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垂直起降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6711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垂直起降飞行器,包括机身和机翼,机翼垂直设置在机身上,飞行器前端设置有螺旋桨,螺旋桨与机身内的主发动机传动连接,机身内设置有若干变距舵机,机身内设置有涵道风扇,涵道风扇与增压电机传动连接,涵道风扇与导流管连接,导流管对称设置在机翼内,导流管末端设置有喷管,机翼外侧均设置有副翼,且内侧均设置有襟翼,机身末端设置有起落架;还包括飞行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主发动机、变距舵机、风扇增压机、副翼、襟翼、起落架和通信系统均与飞行控制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单发动力进行垂直起降,具有高机动性、长航时、高载荷、低诱导阻力的特点。

New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垂直起降飞行器
本技术属于飞行器
,具体涉及到一种新型垂直起降飞行器。
技术介绍
垂直起降飞行器由于场地要求低,只需要很小的平地就可以垂直起降,近年来深受青睐。垂直起降飞行器减少或基本摆脱了对跑道的依赖,只需要很小的平地就可以拔地而起和垂直着陆,所以在战争中飞机可以分散配置,便于灵活出击、转移和伪装隐蔽,不易被敌方发现,出勤率也大幅提高,并且对敌方的打击具有很高的突然性,大大提高了飞机的战场生存率。目前我国基于四旋翼平台的固定翼垂直起降方案已较成熟,三轴、二轴控制和舵面控制的单发固定翼航模也屡见报刊。但由于发动机限制,大尺寸的无人机方案都难以实施。基于此,本技术方案提出一种单发动力垂直起降固定翼方案,既兼具了传统直升机高机动性的优点,又拥有固定翼长航时、高载荷的特点,同时能根据现有条件实现大尺寸机体验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垂直起降飞行器,以单发动力进行垂直起降,具有高机动性、长航时、高载荷、低诱导阻力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垂直起降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和机翼(2),所述机翼(2)垂直设置在所述机身(1)上,所述飞行器前端设置有螺旋桨(4),所述螺旋桨(4)与所述机身(1)内的主发动机传动连接,所述机身(1)内设置有若干变距舵机,所述机身(1)内设置有涵道风扇(3),所述涵道风扇(3)与增压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涵道风扇(3)与导流管(7)连接,所述导流管(7)对称设置在所述机翼(2)内,所述导流管(7)末端设置有喷管(8),所述机翼(2)外侧均设置有副翼(6),且内侧均设置有襟翼(5),所述机身(1)下部设置有起落架(9);还包括飞行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所述主发动机、所述变距舵机、所述涵道风扇(...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垂直起降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和机翼(2),所述机翼(2)垂直设置在所述机身(1)上,所述飞行器前端设置有螺旋桨(4),所述螺旋桨(4)与所述机身(1)内的主发动机传动连接,所述机身(1)内设置有若干变距舵机,所述机身(1)内设置有涵道风扇(3),所述涵道风扇(3)与增压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涵道风扇(3)与导流管(7)连接,所述导流管(7)对称设置在所述机翼(2)内,所述导流管(7)末端设置有喷管(8),所述机翼(2)外侧均设置有副翼(6),且内侧均设置有襟翼(5),所述机身(1)下部设置有起落架(9);还包括飞行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所述主发动机、所述变距舵机、所述涵道风扇(3)、所述副翼(6)、所述襟翼(5)、所述起落架(9)和所述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光强曾体贤李志西李和婷张要辉廖星
申请(专利权)人:西华师范大学南充云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