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健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5498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1:00
一种保健枕,涉及日常生活用具技术领域,包括枕体,枕体内设有呈S形迂回设置的通气管,通气管位于枕体的内顶面处,通气管的一端封口设置,另一端通过进气管连接气源,通气管上开设有散气孔,散气孔倾斜设置,且通气管处于相邻的两行上的散气孔朝向相反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的无法对人体仰睡时产生的热和湿气及时排出,易滋生细菌,产生瘙痒,进而影响了睡眠质量;产生的噪音,由其的影响了习惯性失眠,睡觉浅的人群的睡眠质量;及无法对头部起到柔性支撑的问题。

A health pil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健枕
本技术涉及日常生活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保健枕。
技术介绍
床枕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常规的床枕通常为内含填充材料的织物罩。这些填充材料包括羽毛、羽绒、合成聚合物纤维、泡沫碎片、记忆棉以及固体乳胶。众所周知,枕头帮助人们在坐着时休息或睡觉。但是,这种现有技术的旅行枕头都具有这样共同的缺点,诸如:笨重;在使用者的颈部和头部与枕头之间产生热和湿气;以及一般不能足够或舒适地支撑人的头部;目前,公知的枕头有各种各样,如矫正睡姿的枕头、软充填材料枕头、理疗枕头及各种模质泡沫枕头,这些枕头就其不同特点分别存在下列不足:矫正睡姿的枕头。这类枕头则以鼓励人们仰卧位置睡眠。该类枕头使人们在睡眠时仰面朝上,这样睡姿极易产生呼吸问题,特别是对于患有舌头和软组织向后坠阻塞呼吸空气流通的人,或呼吸道通道变窄睡眠打鼾的人,这种仰卧睡姿是有很大危险的。患有上述阻塞呼吸道病症的人群,需要的正确的睡姿是侧昏睡态或伏式睡眠,以避免仰卧睡姿,而恰恰这些矫正睡姿的枕头在一定程度上使入睡者定位于其设计限定的位置,但在实际睡眠中睡眠者在感到不适时还会自然移动将面部侧位,或直接将面部转向枕头中,使得鼻子的呼吸通道部分或全部阻塞,使人短暂窒息而猛然醒来或造成更危险的窒息而亡。一些人为了适应其伏式睡眠的姿势,试图将双手放在头下,在上下臂间形成的空间借以来补偿呼吸空间的不足及不适,这种睡姿虽对睡眠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手臂在头部的压迫下,很快会产生手臂供血不足出现麻木现象,促使睡眠者被迫而醒。目前,多数治疗枕头都会使睡眠者的头部被支撑保持在一个不尽合理和不自然的位置,使人不能得到一种舒适的睡眠;这些方法均不可避免的使局部受力过重,造成很不舒适的睡眠,并且在睡眠时的移动很容易堵塞呼吸通道造成危险的阻塞性睡眠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公开了一个申请号为CN201110286770.3的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包括枕头体、枕头罩、左侧挡板、右侧挡板、枕头体内支撑架、安全变压器。枕头体内支撑架置于枕头体内,枕头体置于枕头罩里,枕头体和枕头体内支撑架两端中间位置有一贯通的通风洞,枕头体、枕头体内支撑架和枕头罩的上面开有与枕头体的通风洞贯通的伏睡透气口和辅助透气孔。伏睡枕头其中一侧挡板置有的微风扇可以向枕头的伏睡透气口送风,确保人们趴伏与伏睡枕头伏睡透气口睡眠时呼吸顺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满足科学合理的伏睡或侧睡需求,但是该枕头在使用过程中逐渐的发现以下不足:第一,众所周知,枕头的最基本的功能便是首先对头部进行一个稳定的支撑,然后再进行其他的辅助功能的改进,但是该方案中的枕头在其枕头的中心处设有大的透气孔,该孔导致无法实现对人体头部起到一个稳定的支撑,使得降低了使用的舒适度。第二,人体在使用枕头入睡时,尤其是夏天及爱出汗的人来说,颈部和头部与枕头之间产生热和湿气,如果热和湿气不能及时散发排出,这便容易使头部滋生细菌,产生瘙痒的现象,人体在睡觉时,手挠头部,势必会影响睡眠质量,该枕头设有大透气孔虽能实现透气作用,但是该透气作用只局限于局域的地方,由其是对伏睡的人体来说由其管用,但是对仰睡的人体来说,该透气孔受枕骨及头部的覆盖,会影响其透风效果,无法将患者产生的热和湿气及时的排出。第三,该枕头在侧部设有通风风扇,其中由于风扇转动会长期积灰,久而久之噪音变增大,影响人体的睡眠质量,尤其是习惯性失眠,睡觉浅的人来说,更加的不适应。第四,该枕头由于设置有风扇,使其枕头内腔为硬质的空腔,使得人体在使用枕头时,无法起到柔性的支撑的作用。由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保健枕,用以解决传统技术中的枕头无法对人体仰睡时产生的热和湿气及时排出,易滋生细菌,产生瘙痒,进而影响了睡眠质量;产生的噪音,由其的影响了习惯性失眠,睡觉浅的人群的睡眠质量;及无法对头部起到柔性支撑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保健枕,包括枕体,所述枕体内设有呈S形迂回设置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位于所述枕体的内顶面处,所述通气管的一端封口设置,另一端通过进气管连接气源,所述通气管上开设有散气孔,所述散气孔倾斜设置,且所述通气管处于相邻的两行上的所述散气孔朝向相反设置。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枕体内设有设有柔性储物盒,并通过所述柔性储物盒的内腔形成储物空间,所述柔性储物盒内设有药包,所述柔性储物盒的顶面通过连管连通于所述通气管内。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柔性储物盒的顶面还通过分气管连通于所述枕体内。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散气孔的倾斜45°设置。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柔性储物盒内设有升温板,所述升温板设置于柔性储物盒的内底面上。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通气管内还设有竖向设置的撑拉体,且所述撑拉体的纵截面呈三角形设置。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柔性储物盒的侧壁上设有取放口,所述取放口处铰接有开合板。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枕体上还开设有长条式开口,所述长条式开口处设有用以控制开合的拉链。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枕体内设有承托板,所述通气管胶粘于所述承托板上。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进气管的长度为1500mm。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气源为静音气泵,所述静音气泵的输气端连接所述进气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不同方向的散气,可以快速的对人体产生的热和湿气排出,防止因细菌滋生,导致出现瘙痒现象,使使用者处于一个清爽干燥的环境中睡眠;实现静音通风通气,降低因噪音对习惯性失眠,睡觉浅的人群的影响;且对头部起到柔性支撑的作用;其中气源远离枕头,可以有效降低噪音的影响;利用药包可以放置助眠的药物,提高睡眠的舒适度;实现辅助升温,可以配合药物里药性的快速散发;提高助眠效率;简化工序,节省了人工劳动力,方便快捷;简化随动部件,降低工作过程中的故障率的发生;提高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部件少,工序简便,且故障率低;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通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散气孔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枕体;2-通气管;3-承托板;4-分气管;5-连管;6-柔性储物盒;7-药包;8-升温板;9-进气管;10-气源;11-散气孔;12-撑拉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保健枕,包括枕体1,其中枕体1采用透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健枕,包括枕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1)内设有呈S形迂回设置的通气管(2),所述通气管位于所述枕体(1)的内顶面处,所述通气管(2)的一端封口设置,另一端通过进气管(9)连接气源(10),所述通气管(2)上开设有散气孔(11),所述散气孔(11)倾斜设置,且所述通气管(2)处于相邻的两行上的所述散气孔(11)朝向相反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健枕,包括枕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1)内设有呈S形迂回设置的通气管(2),所述通气管位于所述枕体(1)的内顶面处,所述通气管(2)的一端封口设置,另一端通过进气管(9)连接气源(10),所述通气管(2)上开设有散气孔(11),所述散气孔(11)倾斜设置,且所述通气管(2)处于相邻的两行上的所述散气孔(11)朝向相反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健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1)内设有设有柔性储物盒(6),并通过所述柔性储物盒(6)的内腔形成储物空间,所述柔性储物盒(6)内设有药包(7),所述柔性储物盒(6)的顶面通过连管(5)连通于所述通气管(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健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储物盒(6)的顶面还通过分气管(4)连通于所述枕体(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健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气孔(11)的倾斜45°设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金涛任振山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千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