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沿岸贻贝污损治理的制剂及使用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396274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污损治理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沿岸贻贝污损治理的制剂,其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磷酸二氢钠20‑25%,磷酸氢二钠10‑15%,纳米氧化锌5‑10%,纳米氧化铁5‑10%,氯化钙40‑60%,将各组分粉末充分混合后得到本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制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将该制剂泼洒至待治理的目标水体中,第一次泼洒后每隔三日再次泼洒等量的该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制剂在治理海洋生物污损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沿岸贻贝污损治理的制剂,能够有效削弱贻贝污损的附着强度,且其成本低,制备简单,使用简便,能够适用于沿岸贻贝污损严重地带,对贻贝污损的清理工作有良好的辅助效果。

A preparation for pollution control of coastal mussels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沿岸贻贝污损治理的制剂及使用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污损治理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用于沿岸贻贝污损治理的制剂及使用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海洋生物污损,是由海洋污损生物(如藤壶、贻贝、牡蛎等)在水下设备(如船体、管道、石油平台等)上附着,进而对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损害的现象。很多沿岸地区的重要设施,例如排水口、堤坝、港口等,很容易遭受到野生贻贝的附着、侵蚀。此类贻贝繁殖快、个体小,无任何经济价值,且易于在水管、发电站进水系统、下水管道、船体外壳、螺旋推进器、热交换器、栅栏、渔业网箱等的水下部分附着,堵塞管道或附着在水面下的物体上,从而影响其正常工作。每年由海洋生物污损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几十亿元之多,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对于海洋生物污损如贻贝污损的有效治理刻不容缓。目前,对于该类生物污损的防御措施有很多。大多是采用一些抗污损制剂进行防治,例如中国专利号为CN110078720A的专利公开了卤代苯并呋喃-香豆素衍生物及其在制备抗污损剂中的应用,其主要是利用松香1份、丙烯酸树脂2-3份、二氧化钛2份、膨润土1份、卤代苯并呋喃-香豆素衍生物0.1-1.0份制成的涂料对沿岸目标表面进行涂抹保护;此外,例如中国专利号为CN108658973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内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海洋防污剂的用途,其主要是利用一种内酰胺类化合物作为制备抗海洋生物污损涂料中的应用。但是,这些抗污损剂都只针对生物污损发生前的预防,对于生物污损发生后的治理,目前还鲜有报道。且这些抗生物污损方法成本高,抗污损剂的使用及制备过程繁琐,不适用于已经形成生物污损的地区。因此,寻找一种高效、便捷的生物污损治理的方法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抗生物污损剂的使用方法复杂,成本高且均对已经形成生物污损的地区无效等缺点,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已经形成生物污损地带,成本低,制备和使用方便的用于沿岸贻贝污损治理的制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用于沿岸贻贝污损治理的制剂,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上述组分中,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能够控制并适当降低水体的pH值,打破贻贝体内酸碱平衡,削弱其能量供应;纳米氧化锌和纳米氧化铁能够减少贻贝足丝的分泌,腐蚀已形成的贻贝足丝,从而降低贻贝的附着力;氯化钙在水体中以钙离子的形式存在,钙离子能加强贻贝对纳米材料的吸收,加强纳米氧化锌和纳米氧化铁对贻贝足丝的削弱作用。该制剂能够适用于沿岸贻贝污损严重地带,并且能够有效削弱贻贝污损的附着强度,对贻贝污损的清理工作有良好的辅助效果。其中,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的含量比例变化主要由治理目标水体的pH而定。若水体pH偏高,则磷酸二氢钠的含量比例适当提高,反之则磷酸氢二钠的含量比例适当提高。作为优选,纳米氧化锌的颗粒粒径为15-35nm。由于粒径对纳米颗粒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颗粒粒径为15-35nm的纳米氧化锌的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更容易被沿岸污损生物吸收、对沿岸污损生物能造成更大的生物氧化影响。作为优选,纳米氧化铁的颗粒粒径为25-45nm。由于粒径对纳米颗粒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颗粒粒径为25-45nm的纳米氧化铁的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更容易被沿岸污损生物吸收、对沿岸污损生物能造成更大的生物氧化影响。作为优选,纳米氧化锌的晶体结构为不规则型,纳米氧化铁的晶体结构为球型。纳米氧化铁和纳米氧化锌有多种晶体结构,其中球型纳米氧化铁和不规则型的纳米氧化锌的产量最大,价格相对较低,能够有效控制成本。作为优选,该制剂由各组分粉末充分混合后得到。该制剂制备成本低,制备过程非常简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用于沿岸贻贝污损治理的制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将该制剂泼洒至待治理的目标水体中,第一次泼洒后每隔三日再次泼洒等量的该制剂。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涂料在使用时需要涂抹,会消耗工作者的大量精力和时间,工作效率慢,治理成本高,该制剂的使用方法非常便捷,直接将该制剂泼洒至治理目标水体中即可,简单有效,治理效率高,成本低。作为优选,第一次泼洒后的治理时间不超过15天。由于一般是在开放海域进行投放,该治理制剂的有效浓度会逐渐降低,为了让该治理制剂始终保持在有效浓度,因此处理时间不超过15天;此外,该治理制剂对沿岸污损生物产生作用的时间通常在7-10天左右,而时间超过15天后效果反而会相对较差,因此治理时间不宜超过15天。作为优选,每次泼洒用量为每平方米水域投入10-20g该制剂。每平方米水域投入10-20g,确保该制剂保持能够保持在有效浓度。作为优选,治理前的目标水体的pH值为7.6-7.8。由于海水的pH通常在8.1左右,相对较低的pH值能够削弱沿岸污损生物的生理机能,打破体内酸碱平衡,削弱其能量供应,从而促进其对该治理制剂的吸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用于沿岸贻贝污损治理的制剂在治理海洋生物污损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治理制剂能够应用在治理海洋生物污损中,成本低,使用便捷。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沿岸贻贝污损治理的制剂,能够针对贻贝的生物特性,从贻贝的能量供应和附着力入手,有效削弱贻贝污损的附着强度,能够适用于沿岸贻贝污损严重地带,对贻贝污损的清理工作有良好的辅助效果,且其成本低,制备简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用于沿岸贻贝污损治理的制剂的使用方法,使用方法简单,高效便捷;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用于沿岸贻贝污损治理的制剂在治理海洋生物污损中的应用,该应用成本低,使用便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用于沿岸贻贝污损治理的制剂,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上述组分中,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能够控制并适当降低水体的pH值,打破贻贝体内酸碱平衡,削弱其能量供应;纳米氧化锌和纳米氧化铁能够减少贻贝足丝的分泌,腐蚀已形成的贻贝足丝,从而降低贻贝的附着力;氯化钙在水体中以钙离子的形式存在,钙离子能加强贻贝对纳米材料的吸收,加强纳米氧化锌和纳米氧化铁对贻贝足丝的削弱作用。该制剂能够适用于沿岸贻贝污损严重地带,并且能够有效削弱贻贝污损的附着强度,对贻贝污损的清理工作有良好的辅助效果。纳米氧化锌的平均颗粒粒径为25nm。由于粒径对纳米颗粒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颗粒粒径为25nm的纳米氧化锌的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更容易被沿岸污损生物吸收、对沿岸污损生物能造成更大的生物氧化影响。纳米氧化铁的平均颗粒粒径为35nm。由于粒径对纳米颗粒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颗粒粒径为35nm的纳米氧化铁的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更容易被沿岸污损生物吸收、对沿岸污损生物能造成更大的生物氧化影响。实施例2一种用于沿岸贻贝污损治理的制剂,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纳米氧化锌的平均颗粒粒径为25nm。由于粒径对纳米颗粒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颗粒粒径为25nm的纳米氧化锌的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沿岸贻贝污损治理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沿岸贻贝污损治理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沿岸贻贝污损治理的制剂,其特征在于:纳米氧化锌的颗粒粒径为15-35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沿岸贻贝污损治理的制剂,其特征在于:纳米氧化铁的颗粒粒径为25-45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沿岸贻贝污损治理的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制剂由各组分粉末充分混合后得到。


5.基于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用于沿岸贻贝污损治理的制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该制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广绪管晓帆施巍韩毓唐彧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