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5297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1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外壳,具体涉及电源外壳技术领域,包括电源外壳本体,所述电源外壳本体包括安装盖和安装壳体,所述安装盖位于安装壳体的上方,且安装盖与安装壳体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所述安装壳体的一侧表面贯穿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内部设置有定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定位孔、定位块以及弹簧,可将电源模块放入到安装壳体内的空腔中,安装盖与安装壳体之间连接简单,解决了电源外壳本体连接不便的问题,设置了螺栓、防尘滤网以及弧面,实现对安装板的固定,弧面的设计,可便于对螺栓的安装固定,防尘滤网避免了外界的灰尘通过散热口进入到安装壳体的内部,同时不会影响安装壳体的散热效果。

A power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外壳
本技术涉及电源外壳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外壳。
技术介绍
电源模块是一种电源供应器,其特点是可为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处理器、存储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及其他数字或模拟负载提供供电,由于模块式结构的优点甚多,因此模块电源广泛用于交换设备、接入设备、移动通讯、微波通讯以及光传输、路由器等通信和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电源模块的封装也随着电源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高的性能要求。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8495491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源外壳,该专利技术包括一个底面和四个侧壁、缺口以及弹片;该一种电源外壳利用缺口和弹片的卡扣作用,即能够将PCB顶板稳固的配装,保证封装产品的可靠性。且外壳材料由3层层状材料形成,产品绝缘电阻达100M欧姆以上,EMC性能符合行业标准,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了巨大经济利益。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安装盖与安装壳体之间连接采用螺栓固定,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外壳,通过设置了定位孔、定位块以及弹簧,弹簧以及定位块可进入到套筒的内部,此时定位块可离开定位孔的内部,安装盖与安装壳体之间分离,而安装盖与安装壳体之间可通过销轴活动连接,可将电源模块放入到安装壳体内的空腔中,安装盖与安装壳体之间连接简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源外壳,包括电源外壳本体,所述电源外壳本体包括安装盖和安装壳体,所述安装盖位于安装壳体的上方,且安装盖与安装壳体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所述安装壳体的一侧表面贯穿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内部设置有定位块。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设置有套筒,且弹簧与套筒的内腔侧壁固定连接。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盖的底端表面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与套筒固定连接。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壳体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散热口,且安装壳体的内腔侧壁设置有凹槽,两个所述散热口关于安装壳体的竖直向中心轴线呈对称设置,所述凹槽与散热口相通。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的内部安装有安装板,且凹槽的内壁开设有定位螺孔,所述安装板的内部设置有防尘滤网,所述定位螺孔的内部安装有螺栓,所述螺栓穿过安装板到达定位螺孔的内部,且螺栓与定位螺孔之间螺纹连接。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壳体的侧壁开设有弧面,且安装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弧面与凹槽之间相邻。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置了定位孔、定位块以及弹簧,弹簧以及定位块可进入到套筒的内部,此时定位块可离开定位孔的内部,安装盖与安装壳体之间分离,而安装盖与安装壳体之间可通过销轴活动连接,可将电源模块放入到安装壳体内的空腔中,安装盖与安装壳体之间连接简单,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电源外壳本体连接不便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了螺栓、防尘滤网以及弧面,实现对安装板的固定,而弧面的设计,可便于对螺栓的安装固定,防尘滤网避免了外界的灰尘通过散热口进入到安装壳体的内部,同时不会影响安装壳体的散热效果,安装板安装拆卸简单,不会破坏安装壳体的整体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安装板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电源外壳本体;2、安装盖;3、安装壳体;4、散热口;5、定位孔;6、定位块;7、固定块;8、空腔;9、螺栓;10、防尘滤网;11、套筒;12、弹簧;13、弧面;14、凹槽;15、安装板;16、定位螺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源外壳,包括电源外壳本体1,所述电源外壳本体1包括安装盖2和安装壳体3,所述安装盖2位于安装壳体3的上方,且安装盖2与安装壳体3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所述安装壳体3的一侧表面贯穿开设有定位孔5,所述定位孔5的内部设置有定位块6。参照说明书附图1-3,该实施例的电源外壳包括弹簧12,所述定位块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的一端设置有套筒11,且弹簧12与套筒11的内腔侧壁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盖2的底端表面固定设置有固定块7,所述固定块7的一侧与套筒11固定连接。实施场景具体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对电源外壳本体1打开,可按动着定位块6,定位块6受到外力挤压作用,弹簧12产生挤压力,这时弹簧12以及定位块6可进入到套筒11的内部,此时定位块6可离开定位孔5的内部,安装盖2与安装壳体3之间分离,而安装盖2与安装壳体3之间可通过销轴活动连接,可将电源模块放入到安装壳体3内的空腔8中,安装盖2与安装壳体3之间拆卸简单,当电源模块放入到安装壳体3中后,可重复按动着弹簧12,当定位块6与定位孔5水平共线时,弹簧12受到的弹性形变恢复,定位块6进入到定位孔5中,实现了安装盖2与安装壳体3的安装,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电源外壳本体1连接不便的问题。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图4,该实施例的电源外壳包括散热口4,所述安装壳体3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散热口4,且安装壳体3的内腔侧壁设置有凹槽14,两个所述散热口4关于安装壳体3的竖直向中心轴线呈对称设置,所述凹槽14与散热口4相通。进一步的,所述凹槽14的内部安装有安装板15,且凹槽14的内壁开设有定位螺孔16,所述安装板15的内部设置有防尘滤网10,所述定位螺孔16的内部安装有螺栓9,所述螺栓9穿过安装板15到达定位螺孔16的内部,且螺栓9与定位螺孔16之间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壳体3的侧壁开设有弧面13,且安装壳体3的内部设置有空腔8,所述弧面13与凹槽14之间相邻。实施场景具体为:使用时,将安装板15安装到凹槽14中,可借助辅助工具将螺栓9嵌入到定位螺孔16的内部,螺栓9与定位螺孔16之间螺纹转动,可实现对安装板15放入固定,而弧面13的设计,可便于对螺栓9的安装固定,避免安装工具与安装壳体3的内壁接触,避免了外界的灰尘通过散热口4进入到安装壳体3的内部,同时不会影响安装壳体3的散热效果,安装板15安装拆卸简单,不会破坏安装壳体3的整体美观。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参照说明书附图1-3,设置了定位孔5、定位块6以及弹簧12,弹簧12以及定位块6可进入到套筒11的内部,此时定位块6可离开定位孔5的内部,安装盖2与安装壳体3之间分离,而安装盖2与安装壳体3之间可通过销轴活动连接,可将电源模块放入到安装壳体3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外壳,包括电源外壳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外壳本体(1)包括安装盖(2)和安装壳体(3),所述安装盖(2)位于安装壳体(3)的上方,且所述安装盖(2)与所述安装壳体(3)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所述安装壳体(3)的一侧表面贯穿开设有定位孔(5),所述定位孔(5)的内部设置有定位块(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外壳,包括电源外壳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外壳本体(1)包括安装盖(2)和安装壳体(3),所述安装盖(2)位于安装壳体(3)的上方,且所述安装盖(2)与所述安装壳体(3)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所述安装壳体(3)的一侧表面贯穿开设有定位孔(5),所述定位孔(5)的内部设置有定位块(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的一端设置有套筒(11),且弹簧(12)与套筒(11)的内腔侧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盖(2)的底端表面固定设置有固定块(7),所述固定块(7)的一侧与套筒(1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锡志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铭捷五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