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映镝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油漆、涂料、水体和木材的杀菌杀藻增效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5316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油漆、涂料、水体和木材的杀菌杀藻增效组合物。该组合物,其由二硫氰基甲烷与纳米银组合而成,二者的重量比为0.5~8∶1组合而成。该组合物具有高效杀菌杀藻效果,于加入油漆和涂料中能防止油漆和涂料生霉、长藻,处理木材能防止腐烂,处理水体能杀灭微生物和藻,低成本,持效期长。

A bactericidal and Algaecidal synergism composition for paint, paint, water and wood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油漆、涂料、水体和木材的杀菌杀藻增效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油漆、涂料、水体和木材的杀菌杀藻增效组合物,属农药
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专利技术的组合物用于油漆、涂料、水体和木材的杀菌杀藻的用途。
技术介绍
:水体的污染导致藻类爆发,管道中水体细菌繁殖导致污泥膨胀,导致管道堵塞在潮湿环境下,墙体涂料常常出现发霉现象。船外壳长藻生菌,影响其使用寿命,在船体外壳油漆中添加灭生剂能有效防止藻和菌的滋生。二硫氰基甲烷是光谱的杀灭细菌、真菌和藻药剂,对环境友好。纳米银具杀藻杀菌作用,而且效果持久,对安全。专利技术人经研究发现,二硫氰基甲烷与纳米银进行复配具有非常明显的增效作用,显著地提高对细菌、真菌和藻的杀灭作用,而且持效期长,可用于油漆、涂料、水体和木材的杀菌杀藻的用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用于油漆、涂料、水体和木材一种水体的杀菌杀藻组合物,其含有二硫氰基甲烷和纳米银,其即能杀灭菌和藻,又降低使用量,而且持效期长。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油漆、涂料、水体和木材的杀菌杀藻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活性组分二硫氰基甲烷和纳米银,其中二硫氰基甲烷和纳米银重量配合比为0.5~8∶1。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二硫氰基甲烷烷与纳米银混用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的增效作用供试的藻种: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试验处理:根据预试验结果,二硫氰基甲烷单用处理浓度设0.5、2和4μg/L,纳米银单用处理设0.5和1mg/L,二硫氰基甲烷+纳米银设0.5+0.5(1∶1)、2+0.5(2∶1)、4+0.5(8∶1)、0.5+1(0.5∶1)、2+1(2∶1)和4+1(4∶1)mg/L六个比例。另设一个不用药的对照。。每处理重复4次数。试验方法:室内用营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将处理药剂按设计处理的剂量添加藻培养液中。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处理后14天测定铜绿微囊藻叶绿素的含量,根据铜绿微囊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来评价杀藻的活性。按下式计算抑制率:抑制率(%)=(对照叶绿素的含量-处理叶绿素的含量)/对照叶绿素的含量×100理论抑制率(E)按下式计算:E(%)=二硫氰基甲烷抑制率+(100-二硫氰基甲烷抑制率)*纳米银抑制率/100混用的相互作用效应的判断:实际抑制率>理论抑制率,表明增效作用;实际抑制率=理论抑制率,表明加成作用;实际抑制率<理论抑制率,表明拮抗作用。结果分析与讨论二硫氰基甲烷单用0.5、2和4μg/L,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2%、56%和71%;纳米银单用0.5和1mg/L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8%和53%(表1)。二硫氰基甲烷和纳米银6+0.5(12∶1)、12+0.5(24∶1)、18+0.5(36∶1)、6+1(6∶1)、12+1(12∶1)和18+1(18∶1)mg/L六个混用处理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实际抑制率分别为72%、88%、91%、84%、93%和95%,六个混用的实际生长抑制率均比理论抑制率高出8%-14%(表1)。该结果表明二硫氰基甲烷和纳米银在0.5~8∶1比例范围内混用铜绿微囊藻表现为增效作用。表1.二硫氰基甲烷和纳米银混用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增效作用实施例2:二硫氰基甲烷和纳米银混期对褐腐菌的增效作用供试木材腐烂菌种:褐腐菌(密粘褶菌Gloeophyllumtrabeum)。试验处理:根据预试验结果,二硫氰基甲烷单用处理浓度设0.5、2和4μg/L,纳米银单用处理设0.5和1mg/L,二硫氰基甲烷+纳米银设0.5+0.5(1∶1)、2+0.5(2∶1)、4+0.5(8∶1)、0.5+1(0.5∶1)、2+1(2∶1)和4+1(4∶1)mg/L六个比例。另设一个不用药的对照。每处理重复4次数。抑菌性试验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按试验设计的浓度处理,将二硫氰基甲烷和纳米银混入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中。在培养皿接种直径为8的褐腐菌,将培养皿在28℃、80%相对湿度的生化培养箱中培养14天后。记录菌圈直径。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接种后14天测定菌圈直径,根据菌圈直径大小来评价对褐腐菌的活性。按下式计算抑制率:抑制率(%)=(对照菌圈直径-处理菌圈直径)/对照菌圈直径×100理论抑制率(E)按下式计算:E(%)=二硫氰基甲烷抑制率+(100-二硫氰基甲烷抑制率)*纳米银抑制率/100混用的相互作用效应的判断:实际抑制率>理论抑制率,表明增效作用;实际抑制率=理论抑制率,表明加成作用;实际抑制率<理论抑制率,表明拮抗作用。结果分析与讨论二硫氰基甲烷单用0.5、2和4μg/L,对褐腐菌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6%、47%和62%;纳米银单用0.5和1mg/L对褐腐菌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1%和32%(表2)。二硫氰基甲烷和纳米银6+0.5(12∶1)、12+0.5(24∶1)、18+0.5(36∶1)、6+1(6∶1)、12+1(12∶1)和18+1(18∶1)mg/L六个混用处理对褐腐菌生长实际抑制率分别为56%、67%、83%、61%、73%和82%,六个混用的实际生长抑制率均比理论抑制率高出6%-13%(表2)。该结果表明二硫氰基甲烷和纳米银在0.5~8∶1比例范围内混用褐腐菌表现为增效作用。表2.二硫氰基甲烷和纳米银混用对褐腐菌(密粘褶菌Gloeophyllumtrabeum)增效作用实施例3:80%二硫氰基甲烷和纳米银混剂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活性增效作用供试细菌菌种: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试验处理:根据预试验结果,二硫氰基甲烷单用处理浓度设0.5、2和4μg/L,纳米银单用处理设0.5和1mg/L,二硫氰基甲烷+纳米银设0.5+0.5(1∶1)、2+0.5(2∶1)、4+0.5(8∶1)、0.5+1(0.5∶1)、2+1(2∶1)和4+1(4∶1)mg/L六个比例。另设一个不用药的对照。每处理重复4次数。试验方法: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取50mL的三角瓶,分别加入19mL已灭菌的液体培养基,再分别加入所处理的药剂,并接入1mL菌液。在37℃恒温摇床上振荡8h后,取100μL稀释后菌悬液均匀涂在平板上,倒置于37℃的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培养24h,观察其结果。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接种后14天计数菌落,根据菌落多少来评价对大肠杆菌的活性。按下式计算抑制率:抑制率(%)=(对照菌落数-处理菌落数)/对照菌落数×100理论抑制率(E)按下式计算:E(%)=二硫氰基甲烷抑制率+(100-二硫氰基甲烷抑制率)*纳米银抑制率/100混用的相互作用效应的判断: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油漆、涂料、水体和木材的杀菌杀藻增效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二硫氰基甲烷与纳米银组合而成,二者的重量比为0.5~8∶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油漆、涂料、水体和木材的杀菌杀藻增效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二硫氰基甲烷与纳米银组合而成,二者的重量比为0.5~8∶1。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映镝秦怀林苏亮星
申请(专利权)人:王映镝秦怀林苏亮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