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基础建筑工程的边坡加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94243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基础建筑工程的边坡加固系统,包括设置在边坡上的锚杆孔、固定在锚杆孔内的锚杆,水平设置的横向梁、与横向梁垂直的竖向梁,所述横向梁位于竖向梁上方,横向梁和竖向梁在相交的位置分别设有通孔,所述锚杆插接在通孔内,所述横向梁底面设有与竖向梁宽度一致的凹槽一,所述竖向梁顶面设有与横向梁宽度一致的凹槽二,所述凹槽一和凹槽二相互卡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稳定的优点。

A slope reinforcement system for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基础建筑工程的边坡加固系统
本技术涉及边坡加固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基础建筑工程的边坡加固系统。
技术介绍
岩质边坡的加固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浅表加固,一种是深层加固。其中表层加固主要采用的方式有挂防护网、喷混凝土、锚杆、框格梁等,深层加固主要的方式为锚索。浅表层加固主要解决边坡局部块体稳定,防止边坡岩体沿表层的滑动,深层加固主要用于有特定滑动结构面的边坡处理,能有效提高边坡滑动稳定安全系数。当边坡岩体风化、卸荷明显,强卸荷、强风化深度较深,围岩岩体呈碎裂镶嵌结构,岩体完整性差时,此类边坡将同时具有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的滑动特性,即可能发生浅表滑动,也可能发生整体滑动。对边坡的安全等级要求较高时,需要同时解决边坡的浅表稳定和深层稳定,常规的处理支护手段难以解决此类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5088697U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碎散岩质边坡加固结构,包括坡脚挡墙和设置于坡面的混凝土框架,所述混凝土框架底部与所述坡脚挡墙连接,混凝土框架上设置有预应力锚索。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碎散岩质边坡加固结构需要在边坡设置多个横向混凝土框架和竖向混凝土框架以组成混凝土框架,横向混凝土框架和竖向混凝土框架之间没有限位结构进行限位,可能发生相对滑动或转动,使混凝土框架结构稳定性不高,导致不能稳定的对边坡进行加固。故存在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用于基础建筑工程的边坡加固系统。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基础建筑工程的边坡加固系统,包括设置在边坡上的锚杆孔、固定在锚杆孔内的锚杆,水平设置的横向梁、与横向梁垂直的竖向梁,所述横向梁位于竖向梁上方,横向梁和竖向梁在相交的位置分别设有通孔,所述锚杆插接在通孔内,所述横向梁底面设有与竖向梁宽度一致的凹槽一,所述竖向梁顶面设有与横向梁宽度一致的凹槽二,所述凹槽一和凹槽二相互卡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杆固定在锚杆孔内,横向梁和竖向梁套接在锚杆上,使横向梁和竖向梁不会沿坡面滑动;凹槽一和凹槽二相互卡接,使横向梁和竖向梁不会发生相对转动,结构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锚杆尾部且与锚杆螺纹配合的螺母一,所述螺母一与垫板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母和锚杆的螺纹配合不但可以实现对垫板的锁紧,而且可以对锚杆施加预应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杆上螺纹连接有螺母二,所述螺母二与螺母一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螺母之间产生的轴向力,使螺母牙与螺栓牙之间的摩擦力增大而防止螺母自动松脱,使垫板始终抵紧横向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锚杆的杆体外表面为大螺距螺纹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结构便于锚杆的切割和接长,与光滑杆体相比增加了锚杆体与注浆材料的粘接面积从而提高了锚固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杆插入地面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涨壳锚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锚杆可使涨壳锚头打开压紧锚杆孔孔壁;在锚杆受力时,涨壳锚头与锚杆孔内壁摩擦产生锚固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杆内设置有与其平行的浇筑孔,锚杆侧壁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与浇筑孔连通的渗浆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浇注到锚杆内,然后通过渗透孔渗入边坡内,从而在锚杆外部形成混凝土块,不仅能固定锚杆,而且能提高边坡本身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杆上设置有止浆塞,所述止浆塞与竖向梁连接且插接在锚杆孔内,止浆塞截面为梯形且靠近竖向梁的一端为长底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有效地避免浆液的外溢,使锚杆和孔壁之间的注浆丰满,确保锚固的稳定性,同时设置止浆塞便于使用压力注浆,浆液向杆体周边岩体的裂隙内浸透分散,使锚固局限内的岩体获得进一步加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墙底部埋入地下,挡墙地面外一侧与与竖向梁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墙埋入地下,防止挡墙受到竖向梁和坡面作用力时发生侧倾,结构更稳定。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将横向梁和竖向梁套接在锚杆上,使横向梁和竖向梁不会沿坡面滑动,在锚杆尾部固定垫板,垫板与横向梁抵接,将横向梁和竖向梁紧压在坡面,使之不会沿锚杆方向移动,提高边坡的稳定性;2.通过横向梁底和竖向梁上分别设置凹槽一和凹槽二,凹槽一和凹槽二相互卡接,使横向梁和竖向梁不会发生相对转动,结构稳定;3.通过锚杆上设置止浆塞,能有效地避免浆液的外溢,同时设置止浆塞便于使用压力注浆,浆液向杆体周边岩体的裂隙内浸透分散,使锚固局限内的岩体获得进一步加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锚杆结构局部示意图。图3是图1中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锚杆孔;2、锚杆;3、横向梁;4、竖向梁;5、挡墙;6、凹槽一;7、凹槽二;8、通孔;9、垫板;10、螺母一;11、螺母二;12、浇筑孔;13、渗浆孔;14、止浆塞;15、涨壳锚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3,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基础建筑工程的边坡加固系统,包括锚杆孔1、锚杆2、横向梁3、竖向梁4和挡墙5,锚杆孔1垂直设置在边坡上且与横向梁3与竖向梁4相交的节点连接;横向梁3和竖向梁4紧贴在坡面上,横向梁3水平设置,竖向梁4与横向梁3垂直设置;竖向梁4下端与设置在坡底的挡墙5抵接,挡墙5底部埋入地下。参照图2,横向梁3底面设有凹槽一6,凹槽一6深度为横向梁3厚度的一半,宽度与竖向梁4宽度一致;竖向梁4与横向梁3厚度一致,顶面设有凹槽二7,凹槽二7深度与凹槽一6一致,宽度与横向梁3宽度一致;凹槽一6和凹槽二7相互卡接,横向梁3与竖向梁4处于同一平面。横向梁3和竖向梁4在相交位置分别设置有通孔8,锚杆2插接在通孔8内,锚杆2尾部套接有垫板9,与锚杆2螺纹连接的螺母一10将垫板9压紧在横向梁3上。为了防止螺母一10松动,锚杆2上螺纹连接有螺母二11,螺母二11与螺母一10抵接。参考图2和图3,锚杆2内设置有与其轴线平行的浇筑孔12,锚杆2侧壁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与浇筑孔12连通的渗浆孔13,锚杆2的杆体外表面为大螺距螺纹结构。为避免浆液的外溢,使锚杆2和孔壁之间的注浆丰满,锚杆2上套接有止浆塞14,止浆塞14插接在锚杆孔1内;为更好提高锚固力,锚杆2头部螺纹连接有型号为HYR25/40的涨壳锚头15。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坡底挖掘一条与边坡平行的沟,沿沟底建起一道混凝土挡墙5;在坡面钻设锚杆孔1,沿锚杆孔1打入锚杆2,通过注浆孔注浆并固化;在坡面设置横向梁3和竖向梁4,在横向梁3和竖向梁4相交的节点套接在锚杆2上,竖向梁4下端与挡墙5抵接;在锚杆2尾部套接垫板9,并用螺母一10和螺母二11将垫板9压紧在横向梁3上。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基础建筑工程的边坡加固系统,包括设置在边坡上的锚杆孔(1)、固定在锚杆孔(1)内的锚杆(2)、水平设置的横向梁(3)、与横向梁(3)垂直的竖向梁(4)、设置在坡底的挡墙(5),所述横向梁(3)位于竖向梁(4)上方,所述竖向梁(4)下端与挡墙(5)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梁(3)和竖向梁(4)在相交的位置分别设有通孔(8),所述锚杆(2)插接在通孔(8)内,所述横向梁(3)底面设有与竖向梁(4)宽度一致的凹槽一(6),所述竖向梁(4)顶面设有与横向梁(3)宽度一致的凹槽二(7),所述凹槽一(6)和凹槽二(7)相互卡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基础建筑工程的边坡加固系统,包括设置在边坡上的锚杆孔(1)、固定在锚杆孔(1)内的锚杆(2)、水平设置的横向梁(3)、与横向梁(3)垂直的竖向梁(4)、设置在坡底的挡墙(5),所述横向梁(3)位于竖向梁(4)上方,所述竖向梁(4)下端与挡墙(5)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梁(3)和竖向梁(4)在相交的位置分别设有通孔(8),所述锚杆(2)插接在通孔(8)内,所述横向梁(3)底面设有与竖向梁(4)宽度一致的凹槽一(6),所述竖向梁(4)顶面设有与横向梁(3)宽度一致的凹槽二(7),所述凹槽一(6)和凹槽二(7)相互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础建筑工程的边坡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2)尾部套接有垫板(9),所述垫板(9)与横向梁(3)抵接,所述锚杆(2)尾部螺纹连接有螺母一(10),所述螺母一(10)与垫板(9)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基础建筑工程的边坡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2)上螺纹连接有螺母二(11),所述螺母二(11)与螺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沛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建安桩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