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袁荣长专利>正文

一种强力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5426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强力燃烧器,包括炉台、涡流盘组、雾化管、化油接头及油气量的调控装置等,其特征为:化油接头为一装于供气管内带进出气口及集气口的三通,进口内设一油嘴;雾化管出口端与和供油管相接的撑管相连;涡流盘组包括上环盖、油气分流环、下盘盖及空气分流盘,并与供油喷管依序串装;油气分流环上设有等距油气排放槽,且与上环盖及下盘盖相互塔叠成油气腔槽;空气分流盘制成中空盘状,其顶面与底面设有环周等距槽道。(*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强力燃烧器,特别是利用低成本的溶剂油来取代已知较高成本的瓦斯、柴油、煤油或是重油作为燃媒的燃烧器。溶剂油又称通用溶剂(Multi-Purpose Mineral Spirit),其特性为呈无色清澈液体,沸点界于60~138℃,比重<0.6,不溶于水,燃烧时无烟、无臭,且比瓦斯安全;溶剂油是从原油中经提炼酒精、汽油、柴油及煤油等以后的剩余溶剂,因此价格非常低廉,尤其是与传统各种燃烧器中所使用的瓦斯、柴油或煤油等燃媒相比,溶剂油的价格甚至还低于最廉价的瓦斯燃气,目前仅有利用溶剂油来作为擦拭剂或调漆溶剂使用,消耗量还低于产量,因此形成供过于求的现象,造成油料提炼业者大量屯积且滞销的困扰。目前尚未见有使用溶剂油来作为燃烧器的燃媒使用的技术,但已知的使用柴油、煤油或是重油的燃烧器,它们是利用将油雾化的技术来促进燃油燃烧,然其雾化燃油的手段,通常是靠油泵增压,使燃油自喷嘴处雾化喷出,进而利于点火引燃形成加热火焰。这种雾化燃油的方式固然可行,但是油泵的成本极高,且燃油具侵蚀性,导致油泵的使用寿命普遍下降,若是引用在一般性的燃烧器上装配使用,使用者的接受度必定不高,且降低了耐用性与价格竞争力,极为不合适。此外,燃烧器中雾化燃油的手段,有利用强制性空气来吹混雾化燃油的,其装置方式主要是在强制空气的给风口进侧叉接一进油嘴,利用风压来抽吸并吹化燃油成雾状,并直接喷至燃烧室内点火燃烧。这种雾化燃油的方式固然较前述使用油泵者佳,但是燃油接受吹混雾化的效果以及喷流供应方式均不甚理想,因为这种利用吹混雾化燃油的方式,缺乏促进油料粒子持续细微雾化的设计,以至于同一吹混雾化的瞬间,虽有部份燃油粒子被雾化,但仍有部份的燃油粒子尚未被雾化而呈油滴状,随后便迅急的立刻被火焰引燃,如此一来,便极易造成浪费油料及燃烧不完全的现象;再者,传统的各种燃油燃烧器中吹混雾化燃油后所形成的油气,是采用开放式直接喷流供应燃烧,并未加以导引控制其喷燃流向,以至于通常仅见及喷燃形成低温炎焰(火焰中具有大部份的浅蓝色内焰,而仅具有小部份的黄色外焰),却未见及喷燃形成有强旺的高温火焰(火焰中具有大部分的黄色外焰,并具有小部分的浅蓝色内焰),这些都是传统技术中的燃油燃烧器存在的共同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以取用廉价的溶剂油当燃媒作为出发点,设计出一种溶剂油专用燃烧器,具有良好持续雾化油滴形成油气的能力,以及形成涡旋状外层助燃空气气墙与内层燃气交混涡旋对流的效力,以便达到节省燃媒成本、利于点火、促进燃烧火焰强度、提高保焰能力、降低炉壁高温传导以防止意外遭受烫伤危险等,进而提供一种强力燃烧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强力燃烧器,包括炉台、供气管、涡流盘组、供油喷管、撑管、雾化管、化油接头及控制油量与助燃空气量的同步调控装置等;其特征为化油接头为呈现三通状,装于助燃空气的供气管内,具一水平出口、一水平进口以及另一朝顶端开放的空气集气口;水平进口内设一油嘴;雾化管出口端与炉台内挺立的一撑管相叉接,撑管并与一挺立于炉台燃烧室上的供油喷管相连接;涡流盘组包括上环盖油气分流环、下盘盖以及空气分流盘,并与供油喷管依序串装,涡流盘组4被定位于炉台燃烧室内;油气分流环上设有等距油气排放槽,且油气分流环与上环盖及下盘盖相互搭叠形成一内部的上层油气腔槽;空气分流盘制成中空盘状,其顶面与底面设有环周等距槽道。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手段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强力燃烧器,雾化管具有一供给化油接头内被吹化的油滴能保有一充分持续雾化的作用距离的特定长度。前述的强力燃烧器,油气分流环上的油气排放槽,均制成涡旋放射状。前述的强力燃烧器,空气分流盘上专供空气排放的顶面槽道与底面槽道,均制成涡旋放射状。本技术的优点及效果综上所陈,本技术所提供的以溶剂油作燃媒的强力燃烧器,确实可使用最廉价的溶剂油作为燃烧器的燃媒,同时又使燃烧器具备有良好的油气雾化效果,以及在燃烧室内产生涡旋式对流的助燃空气外层气墙与内层燃油油气,促使内层油气能保有外层充足的空气助燃,同时该外层气墙除具助燃效果外,亦具有保焰能力以及阻隔火焰热能外散的效果,可避免炉壁遭受高温传导而烫伤使用者之困,并且降低了燃油量和使用成本。据此,为能更加详述本技术,将列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一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示图;图4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的剖示图。图号说明1……油箱 11……油管2……同步调控装置 21……风量阀22……油量阀23……拨杆24……连杆 25……开闭阀3……炉台 30……燃烧室31……炉座 32……供气管33……垂向通孔 4……涡流盘组41……上环盖42……油气分流环43……下盘盖44……空气分流盘45……油气腔槽 46……油气排放槽47……顶面槽道 48……底面槽道49……空气腔槽51……供油喷管52……撑管53……喷孔6……雾化接头 60……雾化管61……水平出口62……水平进口63……空气集气口 64……油嘴65……软管7……鼓风机70……鼓风机开关 71……送风管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强力燃烧器,主要是取用低成本且于燃烧后无烟、无臭的溶剂油(又称通用溶剂,Multi-PurposeMineral Spirit)作燃媒使用,熔剂油装于油箱1内,经油管11连接至后述的同步调控装置2内,以作为燃烧器雾化燃烧的燃媒。油箱1的离地高度必须高于燃烧器的架置高度,以利于供油时形成压差,使燃油自动流入同步调控装置2内(容后详述),接受后续的雾化供流喷燃运作。燃烧器具有一炉台3,炉台3底端有炉座31,炉座31侧端设有一水平向的供气管32(如图1及图2所示),可与炉台3内的垂向通孔33相连通(如图3所示);涡流盘组4装在炉台3内的垂向通孔33上,涡流盘组4由上而下依序包含有上环盖41、油气分流环42、下盘盖43以及空气分流盘44;涡流盘组4与供油喷管51相串装,供油喷管51装于自炉座31底端挺立的撑管52上,并藉此束紧涡流盘组4能搭叠于炉台3内的垂向通孔33上(配合图2及图3所示),其中供油喷管51近顶端环侧设有喷孔53,可以接收来自撑管52的雾化油气;涡流盘组4的油气分流环42,制成具有环周等间距排列的涡旋放射状的油气排放槽46形态,且油气分流环42是与上环盖41及下盘盖43相互搭叠形成一内部的上层油气腔槽45,供油喷管51的喷孔53并对应此油气腔槽45(如图3所示);涡流盘组4的空气分流盘44制成中空盘状,具有环周等间距排列的涡旋放射状的空气排放顶面槽道47与底面槽道48;顶面槽道47是接受下盘盖43搭叠形成内部空气腔槽49,而底面槽道48是搭叠于炉内的垂向通孔33上(如图3所示);撑管52侧向对应于供气管32内,穿设有一燃油雾化管60,并促使供气管32内的雾化管60另一端与化油接头6的水平出口61相衔接,雾化接头6亦设于供气管32内(如图2及图3所示);化油接头6为呈现三通状,除水平出口61之外另具有一水平进口62以及另一朝顶端开放的空气集气口63,水平进口62内设有一油嘴64,并使油嘴64能藉软管65而衔接来自同步调控装置2内所开启供应的液态溶剂油(简称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强力燃烧器,包括炉台、供气管、涡流盘组、供油喷管、撑管、雾化管、化油接头及控制油量与助燃空气量的同步调控装置等,其特征为:化油接头为呈现三通状,装于助燃空气的供气管内,具一水平出口、一水平进口以及另一朝顶端开放的空气集气口;水平进口 内设一油嘴;雾化管出口端与炉台内挺立的一撑管相叉接,撑管并与一挺立于炉台燃烧室上的供油喷管相连接;涡流盘组包括上环盖、油气分流环、下盘盖以及空气分流盘,并与供油喷管依序串装,涡流盘组被定位于炉台燃烧室内;油气分流环上设有等距油气 排放槽,且油气分流环与上环盖及下盘盖相互搭叠形成一内部的上层油气腔槽;空气分流盘制成中空盘状,其顶面与底面设有环周等距槽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荣长
申请(专利权)人:袁荣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