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细管粘度计用管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818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毛细管粘度计用管架,包括支撑框架和上固定端,上固定端设置于支撑框架的顶部,上固定端与支撑框架可拆卸连接,上固定框架具有定位孔,定位孔能够固定毛细管粘度计的连接管,支撑框架的底部设置定位凹槽,定位凹槽能够固定毛细管粘度计的底部,定位凹槽正对定位孔设置,定位凹槽为弧形槽,定位凹槽的弧度与毛细管粘度计的底部弧度相匹配。试验时,先将毛细管黏度计用管架放置在水平操作台上,再将上固定端拆下,将毛细管粘度计放置在支撑框架上,毛细管粘度计的底部置于定位凹槽内,然后连接上固定端和支撑框架相,定位孔固定毛细管粘度计的连接管,上固定端和支撑框架相配合使毛细管粘度计保持垂直。

A tube holder for capillary viscom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毛细管粘度计用管架
本技术涉及沥青黏度试验设备及其周边配套部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毛细管粘度计用管架。
技术介绍
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呈液态,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沥青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沥青主要可以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种,其中,煤焦沥青是炼焦的副产品。石油沥青是原油蒸馏后的残渣。天然沥青则是储藏在地下,有的形成矿层或在地壳表面堆积。沥青主要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等工业以及铺筑路面等。黏度是沥青的一个很重要的性能指标,实验室经常用毛细管粘度计测定粘稠石油沥青、液体石油沥青及其蒸馏后残留物的运动粘度。使用的毛细管粘度计形式包括坎农-芬斯基式、翟富斯横臂式、兰特兹-翟富斯、BS/IP及RTU等形式。试验期间,需将粘度计垂直放置再进行加样,否则液面不平将影响试验结果,但是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专门的装置能够令粘度计垂直放置,增加了试验操作步骤,降低了试验效率。因此,如何改变现有技术中,沥青黏度试验时粘度计垂直放置步骤繁琐的现状,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毛细管粘度计用管架,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毛细管粘度计垂直放置在管架上,节约试验时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毛细管粘度计用管架,包括支撑框架和上固定端,所述上固定端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所述上固定端与所述支撑框架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固定端具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能够固定毛细管粘度计的连接管,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设置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能够固定毛细管粘度计的底部,所述定位凹槽正对所述定位孔设置,所述定位凹槽为弧形槽,所述定位凹槽的弧度与毛细管粘度计的底部弧度相匹配。优选地,所述毛细管粘度计用管架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的两侧,所述外壳与所述支撑框架围成能够容纳毛细管粘度计的腔体,所述上固定端设置于所述腔体的开口处,所述外壳由透明材质制成。优选地,所述外壳与所述支撑框架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定位孔包括两个通孔,两个所述通孔的直径分别与毛细管粘度计的管径相匹配。优选地,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凹槽之间的距离较毛细管粘度计的高度小。优选地,所述定位凹槽的底面设置胶垫,所述胶垫由弹性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支撑框架为U形。优选地,所述支撑框架为分体式结构,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下固定端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相平行且分别与所述下固定端的两端相连,所述侧板与所述下固定端相垂直,所述定位凹槽设置于所述下固定端上。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毛细管粘度计用管架,包括支撑框架和上固定端,上固定端设置于支撑框架的顶部,上固定端与支撑框架可拆卸连接,上固定端具有定位孔,定位孔能够固定毛细管粘度计的连接管,支撑框架的底部设置定位凹槽,定位凹槽能够固定毛细管粘度计的底部,定位凹槽正对定位孔设置,定位凹槽为弧形槽,定位凹槽的弧度与毛细管粘度计的底部弧度相匹配。在进行试验时,先将本技术的毛细管黏度计用管架放置在水平操作台上,然后将上固定端拆下,将毛细管粘度计放置在支撑框架上,毛细管粘度计的底部置于定位凹槽内,然后令上固定端与支撑框架相连接,与此同时,定位孔固定毛细管粘度计的连接管,上固定端和支撑框架相配合使毛细管粘度计保持垂直,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方便地将毛细管粘度计垂直放置,提高试验效率,同时减小因毛细管粘度计放置不垂直导致的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毛细管粘度计用管架放置毛细管粘度计后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毛细管粘度计用管架的固定框架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毛细管粘度计用管架的上固定端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毛细管粘度计用管架的下固定端的示意图;其中,1为支撑框架,2为上固定端,3为定位孔,4为定位凹槽,5为外壳,6为下固定端,7为侧板,8为毛细管粘度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毛细管粘度计用管架,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毛细管粘度计垂直放置在管架上,节约试验时间。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请参考图1-4,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毛细管粘度计用管架放置毛细管粘度计后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毛细管粘度计用管架的固定框架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毛细管粘度计用管架的上固定端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毛细管粘度计用管架的下固定端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毛细管粘度计用管架,包括支撑框架1和上固定端2,上固定端2设置于支撑框架1的顶部,上固定端2与支撑框架1可拆卸连接,上固定端2具有定位孔3,定位孔3能够固定毛细管粘度计的连接管,支撑框架1的底部设置定位凹槽4,定位凹槽4能够固定毛细管粘度计的底部,定位凹槽4正对定位孔3设置,定位凹槽4为弧形槽,定位凹槽4的弧度与毛细管粘度计的底部弧度相匹配。在进行试验时,先将本技术的毛细管黏度计用管架放置在水平操作台上,然后将上固定端2拆下,将毛细管粘度计放置在支撑框架1上,毛细管粘度计的底部置于定位凹槽4内,然后令上固定端2与支撑框架1相连接,与此同时,定位孔3固定毛细管粘度计的连接管,上固定孔的轴线与水平操作台相垂直,上固定端2和支撑框架1相配合使毛细管粘度保持垂直,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方便地将毛细管粘度计垂直放置,提高试验效率,同时减小因毛细管粘度计放置不垂直导致的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精度。另外,毛细管粘度计用管架还包括外壳5,外壳5设置于支撑框架1的两侧,外壳5与支撑框架1围成能够容纳毛细管粘度计的腔体,上固定端2设置于腔体的开口处,外壳5由透明材质制成,透过外壳5可清楚地观察到毛细管粘度计的加样情况。为了便于清洁外壳5和支撑框架1,外壳5与支撑框架1可拆卸连接,方便维护清理,避免因外壳5脏污影响观察毛细管粘度计的加样状况。具体地,定位孔3包括两个通孔,两个通孔的直径不相等,两个通孔的直径分别与毛细管粘度计的管径相匹配,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以坎农-芬斯基式毛细管粘度计为例,两个通孔的直径与坎农-芬斯基式毛细管粘度计连接的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毛细管粘度计用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和上固定端,所述上固定端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所述上固定端与所述支撑框架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固定端具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能够固定毛细管粘度计的连接管,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设置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能够固定毛细管粘度计的底部,所述定位凹槽正对所述定位孔设置,所述定位凹槽为弧形槽,所述定位凹槽的弧度与毛细管粘度计的底部弧度相匹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毛细管粘度计用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和上固定端,所述上固定端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所述上固定端与所述支撑框架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固定端具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能够固定毛细管粘度计的连接管,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设置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能够固定毛细管粘度计的底部,所述定位凹槽正对所述定位孔设置,所述定位凹槽为弧形槽,所述定位凹槽的弧度与毛细管粘度计的底部弧度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粘度计用管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的两侧,所述外壳与所述支撑框架围成能够容纳毛细管粘度计的腔体,所述上固定端设置于所述腔体的开口处,所述外壳由透明材质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毛细管粘度计用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所述支撑框架可拆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美娟李伟雄苏国城陈搏江冠文何仲强黄志勇聂文熊春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肖宁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事务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