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型巴氏消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5397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搅拌型巴氏消毒机,以发酵罐作为鲜奶的盛装载体,并设置在夹套的腔体内,使用时,在夹套的腔体内注入水,通过加热棒进行腔体内水的加热,加热后的水会将热量传递到发酵罐中,以实现发酵罐中鲜奶的加热,达到杀菌的作用,该消毒机中设置有搅拌器可在发酵罐底部搅拌形成漩涡,以使发酵罐内的鲜奶进行充分的热传导,以提高受热的均匀性,同时该消毒剂由控制器进行智能控制,可实现温度的精确控制;该搅拌型巴氏消毒机,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温控的精准度高、杀菌效果好等优点。

A stirring pasteuriz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搅拌型巴氏消毒机
本技术公开涉及消毒用设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搅拌型巴氏消毒机。
技术介绍
巴氏灭菌法,也称巴氏消毒法,是法国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于1862年专利技术的消毒方法。该方法主要应用于鲜奶上,用于杀灭鲜奶里含有的病菌。目前,市面上关于巴氏消毒机的种类有很多,但大多以蒸汽杀菌为主,仅少数是通过电加热水箱循环加热发酵罐的形式,以实现鲜奶的杀菌目的。但无论是蒸汽杀菌还是电加热水箱杀菌,其实质上,均是为了将鲜奶加热到一定温度范围内,使其杀灭病菌的同时仍能保持鲜奶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因此,对于巴氏消毒机而言,其温度控制以及加热的均匀性,成为影响巴氏消毒质量的重要因素。而现有的巴氏消毒机均是通过人工进行温度控制,存在控制的精度低、温度不稳定的问题,而且在加热的过程中,还存在鲜奶的受热不均,导致杀菌效果差、部分营养成分丢失等问题。因此,如何研发一种新型的巴氏消毒机,以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搅拌型巴氏消毒机,以至少解决现有的巴氏消毒机存在温度控制精度低、鲜奶受热不均、杀菌效果差等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为,一种搅拌型巴氏消毒机,该消毒机包括:壳体、夹套、发酵罐、搅拌器、加热棒、液位计、温度计以及控制器;所述壳体的上端端面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夹套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夹套的内部设置有腔体,所述夹套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进口和出口,在所述进口和出口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二电磁阀,在所述夹套的上端端面、底面以及侧壁上还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第二安装孔以及第三安装孔;所述发酵罐的下部依次穿过所述壳体上的第一安装孔以及所述夹套上的第二安装孔插设于所述腔体内,且在所述发酵罐的底面设置有第四安装孔;所述搅拌器包括:电机、搅拌轴以及多个搅拌叶片;所述电机位于所述壳体内,设置于所述夹套的外部下方,且与所述夹套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一端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夹套中的第三安装孔以及所述发酵罐中的第四安装孔,在所述发酵罐内向上延伸;多个所述搅拌叶片均位于所述发酵罐内,且沿着所述搅拌轴的下部侧壁周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搅拌叶片均一端端部与所述搅拌轴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加热棒安装于所述夹套内;所述液位计与所述夹套中的腔体连通,用于检测所述腔体中的液位高度;所述温度计安装于所述夹套内,用于检测所述腔体内液体的温度;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液位计的输出端以及所述温度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控制端、第二电磁阀的控制端、加热棒的控制端以及搅拌器中电机的控制端连接。优选,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夹套之间设置有保温层。进一步优选,所述夹套上设置有溢流口。进一步优选,在所述壳体的底面设置有多个万向轮。进一步优选,所述搅拌型巴氏消毒机,还包括:压力平衡呼吸器,所述压力平衡呼吸器位于所述发酵罐的上方,与所述发酵罐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发酵罐的内部连通。进一步优选,所述壳体由304不锈钢组焊而成。本技术提供的搅拌型巴氏消毒机,以发酵罐作为鲜奶的盛装载体,并设置在夹套的腔体内,使用时,在夹套的腔体内注入水,通过加热棒进行腔体内水的加热,加热后的水会将热量传递到发酵罐中,以实现发酵罐中鲜奶的加热,达到杀菌的作用。其中,为了实现温度控制的精度,该消毒机全程采用智能控制,通过液位计以及温度计进行夹套中腔体内液位以及温度的实时监测,并将检测的数据发送到控制器中,控制器依据液位计的液位数据控制夹套的进口和出口处电磁阀的开关情况,避免出现干烧的现象,同时控制器还依据温度计的温度信息,控制加热棒的工作与否,确保腔体内的水以及发酵罐中鲜奶始终保持在适当的杀菌温度范围内,以提高其杀菌效果;为了改善发酵罐中鲜奶被加热的均匀性,该消毒机中设置有搅拌器,且搅拌器中的搅拌叶片在发酵罐内,位于搅拌轴的下部,当搅拌机启动后,搅拌轴在电机的带动下会高速转动,同时与搅拌轴侧壁固定连接的搅拌叶片也会高速转动,进而在发酵罐的底部形成漩涡,以使发酵罐内的鲜奶进行充分的热传导,以提高受热的均匀性,避免由于局部受热温度过高,而导致营养物质丢失,或局部受热温度较低,未能达到杀菌目的等问题发生。本技术提供的搅拌型巴氏消毒机,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温控的精准度高、杀菌效果好等优点。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的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搅拌型巴氏消毒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搅拌型巴氏消毒机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为了解决现有巴氏消毒机存在的温度控制精度低、鲜奶受热不均以及杀菌效果差等问题,本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搅拌型巴氏消毒机,参见图1、图2,该消毒机主要由壳体1、夹套2、发酵罐3、搅拌器4、加热棒5、液位计6、温度计7以及控制器8构成,其中,在壳体1的上端端面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夹套2固定安装于壳体1内,且夹套2的内部设置有腔体21,夹套2的底面设置有与腔体21连通的进口和出口,在进口和出口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二电磁阀,在夹套2的上端端面、底面以及侧壁上还分别设置有与腔体21连通的第二安装孔以及第三安装孔,发酵罐3的下部依次穿过壳体1上的第一安装孔以及夹套2上的第二安装孔插设于腔体21内,且在发酵罐3的底面设置有第四安装孔。参见图1,搅拌器4主要由电机41、搅拌轴42以及多个搅拌叶片43构成,其中,电机41位于壳体1内,设置于夹套2的外部下方,且与夹套2的底面固定连接,搅拌轴42一端与电机41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夹套2中的第三安装孔以及发酵罐3中的第四安装孔,在发酵罐3内向上延伸,多个搅拌叶片43均位于发酵罐3内,且沿着搅拌轴42的下部侧壁周向间隔设置,每个搅拌叶片43均一端端部与搅拌轴42的侧壁固定连接,通常搅拌叶片43的个数为3个即可,加热棒5安装于夹套2内,液位计6与夹套2中的腔体21连通,用于检测腔体21中的液位高度,温度计7安装于夹套2内,用于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搅拌型巴氏消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夹套(2)、发酵罐(3)、搅拌器(4)、加热棒(5)、液位计(6)、温度计(7)以及控制器(8);/n所述壳体(1)的上端端面设置有第一安装孔;/n所述夹套(2)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夹套(2)的内部设置有腔体(21),所述夹套(2)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腔体(21)连通的进口和出口,在所述进口和出口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二电磁阀,在所述夹套(2)的上端端面、底面以及侧壁上还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腔体(21)连通的第二安装孔以及第三安装孔;/n所述发酵罐(3)的下部依次穿过所述壳体(1)上的第一安装孔以及所述夹套(2)上的第二安装孔插设于所述腔体(21)内,且在所述发酵罐(3)的底面设置有第四安装孔;/n所述搅拌器(4)包括:电机(41)、搅拌轴(42)以及多个搅拌叶片(43);/n所述电机(41)位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于所述夹套(2)的外部下方,且与所述夹套(2)的底面固定连接;/n所述搅拌轴(42)一端与所述电机(41)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夹套(2)中的第三安装孔以及所述发酵罐(3)中的第四安装孔,在所述发酵罐(3)内向上延伸;/n多个所述搅拌叶片(43)均位于所述发酵罐(3)内,且沿着所述搅拌轴(42)的下部侧壁周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搅拌叶片(43)均一端端部与所述搅拌轴(42)的侧壁固定连接;/n所述加热棒(5)安装于所述夹套(2)内;/n所述液位计(6)与所述夹套(2)中的腔体(21)连通,用于检测所述腔体(21)中的液位高度;/n所述温度计(7)安装于所述夹套(2)内,用于检测所述腔体(21)内液体的温度;/n所述控制器(8)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液位计(6)的输出端以及所述温度计(7)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8)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控制端、第二电磁阀的控制端、加热棒(5)的控制端以及搅拌器(4)中电机(41)的控制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搅拌型巴氏消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夹套(2)、发酵罐(3)、搅拌器(4)、加热棒(5)、液位计(6)、温度计(7)以及控制器(8);
所述壳体(1)的上端端面设置有第一安装孔;
所述夹套(2)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夹套(2)的内部设置有腔体(21),所述夹套(2)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腔体(21)连通的进口和出口,在所述进口和出口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二电磁阀,在所述夹套(2)的上端端面、底面以及侧壁上还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腔体(21)连通的第二安装孔以及第三安装孔;
所述发酵罐(3)的下部依次穿过所述壳体(1)上的第一安装孔以及所述夹套(2)上的第二安装孔插设于所述腔体(21)内,且在所述发酵罐(3)的底面设置有第四安装孔;
所述搅拌器(4)包括:电机(41)、搅拌轴(42)以及多个搅拌叶片(43);
所述电机(41)位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于所述夹套(2)的外部下方,且与所述夹套(2)的底面固定连接;
所述搅拌轴(42)一端与所述电机(41)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夹套(2)中的第三安装孔以及所述发酵罐(3)中的第四安装孔,在所述发酵罐(3)内向上延伸;
多个所述搅拌叶片(43)均位于所述发酵罐(3)内,且沿着所述搅拌轴(42)的下部侧壁周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搅拌叶片(43)均一端端部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新宇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犇牛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