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壁式运行环境智能调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52979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1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挂壁式运行环境智能调控装置,包括下层基座和承压面板,所述下层基座的下方设置有万向轮,且下层基座的上方设置有复合橡胶垫,所述复合橡胶垫的上方设置有上层基座,且上层基座的上方设置有限位边框,所述限位边框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座,所述内置基座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柱,所述支撑座的上方设置有主体外壳,所述承压面板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连接螺栓,所述支撑柱的上方设置有安装面板。该挂壁式运行环境智能调控装置,与现有的普通调控装置相比,增加结构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整个装置的使用性能,改良后的设备摒弃传统的自然通风结构,使用者可以根据设备需求选择性的进行升降通风调节,有效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Wall mounted intelligent control device for operating environ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挂壁式运行环境智能调控装置
本技术涉及调控装置
,具体为挂壁式运行环境智能调控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变电站环境改善方式一般采取如下措施:空调与排风扇组合降温、除湿机除湿、电加热器加温防凝露,传统通风降温措施空气动力学效应的无序性,在电气设备周围空间内产生了大量的空气涡流或紊流,这部分气流要么在空间内东碰西撞,要么在原地打转,不但无法将携带的热量排至户外,反而成为蓄热体,为室内温度的升高推波助澜,同时白白损耗大量的功率,成为传统通风降温措施效率低、费效比差的重要原因,而强力的通风带来了大量的灰尘和漂浮于空气中的具有盐类或酸性物质,它们附着于设备或绝缘体的表面形成污垢,腐蚀设备甚至构成放电通道。现有的调控装置内外部结构较为简单,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产生蓄热体,损耗大量的功率,导致工作效率低、费效比差,而强力的通风会将灰尘及盐类或酸性物质,在设备表面形成污垢,腐蚀设备,过度降温使空气的湿容量下降,易在设备表面形成凝露,对设备运行造成威胁,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调控装置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挂壁式运行环境智能调控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一般的调控装置内外部结构较为简单,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产生蓄热体,损耗大量的功率,导致工作效率低、费效比差,而强力的通风会将灰尘及盐类或酸性物质,在设备表面形成污垢,腐蚀设备,过度降温使空气的湿容量下降,易在设备表面形成凝露,对设备运行造成威胁,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挂壁式运行环境智能调控装置,包括下层基座和承压面板,所述下层基座的下方设置有万向轮,且下层基座的上方设置有复合橡胶垫,所述复合橡胶垫的上方设置有上层基座,且上层基座的上方设置有限位边框,所述限位边框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座,且支撑座的内部设置有内置基座,所述内置基座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柱,且升降柱的上方设置有承压座,所述支撑座的上方设置有主体外壳,且主体外壳的内部下端设置有承压面板,所述承压面板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连接螺栓,且承压面板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方设置有安装面板,且安装面板的上方设置有顶盖。优选的,所述下层基座、复合橡胶垫和上层基座的中轴线之间相重合,且下层基座、复合橡胶垫和上层基座之间紧密贴合。优选的,所述限位边框与上层基座的上表面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限位边框的内部尺寸结构与支撑座的外部尺寸结构相吻合。优选的,所述支撑座与内置基座之间为一体式结构,且升降柱的下端与内置基座之间为固定连接,并且承压座通过升降柱构成升降结构。优选的,所述承压面板的左右两端通过连接螺栓与主体外壳的内部相连接,且主体外壳的下端尺寸结构与支撑座的上端尺寸结构相吻合。优选的,所述安装面板通过支撑柱与承压面板的上表面相连接,且承压面板、安装面板和顶盖的中轴线之间相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下层基座、复合橡胶垫、上层基座和限位边框的设置,依靠复合橡胶垫不仅使设备具有缓冲能力,还可以避免下层基座和上层基座之间的刚性摩擦,并且利用限位边框对设备的上方结构进行定位安装固定操作,保持整个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程度;2.本技术通过支撑座、内置基座、升降柱、承压座和主体外壳的设置,依靠支撑座和主体外壳构成整个装置的外部框架结构,利用内置基座为升降柱提供安装平台,保持支撑座和主体外壳之间的同轴度,并且通过升降柱对主体外壳及其内部机构的水平高度进行调节,从而通过改变支撑座与主体外壳之间缝隙来改变气流流量;3.本技术通过主体外壳、承压面板、连接螺栓、支撑柱和安装面板的设置,依靠连接螺栓对承压面板进行固定安装,并且通过支撑柱和安装面板为内部电元件安装提供平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主视调节后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2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层基座;2、复合橡胶垫;3、上层基座;4、万向轮;5、限位边框;6、支撑座;7、内置基座;8、升降柱;9、承压座;10、主体外壳;11、承压面板;12、连接螺栓;13、支撑柱;14、安装面板;15、顶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挂壁式运行环境智能调控装置,包括下层基座1和承压面板11,下层基座1的下方设置有万向轮4,且下层基座1的上方设置有复合橡胶垫2,复合橡胶垫2的上方设置有上层基座3,且上层基座3的上方设置有限位边框5,下层基座1、复合橡胶垫2和上层基座3的中轴线之间相重合,且下层基座1、复合橡胶垫2和上层基座3之间紧密贴合,限位边框5与上层基座3的上表面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限位边框5的内部尺寸结构与支撑座6的外部尺寸结构相吻合,通过下层基座1、复合橡胶垫2、上层基座3和限位边框5的设置,依靠复合橡胶垫2不仅使设备具有缓冲能力,还可以避免下层基座1和上层基座3之间的刚性摩擦,并且利用限位边框5对设备的上方结构进行定位安装固定操作,保持整个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程度;限位边框5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座6,且支撑座6的内部设置有内置基座7,内置基座7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柱8,且升降柱8的上方设置有承压座9,支撑座6与内置基座7之间为一体式结构,且升降柱8的下端与内置基座7之间为固定连接,并且承压座9通过升降柱8构成升降结构,支撑座6的上方设置有主体外壳10,且主体外壳10的内部下端设置有承压面板11,承压面板11的左右两端通过连接螺栓12与主体外壳10的内部相连接,且主体外壳10的下端尺寸结构与支撑座6的上端尺寸结构相吻合,通过支撑座6、内置基座7、升降柱8、承压座9和主体外壳10的设置,依靠支撑座6和主体外壳10构成整个装置的外部框架结构,利用内置基座7为升降柱8提供安装平台,保持支撑座6和主体外壳10之间的同轴度,并且通过升降柱8对主体外壳10及其内部机构的水平高度进行调节,从而通过改变支撑座6与主体外壳10之间缝隙来改变气流流量;承压面板11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连接螺栓12,且承压面板11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柱13,支撑柱13的上方设置有安装面板14,且安装面板14的上方设置有顶盖15,安装面板14通过支撑柱13与承压面板11的上表面相连接,且承压面板11、安装面板14和顶盖15的中轴线之间相重合,通过主体外壳10、承压面板11、连接螺栓12、支撑柱13和安装面板14的设置,依靠连接螺栓12对承压面板11进行固定安装,并且通过支撑柱13和安装面板14为内部电元件安装提供平台。工作原理:在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挂壁式运行环境智能调控装置,包括下层基座(1)和承压面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基座(1)的下方设置有万向轮(4),且下层基座(1)的上方设置有复合橡胶垫(2),所述复合橡胶垫(2)的上方设置有上层基座(3),且上层基座(3)的上方设置有限位边框(5),所述限位边框(5)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座(6),且支撑座(6)的内部设置有内置基座(7),所述内置基座(7)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柱(8),且升降柱(8)的上方设置有承压座(9),所述支撑座(6)的上方设置有主体外壳(10),且主体外壳(10)的内部下端设置有承压面板(11),所述承压面板(11)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连接螺栓(12),且承压面板(11)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柱(13),所述支撑柱(13)的上方设置有安装面板(14),且安装面板(14)的上方设置有顶盖(15)。/n

【技术特征摘要】
1.挂壁式运行环境智能调控装置,包括下层基座(1)和承压面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基座(1)的下方设置有万向轮(4),且下层基座(1)的上方设置有复合橡胶垫(2),所述复合橡胶垫(2)的上方设置有上层基座(3),且上层基座(3)的上方设置有限位边框(5),所述限位边框(5)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座(6),且支撑座(6)的内部设置有内置基座(7),所述内置基座(7)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柱(8),且升降柱(8)的上方设置有承压座(9),所述支撑座(6)的上方设置有主体外壳(10),且主体外壳(10)的内部下端设置有承压面板(11),所述承压面板(11)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连接螺栓(12),且承压面板(11)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柱(13),所述支撑柱(13)的上方设置有安装面板(14),且安装面板(14)的上方设置有顶盖(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壁式运行环境智能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基座(1)、复合橡胶垫(2)和上层基座(3)的中轴线之间相重合,且下层基座(1)、复合橡胶垫(2)和上层基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权杨晓义钱琛张煜成俞立军羊荣金郑金楠章钰董晓群葛宵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盛暄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