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清鹏专利>正文

天然植物气化炉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832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天然植物气化炉灶,属于节能环保的炉灶制造技术领域。它所要解决的是现有的炉灶热转化效率较低、中途必须添加燃料、排出固体颗粒废弃物,污染环境等技术问题。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天然植物气化炉灶,其主要特征在于炉底开设的进气通道,炉体上部还设有一气化气体的出气口,气化气体过滤装置与灶体的燃烧室相连接;气化气体过滤装置的主体结构为柱状容器,气化气体进气管道的进气管道开口处位于柱状容器的中部与底部之间,柱状容器的出气口和废液出口分别位于容器的上部、下部;加料炉盖及出灰口门均为可打开、关闭结构;炉内壁中还可以装设有环形水管。它造价低廉,完全可以替代液化气或天然气作为能源用于家庭生活的消耗。(*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炉灶,特别涉及节能环保的天然植物气化炉灶制造

技术介绍
现有的炉灶,有煤炉、柴炉、草灶、液化气灶、天然气灶等,煤炉、柴炉、草灶一般为直接燃烧形式,产生热能,热转化效率较低,即使象申请号为“94224608.x”的“气化节能灶”、申请号为“03255067.7”的“节能气化灶”、、申请号为“03234404.x”的“节能气化灶”它们只是采用简单的气化燃烧,且中途必须添加燃料,才能继续燃烧,无法使炉灶保持有随时可用的气化燃料的可燃气源,且从烟囱向外排出固体颗粒废弃物,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既能将天然植物气化为可燃气体供燃烧之用、又能将该气体长时间保持在炉灶内可随时使用、且无固体颗粒废弃物排出的天然植物气化炉灶。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天然植物气化炉灶,由炉体、灶体构成,炉体由炉外壁、炉内壁、加料炉盖、炉底构成,炉底包括隔栅条、出灰口、出灰口门,灶体由燃烧室及灶台构成,燃烧室位于灶台的上部,其特征在于炉底开设有进气口,通过进气管与进气装置相连接,进气口内接的进气通道环绕炉体内侧并位于隔栅条的上方,进气通道的空气出口与隔栅条形成的平面平行;炉体上部还设有一气化气体的出气口,气化气体的出气口通过出气管道、气化气体过滤装置与灶体的燃烧室相连接;气化气体过滤装置的主体结构为柱状容器,气化气体进气管道自柱状容器上部插入柱状容器内腔,气化气体的进气管道开口处位于柱状容器的中部与底部之间,柱状容器的出气口位于容器的上部、与灶体的燃烧室相连接,柱状容器的底部开设有一废液出口并与阀门相连接;加料炉盖及出灰口门均为可打开、关闭结构;所述的炉体的炉内壁中还可以装设有环形水管,其进水口、出水口分别位于炉体的上部、下部;所述的出气管道上还可设有一压力监测口,与阀门相连接;所述的气化气体出气管道与气化气体过滤装置之间还可设有一中间过滤装置,中间过滤装置的主体为柱状容器,气化气体进气管道自柱状容器上部插入柱状容器内腔,气化气体的进气管道开口处位于柱状容器的中部与底部之间,柱状容器的出气口位于容器的上部、与气化气体过滤装置的进气管道相连接,柱状容器的底部开设有一废液出口并与阀门相连接;所述的灶台的燃烧室内还设有一与阀门相连接的废弃液出口;所述的燃烧室上方的灶台上可设有一承托铁锅煮具的环形水套,水套上设有加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燃烧室内还可设有一进风口,进风口通过管道及阀门与进气装置的进气管相连接;所述的进气装置32可以是风箱,也可以是鼓风机;所述的三个废弃液出口24、45、63也可连接整合成一个废弃液出口,然后与一个阀门相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①结构紧凑、简单;②能源原料来源广泛,只用天然植物即可,不必消耗地下矿产资源,如媒、石油、天然气等;③气化的气体清洁、无固体颗粒废弃物排出,气流稳定、可调节;④原料的利用率高,转化为可燃的气体的转化率高,⑤该气化气体可长时间保持在炉灶内可供随时使用,出灰量极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3分别为本技术的水套的俯视图及其A-A剖示图;图4为本技术的炉体结构剖示图;图5为本技术的炉底下部结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中间过滤装置的剖示图;图7为本技术的气化气体过滤装置的剖示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详细阐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如附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及图7所示,本技术天然植物气化炉灶,由炉体1、灶体2构成,炉体1由炉外壁11、炉内壁12、加料炉盖13、炉底14构成,炉底14包括隔栅条141、出灰口142、出灰口门143,灶体2由燃烧室21及灶台22构成,燃烧室21位于灶台22的上部,其特征在于炉底14开设有进气口3,通过进气管31与进气装置32相连接,进气口3内接的进气通道33环绕炉体内侧并位于隔栅条141的上方,进气通道33的空气出口331与隔栅条141形成的平面平行;炉体1上部还设有一气化气体的出气口4,气化气体的出气口4通过出气管道41、气化气体过滤装置42与灶体2的燃烧室21相连接;气化气体过滤装置42的主体结构为柱状容器,气化气体进气管道43自柱状容器上部插入柱状容器内腔,气化气体的进气管道43开口处位于柱状容器的中部与底部之间,柱状容器的出气口44位于容器的上部、与灶体2的燃烧室21相连接,柱状容器的底部开设有一废液出口45并与阀门46相连接;加料炉盖13及出灰口门143均为可打开、关闭结构。炉体1的炉内壁12中还可以装设有环形水管5,其进水口52、出水口51分别位于炉体1的上部、下部;出气管道41上还可设有一压力监测口411,与阀门412相连接;所述的气化气体出气管道41与气化气体过滤装置42之间还可设有一中间过滤装置6,中间过滤装置6的主体为柱状容器,气化气体进气管道61自柱状容器上部插入柱状容器内腔,气化气体的进气管道61开口处位于柱状容器的中部与底部之间,柱状容器的出气口62位于容器的上部、与气化气体过滤装置42的进气管道43相连接,柱状容器的底部开设有一废液出口63并与阀门64相连接;所述的灶台22的燃烧室21内还设有一与阀门23相连接的废弃液出口24;所述的燃烧室21上方的灶台22上可设有一承托铁锅煮具25的环形水套26,水套26上设有加水口261和出水口262;所述的燃烧室21内还可设有一进风口27,进风口27通过管道271及阀门272与进气装置32的进气管31相连接;所述的进气装置32可以是风箱,也可以是鼓风机;所述的三个废弃液出口24、45、63也可连接整合成一个出口,然后与阀门相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它所消耗的是含有丰富的碳、氢、氧元素的天然植物为原料,经过生物质快速热解,起初在短时间内在炉底14的隔栅条141上点燃较易燃的纸屑或废弃报纸,然后逐渐添加燃料使明火燃烧一会儿,继续添加燃料压实后,关闭加料炉盖13及出灰口门143,打开进气装置32增加空气进入量,高速空气在炉体1内将燃烧的二氧化碳与碳、氧气、水蒸气等反应,生成可燃的一氧化碳等气化的燃气,再经过过滤过程,送到燃烧室21中进行燃烧,过程简单方便,有效转化率高。本技术所消耗的原料为天然植物,如稻草、麦杆、玉米杆、地瓜藤及其叶片,还可以是树叶、树枝、杂木、模板碎块等各种废弃的源于天然植物的下脚料、废弃料,也可以是锯木屑、锯竹屑、干蔗渣等,总之,本技术所消耗的原料来源广泛,而且一个5口之家在一个月内所消耗的上述任一种的燃料原料仅需150kg,即可满足全家的煮、洗、用等日常需求,还有一个月内倒出来的灰渣总共只有2至3kg,并且,本技术产生的可燃气化气体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需要既可随时关闭或调节出气量,也可保持数日仍可产生可燃气化气体供家庭正常使用。本技术造价低廉,完全可以替代液化气或天然气作为能源用于家庭生活的消耗。权利要求1.天然植物气化炉灶,由炉体(1)、灶体(2)构成,炉体(1)由炉外壁(11)、炉内壁(12)、加料炉盖(13)、炉底(14)构成,炉底(14)包括隔栅条(141)、出灰口(142)、出灰口门(143),灶体(2)由燃烧室(21)及灶台(22)构成,燃烧室(21)位于灶台(22)的上部,其特征在于炉底(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天然植物气化炉灶,由炉体(1)、灶体(2)构成,炉体(1)由炉外壁(11)、炉内壁(12)、加料炉盖(13)、炉底(14)构成,炉底(14)包括隔栅条(141)、出灰口(142)、出灰口门(143),灶体(2)由燃烧室(21)及灶台(22)构成,燃烧室(21)位于灶台(22)的上部,其特征在于炉底(14)开设有进气口(3),通过进气管(31)与进气装置(32)相连接,进气口(3)内接的进气通道(33)环绕炉体内侧并位于隔栅条(141)的上方,进气通道(33)的空气出口(331)与隔栅条(141)形成的平面平行;炉体(1)上部还设有一气化气体的出气口(4),气化气体的出气口(4)通过出气管道(41)、气化气体过滤装置(42)与灶体(2)的燃烧室(21)相连接;气化气体过滤装置(42)的主体结构为柱状容器,气化气体进气管道(43)自柱状容器上部插入柱状容器内腔,气化气体的进气管道(43)开口处位于柱状容器的中部与底部之间,柱状容器的出气口(44)位于容器的上部、与灶体(2)的燃烧室(21)相连接,柱状容器的底部开设有一废液出口(45)并与阀门(46)相连接;加料炉盖(13)及出灰口门(143)均为可打开、关闭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鹏
申请(专利权)人:李清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