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5127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插座,包括插接筒;插接筒内连接有抵接部,插接筒内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凸设有卡块;及插针,包括插针本体及固定套;插针本体包括插接部、限位部、及阻挡部;固定套包括基套、卡脚、及棘片;卡脚对应抵接卡块,插接部插设于插接筒内,插接部穿设抵接部,限位部抵接抵接部,以使插针稳固插设于插座内。上述连接器结构,结构稳定,可靠性强,插接部插设于插接筒内,且插接部穿设抵接部,限位部抵接抵接部,保证插针无法向内移动,同时卡脚对应卡块相互扣合,可以防止插针倒退,确保插针稳固插设于插座内,减小松脱隐患,提高安全性能。

Connecto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连接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器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保问题日益突出,世界各国都逐渐将目光投向了环保和节能的电动汽车。目前,电动汽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车内要装有能保证足够动力性能的高压系统,需要用到连接器进行连接。传统的连接器一般包括插针与插座,需要连接时将插针插入插座,汽车在运行时需要插针与插座紧密配合,不能松动,更不能允许有分离或脱落的现象发生。但是,市面上的连接器,大多结构简单,可靠性较差,汽车运行过程中有松脱隐患,一旦松脱,连接器中的高电压对人或机器将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结构稳定,可靠性强,减小松脱隐患,提高安全性能。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插座,包括插接筒;所述插接筒内连接有抵接部,所述插接筒内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凸设有卡块;及插针,所述插针穿设于所述插座内;所述插针包括插针本体及套设于所述插针本体上的固定套;所述插针本体包括插接部、环设于所述插接部外周表面上的限位部、及连接于所述插接部一端的阻挡部;所述固定套位于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阻挡部之间;所述固定套包括基套、连接于所述基套外周表面上的卡脚、及间隔连接于所述基套一端的棘片;所述卡脚对应抵接所述卡块,所述插接部插设于所述插接筒内,所述插接部穿设所述抵接部,所述限位部抵接所述抵接部,以使所述插针稳固插设于所述插座内。上述连接器结构,结构稳定,可靠性强,插接部插设于插接筒内,且插接部穿设抵接部,限位部抵接抵接部,保证插针无法向内移动,同时卡脚对应卡块相互扣合,可以防止插针倒退,确保插针稳固插设于插座内,减小松脱隐患,提高安全性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插接筒的中部,所述卡块位于所述插接筒的一端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棘片远离所述基套的一端朝向所述基套的轴心线方向聚拢以形成过孔,所述过孔的直径小于所述限位部的外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孔的直径等于所述插接部的直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套还开设有多个槽口,以使得所述基套形成不连续的多个部分,降低强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棘片的一端贴设所述插接部,且所述棘片的一端抵接所述限位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套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基套外周表面上的防滑部;所述防滑部用于抵接所述插接筒的内壁,所述防滑部与所述卡脚交错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针本体还包括连接所述插接部一端的接线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呈环状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接部呈圆柱体设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连接器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连接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连接器结构中固定套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3所述的连接器结构中插针本体与固定套的组装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连接器结构的剖视图。附图标注说明:10-插座,11-基座,12-插接筒,13-贯穿孔,14-抵接部,15-卡块;20-插针,21-插针本体,22-固定套,23-插接部,24-限位部,25-接线部,26-阻挡部,27-卡脚,28-防滑部,29-棘片,290-过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6,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结构,包括插座10及插设于插座10内的插针20。所述插座10包括基座11及插设于基座11上的插接筒12。在本实施例中,插接筒12大致呈中空的圆筒状,插接筒12沿其轴向设有贯穿孔13,贯穿孔13贯穿插接筒12的相对两端。插接筒12上对应贯穿孔13内连接有抵接部14,插接筒12上对应贯穿孔13内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凸设有卡块15。在本实施例中,抵接部14位于插接筒12的中部,卡块15位于插接筒12的一端处。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抵接部14大致呈环状设置,抵接部14用于抵接插针20。所述插针20包括插针本体21及套设于插针本体21上的固定套22。插针本体21包括呈圆柱体设置的插接部23、环设于插接部23外周表面上的限位部24、连接插接部23一端的接线部25、及自插接部23靠近接线部25的一端的周缘向外凸伸的阻挡部26。固定套22套设于插接部23上,具体地,固定套22位于限位部24与阻挡部26之间,固定套22的一端抵接限位部24,另一端抵接阻挡部26。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套22包括大致呈环状设置的基套、连接于基套外周表面上的卡脚27与防滑部28、及均匀间隔连接于基套一端的多个棘片29;卡脚27对应卡块15,防滑部28用于抵接插接筒12的内壁,以防止固定套22与插接筒12发生相对滑动。棘片29远离基套的一端朝向基套的轴心线方向聚拢以形成过孔290,过孔290的直径恰好等于插接部23的直径,过孔290的直径小于限位部24的外径。在本实施例中,基套还开设有多个槽口,使得基套形成不连续的多个部分,降低强度;卡脚27与防滑部28连接于这些部分上,卡脚27与防滑部28交错设置。如图5所示,组装时,固定套22从插接部23一端开始套设于插针本体21上,基套先通过限位部24,然后是棘片29通过限位部24,由于过孔290的直径小于限位部24的外径,所以棘片29通过限位部24时被限位部24撑开,直到棘片29通过限位部24后,棘片29重新聚拢,棘片29的一端贴设插接部23,且棘片29的一端抵接限位部24,此时,基套也抵接阻挡部26,使得固定套22恰好位于限位部24与阻挡部26之间。组装插座10与插针20时,插接部23插设于插接筒12内,且插接部23穿设抵接部14,限位部24抵接抵接部14,保证插针20无法向内移动,同时卡脚27对应卡块15相互扣合,可以防止插针20倒退,确保插针20稳固插设于插座10内,大大提高了可靠性及安全性能。上述连接器结构,结构稳定,可靠性强,插接部23插设于插接筒12内,且插接部23穿设抵接部14,限位部24抵接抵接部14,保证插针20无法向内移动,同时卡脚27对应卡块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插座,包括插接筒;所述插接筒内连接有抵接部,所述插接筒内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凸设有卡块;及/n插针,所述插针穿设于所述插座内;所述插针包括插针本体及套设于所述插针本体上的固定套;所述插针本体包括插接部、环设于所述插接部外周表面上的限位部、及连接于所述插接部一端的阻挡部;所述固定套位于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阻挡部之间;所述固定套包括基套、连接于所述基套外周表面上的卡脚、及间隔连接于所述基套一端的棘片;所述卡脚对应抵接所述卡块,所述插接部插设于所述插接筒内,所述插接部穿设所述抵接部,所述限位部抵接所述抵接部,以使所述插针稳固插设于所述插座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座,包括插接筒;所述插接筒内连接有抵接部,所述插接筒内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凸设有卡块;及
插针,所述插针穿设于所述插座内;所述插针包括插针本体及套设于所述插针本体上的固定套;所述插针本体包括插接部、环设于所述插接部外周表面上的限位部、及连接于所述插接部一端的阻挡部;所述固定套位于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阻挡部之间;所述固定套包括基套、连接于所述基套外周表面上的卡脚、及间隔连接于所述基套一端的棘片;所述卡脚对应抵接所述卡块,所述插接部插设于所述插接筒内,所述插接部穿设所述抵接部,所述限位部抵接所述抵接部,以使所述插针稳固插设于所述插座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插接筒的中部,所述卡块位于所述插接筒的一端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片远离所述基套的一端朝向所述基套的轴心线方向聚拢以形成过孔,所述过孔的直径小于所述限位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斌饶正新吴浩向耀成廖永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日新传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