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端盖组件及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5198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15: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端盖组件及电机,包括端盖本体及可拆卸的设置在端盖本体上的散热件,通过对端盖组件上设置散热部和可拆卸的散热件的结构,能够提升散热性能,在不增加电机成本的基础上,通过该设计使用更加的方便和灵活,而且可以根据电机的升温情况可以选用不同的结构方式,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New end cover assembly and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端盖组件及电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
,特别地涉及一种新型端盖组件及电机。
技术介绍
电机作为工业应用及日常电器中重要的应用元器件,其功率大小决定这用不同的散热结构,尤其是其端盖组件的设计对其散热有决定性的作用。目前,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电机的性能、成本面对的挑战越来越严峻,电机性能要求将越来越高,电机材料成本也要求越来越低。同一款结构电机,延伸出不同功率段的电磁方案,不同电磁方案对应着不同的温升,当电机功率要求特别高,但是温升却要满足要求的时候,如果电机结构的散热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面临着铁芯用量、铜用量增加,间接的导致成本的大幅增加,不利于电机整体的成本控制,不利于公司的发展。因此,因此如何优化电机的端盖组件设计,使电机的散热性能提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端盖组件及其应用的电机,通过对端盖组件上设置散热部和可拆卸的散热件的结构,能够提升散热性能,在不增加电机成本的基础上,通过该设计使用更加的方便和灵活,而且可以根据电机的升温情况可以选用不同的结构方式,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本技术的新型端盖组件,包括:端盖本体,所述端盖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陷的散热部,增加散热面积,达到更好的散热性能,所述散热部上设置有可拆卸的散热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用,当散热要求高时安装散热组件,反之可以不用安装,所述散热件设置在所述端盖本体的外侧,且所述散热部和所述散热件至少有两个面相接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部与所述散热件通过螺钉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盖本体的制作材料为铸造铝合金。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部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散热面和第二散热面,所述第一散热面与所述端盖本体的顶面相平行,所述散热件设置在所第一散热面和所述第二散热面共同的外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件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和若干条散热筋,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散热面相匹配,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散热面相匹配。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件与所述散热部之间的接触面之间分别设置有导热硅胶垫。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件由金属铝或铜材料制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盖本体的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散热槽,所述散热部和所述散热件上分别对称设置有相对应的供螺杆依次穿过的螺纹孔。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转子组件、定子组件、线路板以及端盖组件,定子组件安装在转子组件的外面,线路板安装在定子组件的端部,所述的端盖组件是上文所述的新型端盖组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若干功率元件,且通过对所述新型端盖组件的设计,使所述散热部内侧面与所述功率元件相接触,所述功率元件与所述散热部的内侧面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胶垫。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图1是本技术端盖组件中端盖本体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端盖组件中端盖本体的反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散热件正面(下)和背面(上)两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包含端盖组件电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图4中电机沿A-A的切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电机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中:1-端盖本体;2-散热部;21-第一散热面;22-第二散热面;3-散热件;31、第一节接触面;32、第二接触面;33-散热筋;4-螺钉安装结构;5、导热硅胶垫;6、功率元件;7、线路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技术的新型端盖组件,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端盖本体1,端盖本体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陷的散热部2,通过增加散热面积,达到更好的散热性能,散热部2上设置有可拆卸的散热件3,端盖本体1的制作材料为铸造铝合金,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用,散热部2与散热件3通过螺钉安装结构4连接,在端盖本体1上设置的螺纹槽为非通透的,该设计在取消散热结构后,由于没有通孔,电机内外仍然分割空间,不影响电机的整体防护性能,当散热要求高时安装散热组件,反之可以不用安装,使用更加的灵活,而且能够在达到散热效果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如图3所示,散热件3设置在端盖本体1的外侧,且散热部2和散热件3至少有两个面相接触,当散热要求较高时能够通过两者的接触面进行热传递到散热件3上,散热件3为导热性好的材料制成,从而能够更加快速的达到散热效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散热部2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散热面21和第二散热面22,第一散热面21与端盖本体1的顶面相平行,散热件3设置在所第一散热面21和第二散热面22共同的外侧;散热件3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接触面31、第二接触面32和若干条散热筋33,第一接触面31与第一散热面21相匹配,第二接触面32与第二散热面22相匹配;且散热件3与散热部2之间的接触面之间分别设置有导热硅胶垫5,通过导热硅胶垫5能够达到更好的热传递效果。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散热件3由金属铝或铜材料制成。如图1中,端盖本体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散热槽,通过散热槽进一步扩大了端盖本体1的散热面积,散热部2和散热件3上分别对称设置有相对应的供螺杆依次穿过的螺纹孔。<实施例2>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转子组件、定子组件、线路板7以及端盖组件,定子组件安装在转子组件的外面,线路板7安装在定子组件的端部,该电机中使用的端盖组件是实施例1中的新型端盖组件。为了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本实施例优选的,线路板7上设置有若干功率元件6,且通过对新型端盖组件的设计,使散热部2内侧面与功率元件6相接触,功率元件6与散热部2的内侧面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胶垫5。第一散热面21和第二散热面22为主要的散热面,与外界大气接触或与图3的散热件3接触,新型端盖内腔通过第一散热面21的反面与导热硅胶垫5再与功率模块接触(如图4局的部剖视放大图5所示),三者同步作用把电机内部热量导出到大气中,从而降低电机内部温度,提高电机可靠性。进一步地,图6所示的散热件3通过两端的通孔固定在带有螺纹孔的新型端盖本体1上。进一步地,散热件3上的散热筋33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可以更薄的散热筋33,可以是网状交织形状;由于散热件3不涉及电机强度使用要求,仅需要满足散热要求,即散热件3可以使用导热率更高、质量更轻的材料,更进一步提高电机可靠性和减轻电机重量。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本体,所述端盖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陷的散热部,所述散热部上设置有可拆卸的散热件,所述散热件设置在所述端盖本体的外侧,且所述散热部和所述散热件至少有两个面相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本体,所述端盖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陷的散热部,所述散热部上设置有可拆卸的散热件,所述散热件设置在所述端盖本体的外侧,且所述散热部和所述散热件至少有两个面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与所述散热件通过螺钉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本体的制作材料为铸造铝合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散热面和第二散热面,所述第一散热面与所述端盖本体的顶面相平行,所述散热件设置在所第一散热面和所述第二散热面共同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和若干条散热筋,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散热面相匹配,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散热面相匹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奕冠刘丹李庆高晓峰吴泽华李如鹏李万山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