压牵扯的驱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给驱动杆组件朝向下的作用力,驱动杆穿过定辊后朝向下运动,动辊被驱动向下运动,第二压紧轮与第一压紧轮之间的间距增大,将塑料侧面放置在第一压紧轮以及第二压紧轮之间的位置,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塑料被挤压固定,实现对塑料的挤压展平效果,塑料通过输送辊后运动至张力辊位置,在张力辊以及输送辊的作用下,塑料被拉直且输送至印刷工序完成印刷工作。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驱动杆端部固定连接的手柄以及弹性恢复件,所述弹性恢复件套设于所述驱动杆外,所述弹性恢复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手柄以及所述定辊的周向侧面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给手柄施加朝向下的作用力,动辊带动第二压紧轮朝向下运动,弹性恢复件被压缩,在弹性恢复件恢复原形作用下,驱动杆被驱动朝向上运动,动辊跟随驱动杆向上运动,第二压紧轮运动至与第一压紧轮挤压的位置,实现对塑料挤压展平的效果。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压紧轮以及所述第二压紧轮分别与塑料不同表面抵接时所述弹性恢复件处于压缩状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压紧轮的支撑作用力为弹性恢复件的恢复原形的作用力,确保第二压紧轮对塑料的挤压稳固效果。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辊远离于所述第二压紧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支架上开设有用于所述凸块滑动连接的滑槽,所述凸块长度尺寸大于所述滑槽开口处的尺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朝向远离滑槽的运动被支架限制,凸块沿着滑槽长度方向运动,确保第二压紧轮的运动方向稳定。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压紧轮以及所述第二压紧轮周向侧面上均套设有具有弹性性能的橡胶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压紧轮与第二压紧轮挤压时,橡胶套发生变形,且橡胶套表面光滑,确保塑料表面的平整效果。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张力辊上套设有两组用于限制薄膜运动方向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上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限位环后与所述张力辊周向侧面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两组限位环相对位置,限制塑料运动方向,螺栓与张力辊抵接时,限位环的位置被固定。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张力辊周向侧面上远离于塑料的位置设置有若干组凹口,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限位环后插接于所述凹口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穿过限位环后插接于凹口内,确保对限位环的固定稳固效果。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压紧轮端面圆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压紧轮端面圆直径,所述第一压紧轮以及所述第二压紧轮宽度尺寸相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体积大的第二压紧轮在塑料下方运动,第一压紧轮在塑料上方固定不动,减小第一压紧轮占用机体的空间。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驱动杆推送动辊朝向下运动,弹性恢复件被压缩,动辊带动第二压紧轮朝向远离第一压紧轮方向运动,将塑料的侧面放置在第一压紧轮以及第二压紧轮之间,撤掉驱动杆的作用力,在弹性恢复件的作用下,第二压紧轮朝向上运动,凸块在滑槽内朝向上运动,第一压紧轮以及第二压紧轮之间相互挤压,实现对塑料侧面的挤压固定效果。(2)调节两组限位环之间的位置,驱动螺栓转动且穿过限位环后插接于凹口内,实现对塑料运动方向的限制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上视图;图3是图2中A-A剖视的部分示意图。附图标记:1、机体;2、输送辊;3、张力辊;4、支架;5、定辊;6、第一压紧轮;7、动辊;8、第二压紧轮;9、驱动杆;10、通孔;11、弹性恢复件;12、滑槽;13、凸块;14、限位环;15、螺栓;16、凹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印刷机,包括机体1以及若干组输送辊2,输送辊2的两端均与机体1转动连接,输送辊2用于导向塑料运动的方向,机体1转动连接有用于确保塑料张紧的张力辊3,在张力辊3与输送辊2之间的作用下,塑料被牵引拉直,塑料在从输送辊2的周向侧面滑过后被张力辊3牵引拉直,塑料被后续印刷工序完成印刷工序。参照图2和图3,塑料在进入到印刷工序之前需要确保塑料表面平整,塑料表面发生褶皱影响印刷后的成品,为了确保塑料表面平整,机体1位于张力辊3与输送辊2之间固定连接有两组支架4,支架4沿着机体1朝向塑料的方向进行延伸,支架4上固定连接有两组定辊5,定辊5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塑料运动方向,定辊5靠近于塑料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压紧轮6,第一压紧轮6用于与塑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刷机,包括机体(1)以及若干组与所述机体(1)转动连接的输送辊(2),所述机体(1)设置有用于塑料张紧的张力辊(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位于所述张力辊(3)与所述输送辊(2)之间固定连接有两组支架(4),所述支架(4)上固定连接有两组定辊(5),所述定辊(5)转动连接有用于与塑料上表面抵接的第一压紧轮(6);/n所述支架(4)滑动连接有两组动辊(7),所述动辊(7)转动连接有用于与塑料下表面抵接的第二压紧轮(8),所述第一压紧轮(6)周向侧面与所述第二压紧轮(8)周向侧面均与塑料所在平面相切;/n所述支架(4)滑动连接有两组驱动杆(9),所述定辊(5)周向侧面上开设有用于所述驱动杆(9)穿过的通孔(10),所述驱动杆(9)与所述定辊(5)后与所述动辊(7)固定连接,所述支架(4)与所述驱动杆(9)之间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一压紧轮(6)与所述第二压紧轮(8)对塑料实现挤压牵扯的驱动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机,包括机体(1)以及若干组与所述机体(1)转动连接的输送辊(2),所述机体(1)设置有用于塑料张紧的张力辊(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位于所述张力辊(3)与所述输送辊(2)之间固定连接有两组支架(4),所述支架(4)上固定连接有两组定辊(5),所述定辊(5)转动连接有用于与塑料上表面抵接的第一压紧轮(6);
所述支架(4)滑动连接有两组动辊(7),所述动辊(7)转动连接有用于与塑料下表面抵接的第二压紧轮(8),所述第一压紧轮(6)周向侧面与所述第二压紧轮(8)周向侧面均与塑料所在平面相切;
所述支架(4)滑动连接有两组驱动杆(9),所述定辊(5)周向侧面上开设有用于所述驱动杆(9)穿过的通孔(10),所述驱动杆(9)与所述定辊(5)后与所述动辊(7)固定连接,所述支架(4)与所述驱动杆(9)之间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一压紧轮(6)与所述第二压紧轮(8)对塑料实现挤压牵扯的驱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驱动杆(9)端部固定连接的手柄以及弹性恢复件(11),所述弹性恢复件(11)套设于所述驱动杆(9)外,所述弹性恢复件(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手柄以及所述定辊(5)的周向侧面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瑛王青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宇洋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