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力碗护罩组及新型拉力碗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807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11:03
一种拉力碗护罩组,包括上拉力碗护罩及下拉力碗护罩,上拉力碗护罩包括圆柱形的第一外罩及设置于第一外罩的第一端的第一端罩,第一外罩的内部中空,第一外罩的第二端敞开形成第四开口,第一外罩的周壁沿着周向开设有第五开口,第五开口与第四开口连通,第一端罩的中部开设有第六开口;下拉力碗护罩包括圆柱形的第二外罩、设置于第二外罩的第一端的第二端罩,第二外罩的内部中空,第二外罩的第二端敞开形成第七开口,第二外罩的周壁沿着周向开设有第八开口,第八开口贯穿第二外罩的第二端的端缘,第二端罩的中部开设有与第八开口连通的第九开口。如此防止了金属碎块向外溅射、提高了安全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新型拉力碗组。

Shield group of pull bowl and new pull bowl gro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力碗护罩组及新型拉力碗组
本技术涉及金属件测试
,特别是一种拉力碗护罩组及新型拉力碗组。
技术介绍
在对螺栓、螺母等金属件进行拉伸测试时,需要使用万能试验机,万能试验机包括试验机主体以及安装在试验机主体上且上下间隔地设置的两个拉力碗,每个拉力碗分别与金属件的两端连接,通过试验机主体驱动两个拉力碗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直至金属件损坏,以得知该金属件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力。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拉力碗,为了方便安装螺栓、螺母,拉力碗的周壁上通常设有开口,在金属件损坏时,会有金属碎块从拉力碗的开口处向外溅射,溅射的金属碎块给测试人员及外部物品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金属碎块向外溅射、提高安全性的拉力碗护罩组及新型拉力碗组,以解决上述问题。一种拉力碗护罩组,包括上拉力碗护罩及下拉力碗护罩,所述上拉力碗护罩包括圆柱形的第一外罩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外罩的第一端的第一端罩,所述第一外罩的内部中空,所述第一外罩的第二端敞开形成第四开口,第一外罩的周壁沿着周向开设有第五开口,所述第五开口沿着所述第一外罩的轴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一外罩的第二端的端缘与所述第四开口连通,所述第一端罩的中部开设有第六开口;所述下拉力碗护罩包括圆柱形的第二外罩、设置于所述第二外罩的第一端的第二端罩,所述第二外罩的内部中空,所述第二外罩的第二端敞开形成第七开口,所述第二外罩的周壁沿着周向开设有第八开口,所述第八开口沿着所述第二外罩的轴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二外罩的第二端的端缘,所述第二端罩的中部开设有第九开口,所述第九开口向所述第二端罩的一侧延伸并与所述第八开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上拉力碗护罩的第一外罩的厚度、所述上拉力碗护罩的第一端罩的厚度、所述下拉力碗护罩的第二外罩的厚度及所述下拉力碗护罩的第二端罩的厚度均为2毫米。进一步地,所述第五开口的弧度范围为30~90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五开口弧度为60度。进一步地,所述第八开口的弧度范围为30~90度。进一步地,所述第八开口的弧度为60度。一种新型拉力碗组,包括上拉力碗、下拉力碗以及上述的拉力碗护罩组,所述上拉力碗及下拉力碗均包括夹头,所述夹头呈圆柱状,包括位于所述夹头的第一端的第一端盖、位于所述夹头的第二端的第二端盖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二端盖的连接体,所述连接体中空形成容置腔,所述第二端盖远离所述第一端盖的侧面上垂直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体的周壁沿着周向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端盖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端盖的周壁沿着周向开设有与第二开口及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三开口,并且所述第三开口贯穿所述第一端盖背离所述第二端盖的面;所述上拉力碗护罩能够转动地套接在所述上拉力碗上,所述上拉力碗的连接柱穿过所述上拉力碗护罩的第六开口;所述下拉力碗护罩能够转动地套接在所述下拉力碗上,所述下拉力碗的连接柱穿过所述下拉力碗护罩的第九开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盖朝向所述第二端盖的面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外侧开设有台阶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拉力碗护罩组包括上拉力碗护罩及下拉力碗护罩,上拉力碗护罩包括圆柱形的第一外罩及设置于第一外罩的第一端的第一端罩,第一外罩的内部中空,第一外罩的第二端具有第四开口,第一外罩的周壁沿着周向开设有第五开口,第五开口与第四开口连通,第一端罩的中部开设有第六开口;下拉力碗护罩包括圆柱形的第二外罩、设置于第二外罩的第一端的第二端罩,第二外罩的内部中空,第二外罩的第二端具有第七开口,第二外罩的周壁沿着周向开设有第八开口,第二端罩的中部开设有第九开口,第八开口与第九开口连通,使得上拉力碗护罩能够转动地套接在上拉力碗上,对上拉力碗周壁上的开口进行封闭和打开,下拉力碗护罩能够转动地套接在下拉力碗上,对下拉力碗周壁上的开口进行封闭和打开,如此防止了金属碎块向外溅射、提高了安全性,从而使得本实新型的拉力碗护罩组具有防金属碎块向外溅射的功能。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拉力碗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拉力碗护罩组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考图1及图2,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拉力碗组应用于一万能试验机(图未示出)上,用于对螺栓300进行拉伸测试,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拉力碗组包括上拉力碗110、下拉力碗210、以及拉力碗护罩组,拉力碗护罩组包括上拉力碗护罩120及下拉力碗护罩220。万能试验机包括底座、上横梁、下横梁、至少两支撑柱、两丝杆及驱动系统。底座的顶部设有工作台,驱动系统安装在所述底座内,支撑柱垂直安装在工作台上且与工作台固定。上横梁固定在支撑柱的顶部,两丝杆竖向设置且两丝杆的一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上横梁上,两丝杆的另一端穿设工作台并与驱动系统连接,并在驱动系统的驱动下同步转动,下横梁与两丝杆套接且与两丝杆螺纹连接,丝杆在转动时可以带动下横梁朝向工作台移动或向远离工作台的方向移动。上拉力碗110通过其上的连接柱(详见下述)安装在下横梁上,下拉力碗210通过其上的连接柱(详见下述)安装在工作台上,上拉力碗110及下拉力碗210与下横梁以及工作台的具体连接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上拉力碗110及下拉力碗210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夹头111。夹头111呈圆柱状,包括位于夹头111的第一端的第一端盖112、位于夹头111的第二端的第二端盖113、以及连接第一端盖112与第二端盖113的连接体(图未标号)。连接体的内部中空,形成容置腔。第二端盖113远离第一端盖112的侧面上垂直连接有连接柱114。连接体的周壁沿着周向开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第一开口115,第一端盖112的中部开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第二开口116,第一端盖112的周壁沿着周向开设有与第二开口116及第一开口115连通的第三开口117,并且第三开口117贯穿第一端盖112背离第二端盖113的面。第一端盖112朝向第二端盖113的面于第二开口116的外侧开设有台阶槽118。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开口117的弧度小于第一开口115的弧度,且第三开口117例如呈喇叭状,以便于引导螺栓300的螺杆进入第二开口116内。上拉力碗护罩120能够转动地套接在上拉力碗110的夹头111上,下拉力碗护罩220能够转动地套接在下拉力碗210的夹头111上,且上拉力碗护罩120的容腔的高度以及下拉力碗护罩220的容腔的高度,与夹头111的高度基本相同。上拉力碗护罩120包括圆柱形的第一外罩121、设置于第一外罩121的第一端的第一端罩122,第一外罩121的内部中空,第一外罩121的第二端敞开形成第四开口123,第一外罩121的周壁沿着周向开设有第五开口1211,具体地,第五开口1211沿着第一外罩121的轴向延伸并贯穿第一外罩121的第二端的端缘与第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力碗护罩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拉力碗护罩及下拉力碗护罩,所述上拉力碗护罩包括圆柱形的第一外罩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外罩的第一端的第一端罩,所述第一外罩的内部中空,所述第一外罩的第二端敞开形成第四开口,第一外罩的周壁沿着周向开设有第五开口,所述第五开口沿着所述第一外罩的轴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一外罩的第二端的端缘与所述第四开口连通,所述第一端罩的中部开设有第六开口;所述下拉力碗护罩包括圆柱形的第二外罩、设置于所述第二外罩的第一端的第二端罩,所述第二外罩的内部中空,所述第二外罩的第二端敞开形成第七开口,所述第二外罩的周壁沿着周向开设有第八开口,所述第八开口沿着所述第二外罩的轴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二外罩的第二端的端缘,所述第二端罩的中部开设有第九开口,所述第九开口向所述第二端罩的一侧延伸并与所述第八开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力碗护罩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拉力碗护罩及下拉力碗护罩,所述上拉力碗护罩包括圆柱形的第一外罩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外罩的第一端的第一端罩,所述第一外罩的内部中空,所述第一外罩的第二端敞开形成第四开口,第一外罩的周壁沿着周向开设有第五开口,所述第五开口沿着所述第一外罩的轴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一外罩的第二端的端缘与所述第四开口连通,所述第一端罩的中部开设有第六开口;所述下拉力碗护罩包括圆柱形的第二外罩、设置于所述第二外罩的第一端的第二端罩,所述第二外罩的内部中空,所述第二外罩的第二端敞开形成第七开口,所述第二外罩的周壁沿着周向开设有第八开口,所述第八开口沿着所述第二外罩的轴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二外罩的第二端的端缘,所述第二端罩的中部开设有第九开口,所述第九开口向所述第二端罩的一侧延伸并与所述第八开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力碗护罩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力碗护罩的第一外罩的厚度、所述上拉力碗护罩的第一端罩的厚度、所述下拉力碗护罩的第二外罩的厚度及所述下拉力碗护罩的第二端罩的厚度均为2毫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力碗护罩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开口的弧度范围为30~90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力碗护罩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开口的弧度为60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红波
申请(专利权)人:三思永恒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